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朱德刚从讲武堂毕业就参加了辛亥云南革命军起义,率领所部参加攻打云、贵总督衙门,活捉清朝总督李经羲,立下了战功。
以后,在数不清的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他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云南护国军,担任团长。
1921年起,他又先后担任昆明陆军宪兵司令和警察厅厅长。
但是,长期的战争生活使他陷入苦闷:灾难深重的中国,依旧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哪里才有救中国的真理?
正当他苦闷之时, 1922年3月,军阀唐继尧重握云南军政大权,下令通缉朱德。于是他毅然拒绝了四川军阀要他担任师长的邀请,到上海、北京去寻找中国共产党。
1922年6月,朱德开始走出四川,寻找革命的出路。他先去上海,又到北京,都没有找到共产党。
他又返回上海,终于找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书记陈独秀。他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向陈独秀表达了自己急于加入共产党的心情。
可万万没有想到,陈独秀却给他火热的心上泼了一瓢冷水。陈独秀说:像你这样“行伍出身的军人,没有资格革命。”
孙中山见到受了打击的朱德,劝他回家乡重整旗鼓,或者去美国留学。但朱德都拒绝了,一心要奔向欧洲,奔向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去寻找革命的真理。
就这样,他和好友孙炳文一道来到了巴黎。他急切地四处打听消息,终于知道了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叫周恩来,住在柏林郊区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54号。
他一刻也不能等待,立即登程赶往柏林……
1922年10月下旬的一天,朱德和孙炳文终于来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他们找到周恩来的寓所,在门前,他又犹豫了。他不知道自己将受到什么样的接待,会不会依旧是陈独秀式的一瓢冷水?
门开了,迎接他们的是一位面貌清秀、两眼有神的青年。
“你们找谁?”
“我找周恩来。”
年轻人紧握住朱德的双手,热情地说:“我就是周恩来,有什么事需要我来帮忙吗?”
这一句话就让朱德的疑虑烟消云散,他激动地诉说了自己生平的经历和革命志愿,表达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愿望。
周恩来对待朱德与陈独秀的做法截然不同,他细心地倾听他的讲述,为他的革命热情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耿耿忠心所感动。他们在那间柏林的小屋里整整长谈了一夜。
周恩来坚信朱德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毫不犹豫地介绍他入党。11月间,由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和孙炳文终于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周恩来和朱德风风雨雨在一起,互相关心,彼此信赖,肩并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朱德与周恩来在柏林分手以后,又先后在德国、苏联学习了近四年的时间。
北伐革命的炮声,召唤着他,激励着他。1926年7月,他回到了祖国,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
1927年初,他受中共中央的派遣,来到南昌,从事革命活动。江西是他原云南讲武堂的同窗朱培德的势力范围,因而为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927年4月以后,蒋介石彻底暴露了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这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委派周恩来赴南昌担任领导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
27日,周恩来抵达南昌的当天,便来到百花洲畔的花园角2号——朱德的寓所。在中共中央作出起义的决定后,朱德已奉命在南昌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从柏林分别到这次见面,周恩来与朱德已经五年没有在一起了。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危急时刻相逢,两人都格外兴奋。
在南昌起义中,朱德和周恩来密切合作,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共同缔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几十年后,当周恩来重温这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对朱德在南昌起义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们继续并肩战斗、共担重任,共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参考资料:《朱德传》(中央文献出版社)、《周恩来传(1898-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