浪漫的“时尚之都”米兰、历史悠久的“永恒之城”罗马、托斯卡纳艳阳下的佛罗伦萨......可以说,聊到意大利就有数之不尽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除了各式各样的旅游名片,意大利还是全球汽车制造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且曾孕育出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兰博基尼等众多负有盛名的汽车品牌。
在过去的燃油时代,意大利汽车工业发达的原因主要包括其在赛车运动方面的投入和技术创新,也成为无数超跑的故乡。1927年经济危机后,意大利经济遭受重创,为了出口煤炭、石油、钢铁和其他原料,意大利开始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为了进一步拉动汽车销量,意大利将汽车与汽车赛事紧密联系起来,还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赛道——蒙扎赛道。
尽管意大利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实力并不弱,但自1993年欧共体取消关税后,意大利的汽车市场逐渐被来自德国、法国等国的汽车产品所取代。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公共债务“滚雪球”一样增加,意大利汽车工业曾经积累下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正在逐渐黯淡,也不得不看着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牌被外资逐步收购。2019年,本土品牌菲亚特也跟法国标致雪铁龙以及美国克莱斯勒“抱团取暖”,重新组合成Stellantis集团,成为意大利唯一的大型汽车制造商,这样“一家独大”的发展态势也导致意大利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紧密捆绑。
然而Stellantis集团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意大利也在希望通过引入“外援”的方式来改变这种局面。据外媒报道,东风汽车集团正在考虑赴意大利建厂。东风汽车集团也对此作出回应,表示“目前和意大利政府只是初步接触,尚未开展实质性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四月,外媒就报道称,东风汽车正探讨在意大利设立年产超10万辆的工厂,并已启动与意大利政府的谈判。不过,东风汽车集团在当时否认了这一消息。
而外界对东风汽车赴意大利建厂的规划的高度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建厂随着贸易保护政策升级而难度逐渐加大,更是因为意大利政府正在对中国车企频频抛出橄榄枝。不仅渴望吸引中国企业赴当地投资设厂为本土工业和市场做出贡献,还希望将更多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资源引入欧洲,甚至还传出意大利政府考虑出售两大汽车品牌给奇瑞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的消息。
纵观欧洲的新能源转型进程就会发现,意大利的步伐一直是十分落后。数据显示,意大利在去年9月的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7.6%。而同为传统汽车工业大国的德国和法国,同期的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19.01%和12.15%。意大利在2023年的电动汽车销量仅占该国整体汽车销量的4%~6%左右,而欧洲电动汽车在去年的普及率平均水平已达到15%,这也正是意大利急切寻求跨国“联姻”的原因。
据此前外媒报道,意大利工业部正在考虑斥资9.3亿欧元来推动电动汽车消费。计划针对年收入低于3万欧元的意大利公民,提供高达1.375万欧元的补贴,帮助他们用新电动车替换污染严重的欧2标准老旧燃油车。如果购买的是意大利本土制造的电动车,补贴还会更丰厚。
显而易见的是,除了简单粗暴的财政激励计划,意大利汽车工业更需要长远的规划来推动新能源转型发展。意大利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积极地与各大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在今年4月,有消息称,意大利工业部长阿道夫·乌尔索曾表示,意大利正与特斯拉及3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目的是吸引至少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来投资建厂,以实现该国每年生产130万辆汽车的规划目标。还有消息猜测,3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分别是奇瑞、长城和比亚迪,但3家企业均未对此说法给出肯定回复。一次性“押注”多个目标并且频频“暗示”甚至是“明示”中国车企也足以展示意大利对于产能提升的急切需求。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数据,2023年意大利汽车产量为88万辆;然而在2017年,这一数据为114万辆。而目前Stellantis集团虽然去年在意大利共生产了约75万辆汽车,但距离130万辆的年度目标相去甚远。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Stellantis集团的制造力量不容忽视并对意大利汽车市场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样过于依赖于单一制造厂商的发展模式极有可能会限制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方面的能力,一家“垄断”的行业形态也不利于汽车产业进行快速转型。因此引入中国车企的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希望在本土市场放入一条强有力的“鲶鱼”来带动整个意大利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意大利汽车产能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在逐步扩大,一方面是产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本土市场对于汽车产品的需求量依然在持续增长。根据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2月,意大利乘用车注册量同比增长5.9%,超11万辆。2023年全年,意大利销量同比增长19.0%,超156万辆,这也意味着近一半的汽车销量依赖于进口。
近日,寰球汽车在意大利街头的实际走访中也发现福特、雷诺、大众、斯柯达、丰田等品牌的身影比比皆是,但值得玩味的一个观察角度在于,这些品牌却并未将大规模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工厂放在意大利。
与意大利政府对引入中国车企的热情态度相反,也有不少本土企业也表达了对此的担心。不久前,Stellantis集团的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曾公开表示反对,表示如果允许中国车企在意大利生产汽车,Stellantis将可能不得不关闭其部分意大利工厂。
这也透露出意大利的“矛盾感”,一边是希望引进中国汽车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熟产业链的“迫切性”,一边是本土市场对于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戒备心”。
而双方想要真正“步入婚姻”,不光要看意大利方面的态度,更要看实际行动。有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支持东风汽车集团在当地新建工厂的条件,意大利政府要求东风汽车集团同意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采取措施。此外,意大利还要求东风汽车集团生产的每辆汽车45%的零部件都来自意大利。
而这样“没有诚意”的单方面要求并不能够赢得中国车企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并且当前正是中欧关于欧盟加征关税政策进行商定切磋的关键时期,中国车企的决定更是会慎之又慎。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显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意大利能不能真正引进这位强有力“外援”,还要看欧洲市场的进入“门槛”是否会放低以及意大利提供给中国车企的投资建厂优惠政策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