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小李将经历发到网上引发舆情,郑州方面会处理这么快吗?
直线六七公里的路程,打车竟要337元?
据大风新闻报道,在山东读研的小李,7月13日从烟台蓬莱机场坐飞机到达郑州后,从机场打车到郑州航空港高铁站,直线六七公里的路程竟然被“打表”计价237元,还被司机要求支付100元的空驶费。
7月17日,郑州方面发布通报称,涉事司机张某未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对其违规从事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行为,执法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对其作出罚款32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要求新郑机场网约车管理站对涉事车辆在机场区域进行禁运,并责令张某退还违规收取的337元车费。
该处罚的都处罚了,事情到此看似有了较完善的结局,但复盘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如果不是小李将经历发到网上引发舆情,郑州方面会处理这么快吗?
从郑州方面的通报来看,开头就用“迅速介入”、“连夜开展调查”、“多方努力查询”之类的字眼,试图表现出有关部门处理此事的决心和速度。但在最初的报道中,有关部门的态度不是这样的。
据大风新闻采访小李的说法,他付完钱后在手机上一查,发现两地直线距离只有六七公里,行车路线要绕一点但估计也就10多公里(实际开车20公里左右)。感觉被坑后,他就打电话报了警,被民警告知没车牌号不好处理。随后,他给12345反映了情况,并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引发网络关注后,才有了多部门的“迅速介入”。
民警称没车牌号不好处理的说辞,被后续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的行动打了脸。新闻报道称,“根据乘车人提供的上车时间等具体信息,执法人员通过监控平台逐步跟踪调查,锁定涉事车辆”。
调查过程虽是麻烦点,但并不是大海捞针,关键还是取决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执法人员的态度。
另外,这件事能明显看出机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但相关部门似乎只是提醒乘客注意辨别,未提及如何整治机场管理上的漏洞。
根据小李的描述,他出机场后向保安咨询路线,一位正在和保安聊天的女子跟他搭话,他以为对方是出租车司机就跟着走了,结果被带到地下车库坐上另一位男子的车。
很显然,这是常见的黑车产业套路:中介在机场出站口附近拉客,将乘客带给黑车司机,最后双方根据实际车费分成。
新郑机场那么大,要说只有张某一个黑车司机,只有倒霉的乘客小李被坑了,我是不信的。
要说这种堂而皇之的揽客行为,保安和机场有关工作人员完全不知情,我也是不信的。
就在去年,就有网友反映新郑机场“黑车”揽客乱象亟须整治,郑州方面回应,“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6次,查扣违法违规车辆105台次,切实保护旅客合法权益,维护新郑国际机场窗口形象。”
而此次小李的经历说明,新郑机场的“黑车”现象并未随着上一轮的专项整治而终结,黑车司机的贪婪并未有所收敛。
虽然旅客积极维权能挽回些损失,但被坑的体验总归是非常差劲的,刚落地就被黑,很容易影响旅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
机场作为城市的窗口,当地还是得多花点心思维护。如果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不能击退黑车司机,不能对这个群体产生长久的震慑,那就得找找机场管理上的漏洞,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像很多地方的机场,会根据非法拉客人员的活动规律和违法特点,采取“人员实地巡逻+视频监控”的模式,进行精准打击。
比起有人投诉后再处置,重罚涉事司机,让黑车司机一开始就不敢对旅客下手,更能体现地方的治理能力和迎客的诚意,更能提升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