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拜某处安全屋内,哈马斯创始元老马尔祖克面对《纽约时报》镜头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沿。这位曾主导1993年《奥斯陆协议》谈判的政治家,此刻坦言:"若预见到今日加沙的惨状,我绝不会按下那个按钮。"这场罕见的反思性访谈,正值哈马斯领导层权力真空期的敏感时刻。
加沙城的废墟中,联合国排雷小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可运作的哈马斯地下隧道仅存17%,相较于战前的380公里网络,如今完整通道不足50公里。以色列军方披露的作战地图显示,汗尤尼斯和拜特哈农的军事指挥节点已遭永久性摧毁,曾经完备的三层防空体系瓦解为零星抵抗。
马尔祖克的政治计算或许源自残酷现实——哈马斯现存武装人员已不足8000人,仅相当于战前规模的30%。更严峻的是,其盟友体系正面临系统性崩溃: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导弹库存损耗达65%,伊朗圣城旅在叙利亚的八个前沿基地遭夷平。就连加沙的平民支持率,也从战前的67%骤降至28%。
军事分析家注意到,以色列的"外科手术式"斩首行动改变了游戏规则。AI辅助的情报系统能在72小时内锁定目标,配合改良型"海绵炸弹"封闭隧道,使得哈马斯传统的游击战术失效。最新战例显示,以军已开始部署可穿透40米岩层的智能钻地弹。
经济维度的打击同样致命。加沙谢克尔黑市汇率暴跌至1:8.5,面粉价格较战前上涨470%。卫星图像分析显示,北加沙87%的农田因海水倒灌盐碱化,南部的海水淡化厂仅维持30%产能。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若围困持续,夏季可能爆发大规模饥荒。
马尔祖克的"悔战论"在哈马斯内部引发强烈地震。消息人士透露,加沙地下的临时指挥部已分裂为"流亡派"与"死守派"。前者主张将领导层转移至阿尔及利亚,后者则筹划将剩余武装改编为城市特战小组。这种战略分歧在3月的领导层选举前夜显得尤为危险。
地区格局的剧变加剧了哈马斯的困境。随着叙利亚政权更迭,伊朗经伊拉克至地中海的"抵抗走廊"被拦腰截断。土耳其无人机在伊德利卜上空的频繁巡航,暗示着安卡拉正在填补权力真空。而沙特与以色列的秘密磋商,更预示着阿拉伯国家态度的微妙转变。
特朗普政府的"世纪协议"2.0版悬而未决,但白宫流出的草案显示,加沙未来或由阿联酋主导的多国部队托管。埃及情报部门正秘密接触哈马斯中层指挥官,试图在权力过渡期维持基本秩序。这种大国博弈下的微型外交,正在重塑加沙的权力图谱。
马尔祖克的发声,既是老牌政治家的赎罪尝试,也是权力游戏的精心落子。在特拉维夫的作战研究室里,分析师们在电子地图前争论:这是抵抗运动的临终忏悔,还是蛰伏期的战略伪装?答案或许藏在加沙海滩的硝烟中——那里正升起新一代少年用炮弹壳制作的风筝,上面歪斜地写着:"我们记得每一颗星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