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存在了69年的超级大国苏联宣布解体,这天在莫斯科飘荡了整整69年的苏维埃国旗降下去之后便再也没有升起来。
庞大的苏联帝国就此倒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开启了早就准备好的香槟,这是美国人胜利的一天。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持续四十多年的冷战就此结束,世界迎来了美国一家独大的日子。

回忆苏联的往事,二战时期的苏联是何等风光,当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时,毫无疑问全世界都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奉若神明。
那时候,受苏联的影响,整个东欧、亚洲到处都是红色的旗子,全世界的无产者们似乎在这一刻团结了起来。
然而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到了冷战后期,苏联就从社会主义老大哥的位置变成了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灾难,无数的小国也在紧张的局势下被迫站队。

而在国内,苏联百姓从最开始的团结一致,变成了后来的貌合神离,无数的苏联年轻人都想着要结束这种紧张而又荒唐的对峙,同时也对苏联的政策充满了愤懑。
整个苏联的高层与民众之间完全脱离,民众就像是积怨已久的火山一般,随时有可能喷发。
那么,苏联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道路的呢?这或许就要从苏联的成长说起。

十月革命结束不久之后,苏联的缔造者列宁便因为中风去世。斯大林击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走上了权力的宝座。
斯大林的上台对于苏联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斯大林的强势让苏联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快速地进入了工业化的国家。
而忧的是,斯大林采取的发展方式是一种举国体制下的激进模式,是以牺牲了苏联农民的利益为条件,而养育出来的工业体系。

在当时的苏联,工业的发展使得农民对于国家本就抱有着一定的怨气,只不过后来因为二战爆发,苏联因为工业体系的完备而有效地抵御了德国的入侵,所以这种怨气才在一致对外的政策中得以缓解。
随着二战的结束,苏联以战胜国的身份成为了当时参与制定世界规则的国家,与美国一道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一分为二,划到了两个不同的阵营。
尽管当时的苏联强大无比,但是相较于美国而言,苏联的强大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农业始终是苏联的短板。

苏联不同于美国,苏联其实是个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农业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家,即便当时属于苏联的乌克兰有着大量的优质土地,可以作为苏联的“粮仓”但是在重工轻农的制度下,也难以满足苏联的粮食供应所需。
并且,即便是勉强供应,品种也极为有限。
当年苏共嘲笑我们是“农民党”,但事实上,真正没有弄明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是苏联,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其实应该被嘲笑的是苏联,而不是我们。

没有农业作为基础,工业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总不可能让工人啃坦克、啃钢铁来果腹吧!
所以苏联就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让同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与之进行物资交换,以苏联的工业出口换取他国的农副产品。
这种交换,先不说公不公平,就算是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别国也受不了呀,毕竟每个国家的粮食产出都是有限的,所有的剩余并不多,全都换成工业品的话国民就会闹饥荒,别国也不可能靠“吃钢铁”来度日。

这一点上,当时的苏联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注意,其实西方国家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西方国家能够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掠夺,通过资本的控制让其他原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为西方国家生产粮食与大量的廉价手工业制品。

其实要是苏联在二战结束之后慢慢地补齐自己农业的短板,其实是有机会使得自己国家的农工业发展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的。只要粮食供给稳定,国内就出不了乱子。
然而苏联的几任领导人在政治治理上都太缺乏经验,赫鲁晓夫重视农业,但却忽视了农业的多样性,并且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做出全盘否决,使得苏联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相反还陷入了意识形态混乱的局面。

作为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后来的勃涅日涅夫也不知道去补齐农业的短板。
既然大量输出工业品不行,那干脆就输出资源来换取粮食,于是苏联就此走上了资源输出国的道路。

这样一来,就又有一个问题。农业品不是本国生产,就没有自下而上的自然流动。
外来的农产品在来到国内之后,必定是由政府进行分配,这种自上而下的分配方式,极容易造成“特权阶级”的滋生。
当通过外贸获得的农产品进入到苏联之后,首先保证的就是苏联的领导层优先分配,底层的民众既没有分配权,又没有自己的产出,大家都是工人,想要在市面上买到点其他生活物质比登天还难。

在苏联资源卖得好的时候,这种现象并不是很明显,等到美国完成“美元——石油”结算体系的绑定之后,美国就可以通过控制国际油价来对付苏联了。
美国通过中东产油国增产,让苏联在石油贸易中吃了大亏,外贸盈余大大减少,没有了外贸盈余拿什么去买粮食。

1980年,美国人对苏联实行了粮食禁运,国家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农业长期存在短板的苏联一下子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从1980年到1990这十年时间里面,苏联不少人死在了饥饿当中,甚至新生儿的出生率都大大地降低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上层建筑自然而然地就与底层之间产生了“大撕裂”。由于民众普遍没有对于经济和国际政治没有深刻的认识,将自己生活的困顿全都归结于当权者的腐败与特权的横行。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以粮食援助为诱饵,逼着苏联允许媒体、杂志等进入到苏联,并对苏联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美国人捏住了苏联的软肋,苏联被逼就范。其实这时候的苏联要是积极调整,在国内逐步改革还是有希望在过后的几年时间内扳回局面的。

可没想到的是,苏联连续过世了多位领导人,最后让完全就是政治文盲并且对过去的苏联体制抱着严重仇恨心理的政治投机者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人。
像苏联这样的大国,可谓百足之虫,只要死而不僵,就还有恢复元气的可能。国内的问题只要解决,就能缓过气来。
政府存在问题,就改革,存在腐败,就完善法律来进行反腐,只要改革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但是戈尔巴乔夫却不一样,戈尔巴乔夫那可是打着改革的幌子,在苏联发动了一场堪比“政变”的“革命”。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立刻对苏联过去的一切都做了批判,彻底否认了苏联过去的一切。
他所谓的“改革与新思维”完全是照搬西方的那套经验,与苏联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从根本上放弃并否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政体,开始在苏联大推人道与民主。

更可怕的是,偏偏在这时候又来一个与戈尔巴乔夫一样激进,并且野心勃勃的叶利钦。这下好了,苏联就像一辆失控的列车一样,狠狠地冲出了应有的轨道。
在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努力下”,苏联彻底放弃了原有的制度,开始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包括叶利钦在内的苏联加盟国内的各式各样的野心家纷纷全部独立,活生生地将苏联进行了肢解。

等到戈尔巴乔夫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然成为了苏联的罪人。
而那些原本独立之后认为会从此能够轻装上阵走上发展之路的各国政要也在此之后发现,这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美梦。
尤其是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之后成为了俄罗斯的首任总统。
一开始,叶利钦还以为自己成为了俄罗斯的总统之后就能被西方国家接受,而继承了苏联庞大遗产的俄罗斯也终将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但事实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西方国家并没有兑现承诺,而是用巧取豪夺的方式吞并了苏联的遗产,俄罗斯在解体之后面临了比苏联时期更为严峻的局势。
被逼无奈的叶利钦只能假癫不痴地去美国向克林顿示弱,来为俄罗斯争取时间。真不知道当时在美国演讲被克林顿大声嘲笑,喝醉酒后睡在美国马路上的叶利钦心中是如何悲凉。

一代枭雄,最终只能是用“此间乐,不思蜀”的方式换取对手的放过,空留遗憾,含恨而终,逼着继任者普京说出:“给我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才得以瞑目。
或许,戈尔巴乔夫也和叶利钦一样,直到瞑目的那天才明白:家中有了老鼠赶走就是,千万不能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