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借助各种关键词工具进行竞品反查、词根拓展来快速获取大量热门的关键词,但伴随的问题是广告竞争异常激烈,对于那些高热度的核心关键词,几乎所有卖家都会埋设并推广,CPC竞价越来越高,Acos越来越难看,竞争壁垒也越来越强,就像随着现在各种选品工具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蓝海产品”,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破局?
我想分享一个观点:大词是入场券,而关键词的精细化运营才是突围的关键。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常被提及,却少有人深入研究的话题——广告关键词的单复数形式、错误拼写的选择,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优化广告投放,提升整体效果。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够为大家提供新的流量思路。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 关键词运营的认知升级
2. 必须掌握的关键词匹配底层逻辑
3. 错误拼写词库的形成机制
4. 差异化流量池的构建策略
5. 单复数和错误拼写关键词挖掘的方法论
6. 战术落地的时机选择
1关键词运营的认知升级
在我看来,关键词不仅仅是一个流量载体,它更是用户需求的具象化表达,承载着以下三个核心功能:
反应用户需求:关键词准确地映射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图,比如“透气运动鞋”、“带有夜视功能的摄像头”或“1080P高清记录仪”等,都是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
流量获取与过滤:关键词是我们重要的流量来源,也能通过其精准性过滤掉不相关的流量,确保产品展示给真正感兴趣的目标受众。
竞争壁垒:长尾关键词通常能形成差异化竞争空间,尤其是长尾词(单复数,错误拼写)往往能够满足更具体的需求,是我们挖掘潜在运营机会的关键。
2必须掌握的关键词匹配底层逻辑
我们常见的关键词匹配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广泛匹配、词组匹配和精准匹配。
精准匹配模式:这种匹配方式要求搜索词和投放词完全一致,包括单复数、介词、冠词、符号等。例如,投放“led lights”精准匹配时,系统不仅能匹配到“led light”(单数形式),还可能匹配到“led lights with”(包含介词)。
词组匹配模式:搜索词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词组,词序也需要保持一致。例如,投放“led light”时,系统会匹配到“led light strip”和“car led lights”等关键词。
广泛匹配模式:搜索词可以包含关键词的任何部分,可以匹配到同义词、相关短语,甚至是与关键词不完全相关的搜索词。以“led light”作为广泛匹配关键词时,可能匹配到“light strip”、 “led for light”或“car led lights”等。
在广告匹配逻辑中,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点:
1. 亚马逊的广泛匹配逻辑已发生变化。例如,以“led lights”进行投放时,可能会匹配到“bedroom light”等相关词,而不仅仅是“led”和“lights”这两个词根。(总结来说,就是匹配的词会更多,但是也更宽泛了)
2. 在SBV广告精准匹配模式下,也允许同义词的匹配。如果投放“headphones”时,系统可能会匹配到“earphones”这个同义词。因此,在做SBV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是否配合了否词来优化匹配范围。
尽管“led light”和“led lights”能匹配到相同的关键词,但实际投放中,单复数形式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一个常见现象是:虽然自动广告表现很好,但当我们将其提取出来进行手动投放时,效果却可能不尽如人意。词没有变,变的是环境。这是因为用户并不关心流量的来源,他们只关注搜索结果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广告效果的波动往往与投放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这里想分享的信息是:我们需要投放某关键词,已知单数投放不好,但是复数可以匹配单数,可以考虑转而往复数投放。这个策略不能保证效果一定是好的,但是提供了一个曲线推广的思路。
关于完全匹配
一个测试下来关于匹配逻辑的思考,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和经验。如果我们投放led lights, 在不考虑搜索量等其它因素下,系统会优先匹配led lights,而不是led light,即为优先完全匹配。
3错误拼写词库的形成机制
错误拼写不仅仅指单词拼写的错误,还包括一些不符合语法或语义的关键词。错误拼写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常见原因:
1. 用户书写错误: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很多时候用户会因为打字错误而使用拼写不准确的关键词。
