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仓储会员巨头山姆超千亿业绩公告,让仓储赛道再次成为焦点,这也在宣告仓储会员模式已然成为传统商超不可逆的转型之路,但这一模式并非只有传统商超可走,作为中国零食第一股,来伊份在去年9月已高调入局仓储会员店,前不久,还开出仓储会员店三期已,并做出诸多升级和加码新业务,不禁让众人越来越觉得专业、全面了。
拓规模,加码生鲜业务
据公开媒体报道,来伊份仓储会员店三期开业,在规模上,三期新增3500平方米空间,与原5000平方米店面合并,总面积达8500平方米,然而三期不仅在规模扩张,还在品类与服务的全面升级,生鲜区是本次升级的重点和亮点。目前,生鲜区SKU(最小存货单位)数达555个,涵盖猪肉类、牛肉类、黄鱼、对虾、鸡蛋、羊羔卷等各种丰富新鲜食材。
除了生鲜,品类方面也迎来大幅扩充,商品广泛涵盖休闲食品、生鲜、蔬菜水果、酒水饮料、米面粮油、家清个护、纺织家电、百货、烘焙熟食、猫粮狗粮等各个品类,SKU数从去年9月开业时的千余种迅速攀升至2200个,基本覆盖家庭生活所需,真正实现一站式购齐,完全是当下仓储会员店的模式。
在来伊份仓储会员店里,除了来伊份自有品牌之外,还有来自各个领域的头部领军品牌和热卖的大单品。比如飞天茅台、农夫山泉的水溶C100、元气森林自在水、兰芳园冻柠茶、妙可蓝多奶酪棒、泰森等等。
从开业效果来看,开业当天营业额突破50万元,与9月份相比,办理黑金会员的人数激增了250%。但也引发不少网友们的质疑,“近万平的场地开业营业额却只有50万”、“没有超市的底子,盲目跨赛道,根本不行。!!!”“没有自有品牌加持,单靠其它品牌,成本过高,“冲动”了!”……
布局新赛道,亦是来伊份无奈之举。近年来休闲零食行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量贩渠道强势崛起,老牌零食品牌纷纷转型,来伊份的业绩也受到了明显冲击。2024 年前三季度,来伊份营业收入为 25.23 亿元,同比下降 1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4262 万元,年内首次出现亏损。自 2016 年上市后,尽管营收曾有增长,但盈利能力始终欠佳,2023 年营收跌破 40 亿元,出现首次负增长,净利降幅更是高达 44.09%。
来伊份逐渐 “掉队”,一方面是行业环境巨变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其自身战略决策有关。在 2010 年左右电商蓬勃发展时,来伊份依旧执着于线下渠道。2016 年上市当年,其电子商务平台收入仅约 2.40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不足 10%。而同期,三只松鼠仅 “双十一” 当天在天猫的销售额就达到 2.51 亿元。2023 年,量贩零食品牌疯狂扩张,行业走向平价,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纷纷下调售价,来伊份却坚持 “不打价格战”,转而进军健康食品领域,这导致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流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困境,来伊份不得不开启了自救征程。
跨界自我拯救,却不尽人意
早在2018年,来伊份就设立了上海醉爱酒业,专注于酱香型白酒的市场拓展。然而,遗憾的是,直至2019年,上海醉爱酒业都未能实现销售收入。随后的2020年至2023年,虽然上海醉爱酒业的营收逐年有所增长,但相较于来伊份每年数十亿元的营收规模,这部分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未能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
除了白酒业务,来伊份还跨界尝试了咖啡、美妆个护、乳制品、预制菜、水果生鲜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这些领域对于来伊份来说相对陌生,其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都显得相对薄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有效的突破。此外,来伊份还打造全新店型,如在上海南京西路开出的 LABmini 全球首店,采用 “零食 + 烘焙 + 咖啡” 业态组合,其中现制现售烘焙品类为首次尝试。
来伊份的跨界行为,在业内引发了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在实体零售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付费会员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来伊份积极探索新型销售模式,是顺应市场趋势的明智选择。通过仓储会员店,来伊份能够整合生态供应链资源,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和线下场景体验的需求,有望实现业绩增长,重回行业前列,特别是生鲜业务的拓展,能极大丰富其产品线,吸引更多家庭消费者。
反对者则质疑,来伊份在零食主业尚未稳固的情况下,盲目涉足多个不相关领域,可能会分散企业资源和精力。仓储会员店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山姆、Costco 等品牌已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壁垒和成熟的运营模式。来伊份作为后来者,在供应链、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想要突出重围并非易事。而且,来伊份会员店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开业近两月,货架仍有不少空置,部分品类还在完善中,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生鲜品类的保鲜、配送等环节也面临诸多挑战。
来伊份,越来越四不像?
上世纪 90 年代,郁瑞芬与施永雷凭借 3000 元借款投身冰淇淋生意,成功挖到第一桶金后,于 1999 年创立 “来伊份”。在当时,连锁经营的零食集合店十分少见,来伊份借此东风迅速扩张。到 2003 年,门店数量接近 90 家,2006 年走出上海,2011 年营收突破 25 亿元,并在 2016 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一时间风头无两,是中国零食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长期以来,消费者眼中来伊份以休闲零食为主打产品,而今跨界仓储会员店则要涵盖生鲜、日用品等多个品类,可能导致品牌定位模糊,影响消费者认知,更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另外仓储会员店需要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投入巨大。对于净利润波动较大的来伊份来说,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未来,来伊份能否在仓储会员店领域站稳脚跟,实现业绩的反转,关键在于其能否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竞争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打造出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生鲜业务的发展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次跨界的成败。
本文综合于零售圈、智趣财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