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地生根
在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中,从笔墨运用到构图布局、色彩调配,皆为精妙绝伦的表达。墨分五色——焦墨苍劲、浓墨深沉、重墨厚实、淡墨清逸、清墨缥缈……皆是借毛笔与宣纸的相互摩挲,浓淡干湿色迹从而勾勒山川形神之千变万化、晕染花鸟气韵之流光溢彩。赵景收先生以清淡墨色,营造着花鸟世界举重若轻的清雅之气和浑金璞玉的缥缈之姿,画家构图上采用传统法则——用 “之” 字形增添画面灵动,用“S” 形倍添优雅妩媚,以留白蓄蕴空灵意境,布局经营从整体考量,强化审美平衡与节奏感。

南国之春
《南国之春》用竹子绽君子风骨,借竹笋喻逸士情怀,以山石写大地之厚,画榕树申苍天之高,于清淡墨香幽微之间散发柔和淡雅之气可净化灵魂、丰盈内心,帮助我们在看画时寻回内心平和与精神笃定,以从容心态应对生活一波三折;画面中竹子见节见根而少见叶,竹笋是小荷才露尖尖绿角,山石孑然独立于水中亭亭,榕树侧出由左至右枝丫铺满纸面,一幅岭南春风拂面的生机盎然让人心向往之;画家捕捉细节,为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笔墨的随意挥洒中放飞自我,营造着春天山河烂漫万物复苏、节节拔高力争上游的奔涌翻腾,将动态的瞬间予以静态的展示固化为画面效果。《高韵》是竹、石、梅的互为倚仗,石衬竹、梅之凌霜傲雪高洁之姿,梅、竹倚石而有高标独立之势,此交待为有来龙有去脉,完成了自然的轮回;数片重墨描摹的竹叶迎风而舞,带给画面动静相宜与和谐共生。

高韵
《青梅素心》在构图上以枝干从两边向中心靠拢,石头也是如此,构成四边留有余地,整体通透明亮如镜,中间留白蓄蕴空灵意境,素洁淡雅中清香四溢;体现着不可抗拒而发人深省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使画面的人文内涵上升到佛学“空”的高度。

《落地生根》将榕树的气生根反映在画面上,这些根系从树干或树枝上生出,形成须根,也称之为“飞根”;这些飞根向下生长,接触到土壤后会膨大形成结节,是其特有的生长方式之一。榕树的气生根还能增强树体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大自然是生生不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新陈代谢,更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落地生根。画家在清淡墨色中加入浅绿以描摹榕树叶子和地上青草,使整个画面显得内敛含蓄、清静无为,让人有一种超脱尘世飘忽天际的美感;这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秋之歌》在榕树下画了一只花龟在引颈而望迷幻般的缓步爬行,翘起的小尾巴和圆咕噜噜的小眼睛引人发笑。树上圆形和椭圆形包着坚硬壳子的浅红色果实密密麻麻缀满枝头,这些隐藏在果壳里的果实,其实就是花龟赖以生存的食物。《榕树下》之所以成为知名的中文网站,是在于为小动物们提供生态栖息地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花龟的望梅止渴有着浓郁的生活寓意寄托和艺术象征气息。
赵景收先生的画从起稿布局到收笔落款,以传统为基,融合时代审美、个人风格,创新题材、突出立意,让国画永葆时代的生机活力,适应现代文化语境的需求。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青梅素心
画家简介:赵景收 1964年生于河南洛阳,字:墨丁, 号:川石。别号: 印收居士。先后就读于天津美院, 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与美国管理科技大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洛阳市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紫光阁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文摘》《书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等;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举办个展。著有《牡丹画技法》《赵景收画集》;现居北京,任职于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