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至少锁死100年”,西方犯下历史性错误,普京永远不会原谅

事説新语 2025-02-22 17:21:55

中俄合作关系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外界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明确表示:“中俄将至少合作100年,不离不弃”。他的这番话显然是对后续中俄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预期。

俄罗斯作为一个西方国家,能够和中国保持如今亲密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西方国家曾经的错误操作。

正是因为西方国家拒绝接受俄罗斯成为他们的一员,俄罗斯才会选择倒向东方。

在这个问题上吃尽苦头的普京,大概率是不会重蹈覆辙的。

一、被西方“背刺”的俄罗斯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前身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俄罗斯诞生的环境非常特殊,当时红色巨人倒下,曾经的社会制度彻底瓦解。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选择了亲西方的政策,这也符合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民意。

很多俄罗斯民众认为,只要俄罗斯能够像美国、英国等国家一样实行资本主义的民选制度,就能够过得像发达国家的民众一样富裕。

叶利钦也认为,只要在制度上和思想上全面倒向西方,西方发达国家就会重新接纳俄罗斯成为他们的一员。

事实上,部分西方国家当时确实对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但是这些投资也给这个新生的国家带来的巨大的隐患,俄罗斯的寡头经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一职之后,选择了延续叶利钦的政策,甚至比叶利钦更加激进。

为了能够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可,俄罗斯甚至愿意放弃其在阿富汗的利益,将其让给美国。

这些牺牲为俄罗斯换来了加入G7集团的门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普京发现成为一个“西方国家”,并不能让俄罗斯变得更加美好强大。

欧美国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弱化俄罗斯。

这也是普京后来政策转向,开始更加偏向民族主义的原因。

随着俄方的政策转向,俄罗斯和欧美国家的关系也在迅速降温,并在克里米亚公投事件之后,彻底成为了西方主流世界的敌人。

二、西方处置失误

在对俄问题上,欧尔班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西方犯了错误,将俄罗斯推给了中国。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欧洲则是能源进口大国,因为其本土内的能源矿藏资源有限,和当前时代的需求无法匹配。

原本默克尔在任时期已经签订的能源协议,在舒尔茨时期几乎已经成了一纸空文。

俄罗斯连通欧洲的北溪能源管道,也在战争过程中这条管道被不明身份者破坏,至今没有完全修复。

失去了欧洲的市场份额,因为战争开销巨大的俄罗斯不满意有些捉襟见肘。

放眼世界能够顶住美国压力和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并不多,在这些国家里中国也是最靠谱的一个。

作为一个制造业国家,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中国又是俄罗斯的邻国,减少了俄方运输方面的麻烦。

另外西方国家在政治层面对于俄罗斯的孤立,也让俄罗斯不得不和中方进行合作。

欧洲国家在军事层面普遍对俄罗斯保持着较为警惕的态度。这也是他们在俄乌冲突中选择支持乌克兰的原因。

不过他们这次显然又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即便有美国和欧洲的大力支持,乌克兰仍然没能打赢这场战争。

现在特朗普走马上任和普京谈判,商讨结束这场持续了三年多的战争,欧洲却连参与谈判的资格都没有获得。

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的政治影响力是在不断衰弱的。

俄罗斯明白这一点,所以即便特朗普放话称想要让俄罗斯回到G7,俄方仍然选择给出否定的答案。

欧尔班认为中俄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西方国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历史性的错误塑造了一个新的庞然大物,即中俄集团。

当然中国一直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且中俄合作上限极高。

三、中俄未来前景广阔

欧尔班说,中俄两国的合作能够存续一个世纪。这是一则带有夸张性的 “预言”,但是中俄未来的发展前景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首先中俄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中俄两国在产业上非常互补,中国可以从俄方处进口大量的能源和粮食用于生产。

俄方将自己的能源和粮食卖给中国,能够得到大笔的收入,还可以用这笔收入从中国处购进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

中俄双方都能够从合作中获益,为合作关系的长期持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从目前的状况看,这种状态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其次中国的“一带一路”为俄罗斯提供了更有前景的发展平台。中国正处于上升期,还提出了极有发展潜力的一带一路项目。

“一带一路”是有别于西方的零和博弈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中方想要通过平等合作的方式,带动其他国家一同发展,让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这个项目的建设落实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是它带来的收益都是和平的、正当的。

再次中国政策的稳定性,为中俄关系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欧美国家政府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朝令夕改”,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内部越来越分裂的当下,新一届政府全部推翻旧政府政策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特朗普式”的国家领导人正在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普京已经受够了西方国家的反复无常和不守信用。

过去俄罗斯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是最终俄方发现,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西方国家。

继续发展和中国的关系,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未来中俄两国的合作将会涉及到更多领域。

结语

欧尔班作为欧洲国家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在俄罗斯的问题上直言不讳,主要是因为他本人的政见不同于欧洲之前的主流政见。

不过现在欧洲已经进入了领导人密集更换的阶段,原本的“白左”领导人不再受到青睐,右翼政治势力开始崛起。

这批领导人上台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可能会出现缓和,不过这种缓和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大概率是较为有限的。

0 阅读:32

事説新语

简介:社会万象笑料多,速来围观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