2. 文化和地域差异:例如,在英国,关键词“Torch”更为常用,而在美国,大家通常使用“Flashlight”。再比如,买家也会把"airpods pro"常误拼为"airpod pro"/"airpodspro"。同样,西班牙语用户在美国站上的搜索也能带来一定的流量机会。
3. 下拉框关键词引导:当用户输入“led liight”这样的关键词时,系统会自动检索带有这个词根的后置关键词,用户看到相关属性后可能会点击,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搜索习惯。

4差异化流量池的构建策略
错误拼写和单复数形式的选择有多种意义和潜在玩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机会点:市场上的主流大词往往竞争激烈,几乎所有卖家都会关注并投放,那么我们的机会点究竟在哪里?真正的突破口在于那些不被主流市场关注、但仍然有一定流量和购买意图的关键词,例如错误拼写、复数形式以及长尾关键词。
2. 流量上限:大词是入场券,而关键词的精细化运营才是突围关键。如果我们能通过错误拼写或复数形式抢占长尾市场,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和更低的竞争(CPC)。
3. 垄断率:在竞争激烈的大词领域,我们可能很难抢占大量份额,如果某个热门关键词每天带来100个订单,我们可能只能分到1个订单。 但如果我们关注的是竞争较小的长尾关键词或错误拼写词汇,这些词汇的市场竞争度低,我们的广告垄断率可以大幅提升。例如,在某个长尾关键词中,市场日订单量可能只有10个,但如果我们占据主要流量,可能可以获取其中的5个甚至更多订单。 如果我们能找到10个、50个甚至100个这样的长尾词,订单就会不断累积,形成可观的销量。
我们的两个运用情况,可以参考下:
一个是针对ABA排名比较低的关键词,但是转化分享占比非常高的关键词,可能是因为这个词没被关注到锁导致,它可能是个蓝海关键词的机会。我有在这个文章中有分享这个关键词思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深度剖析ABA热门搜索词在运营上的运用
第二个是下拉框关键词打法,有些词十几个单词组成的,甚至在ABA里没有排名、没有搜索量的,我们如果找到了这些词去做投放,积累起来就可以稳定出单,而且竞争小,ROI非常优秀(部分词IR我们可以做到90%+)我在这个文章中有分享这个思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你不知道的增加广告订单的技巧-之我是如何赚(pian)取同事一顿饭
既然关键词环境能影响广告效果,那么单复数、介词等不同形式本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不同的流量环境。 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批量测试,寻找新的流量机会我们可以优先测试已有表现好的关键词:在我们已经验证有效的关键词基础上,测试它们的复数、错误拼写或介词变体。例如,如果某个关键词“led lights for car”表现良好,可以尝试投放“led light for car”(单数)或“led lights car”(去掉介词形式)。
我相信多数运营工作是可以联动起来的,以上的思路来源于:
1. 叠词广告存在的效果差异:假设我的关键词是“led lights”,广告投放策略采用广泛匹配。我们通过测试叠词“led lights led lights”进行广泛匹配,并对比其CPC和广告效果。某些情况下,叠词形式的CPC更低,ROI更优。叠词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错误拼写的关键词,那么这些错误拼写的,偏低流量的长尾词就可以错峰投放,形成新的机会点。
2. 挖掘到了单复数形式的特殊流量机会:某些产品可能本身不具备多件购买的需求,但复数形式的搜索量却远高于单数。例如,我们一个类目产品的关键词是“A B for XX”(单数),但“A Bs for XX”(复数)的流量竟然高出10倍以上。
5单复数和错误拼写关键词挖掘的方法论
在关键词挖掘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词”和“造词”两种方式来扩展词库:
有词:通过已有的关键词词库来挑选词汇,依托广告数据报告、下拉框工具、Listing文案信息和关键词软件(反查流量词,以词拓词等)等工具,丰富我们的关键词库。
造词:尝试发掘市面上未出现过的关键词组合,或者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关键词。举个例子,如果发现某个关键词的复数形式流量较高,我们可以将这些复数形式加入到我们的投放策略中。近期受到君哥的思路启发,关于“造词”的思路,可以用函数进行关键词组合,比如我们的关键词是led light,strip light等等关键词,我们便可以引用函数来操作。或者引用AI也可以实现。


6战术落地的时机选择
相信新出的Cosmo算法大家都有耳闻,之前也写了7000多字关于Cosmo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揭开新算法的神秘面纱:深度剖析Cosmo算法及其对亚马逊卖家的影响
在现行的算法下,针对新品来说,精准的产品标签和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在产品的初期阶段,我们应该优先埋设高相关的关键词,以确保获得精准的流量。当产品逐渐稳定后,我们再开始考虑引入错误拼写和单复数形式的关键词。一个简单的参考指标是:当我们的ASIN已经能够匹配精准的词汇,并且同类商品推荐也比较精准时,可以考虑通过错误拼写和单复数词汇突破流量瓶颈。
一个衍生的思考:我们理解的错误需求,会不会是用户的需求?
最后:
不是大词打不起,而是长尾词更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