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灭商这事儿听上去像是匡扶正义的大事,可最近有人说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说不定周族就是从西北来的游牧民族,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号抢了商朝的江山。
岐山下边挖出来的青铜器可把考古队员们搞懵了,这些花纹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原的风格,倒是跟北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别像,这下可有意思了。
专家们研究了好一阵子,说这事儿得好好聊聊,因为要是周族真是游牧民族,那可就颠覆咱们对历史的认知了。
有人翻出老古董《史记》一瞧,周族祖宗后稷原来是夏朝种地的一把手,可后来他孙子不窋丢了官职,跑去跟西北游牧民混一块去了。
到了古公亶父那会儿,周族被人赶到岐山,在那儿扎了根,他儿子季历上台后就开始到处打仗,连着打了七个邻国。
商王看不下去了,先是给好处想拉拢,后来干脆把季历给关起来了,结果把人给关死了。
周族跟游牧民混久了,也变野了,不种地就知道打仗抢东西,这性格可不像是老实巴交的中原人。
周族到了岐山那边,整出了个新玩法,不搞儿子接班那一套了,改成大伙儿选能人当头儿,谁厉害谁上。
这做法跟北边游牧民族挺像,跟中原那些王位传儿子的老套路完全不一样,搞得挺新鲜。
他们性格也跟中原人不一样,特别喜欢打仗,四处征战,这哪像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分明就是游牧民族的作风。
有人说周族可能就是受了点游牧文化的影响,本质上还是中原人,可这话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姬昌被商纣王关了整整六年,大家都以为周族这回完蛋了,可谁能想到这六年牢狱之灾反而成了姬昌翻盘的关键。
纣王把姬昌关进去的时候,还在那儿得意洋洋地嘲笑,可姬昌却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原来姬昌早就在等这一天,被关起来反而给了他机会接触各路诸侯,他开始暗中联络,拉拢人心。
越来越多的诸侯对他表示同情,甚至暗中支持,而纣王还在那儿沾沾自喜,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六年后姬昌出来了,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老实了,可姬昌却更加活跃,开始频繁拜访各国。
表面上说是朝觐,实际上却在秘密结盟,每次去都带着珍贵礼物去拉拢他们。
姬昌这一手玩得高,不仅拉拢了大部分诸侯,还成功孤立了纣王,又给纣王挖坑让老百姓不满。
最近考古发现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纣王,在商朝遗址出土的甲骨文里,纣王的形象可一点都不暴虐。
有学者说从甲骨文看,纣王其实是个勤政爱民的君主,经常亲自主持祭祀,关心民生。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青铜器工艺达到了顶峰,这说明当时的手工业很发达,百姓生活应该不错。
更让人吃惊的是,有学者发现纣王可能还是个改革派,他想改变商朝的贵族制度,让更多平民参与政治。
这可能才是纣王被推翻的真正原因,他触动了贵族的利益,所以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真是这样,那纣王岂不是个悲剧英雄,他想改革,却被诬陷成了暴君。
周武王灭了商朝后,立马就开始修改历史,把自己美化成正义化身,把纣王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暴君。
周朝的史官们还把商朝描绘成一个腐朽的王朝,创造了殷商这个词,暗示商朝的正统性已经终结。
他们还整出个天命的概念,说自己是上天选中的统治者,这招真高明,有了天命的说法,谁还敢反对周朝。
这套做法影响深远,后来的朝代也都争相效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史,往往都是美化统治者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