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最赚钱的生意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可谁能想到,我大伯种了一辈子的地瓜,竟在地窖里藏着惊天秘密。
我是王建国,今年45岁,在太康县建筑公司当会计。说起我大伯王大山的事,整个刘寨村都觉得他是个怪人。
大伯今年75岁,从1985年开始,他就专门种植地瓜。别人种小麦玉米赚了钱,他却年复一年地种着地瓜,而且从不外卖。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傻子,可他就是不听,一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那一百亩的地瓜地,活得像个隐士。
记得小时候,村里人都叫他”地瓜王”。每到秋收季节,大伯都会把收获的地瓜存进自家的地窖里。那地窖很大,据说是解放前就有的老窖,能装下一年的收成。
大伯的日子过得很简朴,一年到头就穿着那件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褂子。他从不去镇上的集市,也不去县城里串门。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守财奴,可我知道,大伯根本就没什么钱。
昨天,我堂哥王明从医院打来电话,说他得了癌症晚期,想见我一面。
堂哥是县粮食局的退休干部,比我大十岁。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握着我的手说:“建国,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关于咱爸的事。”
这一说,就说到了那个埋藏了三十年的秘密。
1985年那年,村里遭了灾,庄稼收成不好。大伯突然改种地瓜,还专门修缮了老地窖。那时候,村里人都笑话他,说他是吃错了药。
可大伯不为所动,年复一年地种着地瓜。每到收获的季节,他都会半夜起来,一个人在地窖里忙活到天亮。村里人都说他是在数钱,可谁也没见过他卖过一斤地瓜。
1995年的时候,村里来了个收购地瓜的商贩,出价比市场还高。可大伯不但没卖,还把人轰出了村。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来收购他的地瓜。
大伯的怪事还不止这些。每年春节,他都要去地窖里待上一整天。我小时候曾经偷偷跟过去,只见他坐在地窖里,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账本,嘴里念念有词。
2008年,村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掉了大伯的账本。那段时间,大伯像丢了魂似的,整整三天没吃饭。村里人更觉得他不正常,说他是守着地窖里的钱财心疼。
堂哥在病床上咳嗽了几声,眼神变得深邃:“建国,你还记得那场火吗?其实,那不是意外。”
我一愣:“什么意思?”
“那场火是有人故意放的。他们以为地窖里藏着钱,想趁火打劫。可他们不知道,地窖里根本就不是钱。”
堂哥的声音越来越低:“地窖里藏着的是黄金,是解放前我们王家祖上留下的。”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炸得我头晕目眩。堂哥继续说:“咱爸这些年种地瓜,就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个地窖下面,还有一个暗格。”
原来,这些年大伯装疯卖傻,都是为了保护这个惊天的秘密。那本被烧掉的账本里,记载的根本不是地瓜的数量,而是黄金的存放位置。
想起这些年村里人对大伯的闲言碎语,我的心突然揪痛起来。大伯选择种地瓜,是因为地瓜需要挖窖存放,这样就不会有人怀疑他天天往地窖跑。
那些个深夜,他在地窖里忙活的不是地瓜,而是在清点和保养那些黄金。他宁愿背负着守财奴的骂名,也要守住这个秘密。
堂哥说:“咱爸这辈子,活得太苦了。他不敢跟任何人说实话,连你奶奶临终前都不知道这个秘密。”
听完堂哥的话,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难怪大伯这些年来从不跟人来往,总是独来独往。他就像个背负着重担的老人,在这个村子里默默地守护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回想起去年夏天,村里修路要占用大伯的一块地。他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可唯独不让碰那片地窖。为此还跟村支书吵了一架,最后是他自己倒贴了两亩好地,才保住了那个破旧的地窖。
堂哥拉着我的手,声音越来越微弱:“建国,我不行了,这个秘密只能告诉你。那些黄金,是我们王家祖上留下的,具体有多少,连咱爸都不清楚。”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问。
“你去找咱爸,他会告诉你真相。那个账本虽然烧了,但位置图咱爸都记在心里。”堂哥说完这句话,就闭上了眼睛。
三天后,堂哥走了。送完殡,我在院子里找到了大伯。夕阳的余晖下,他显得更加苍老。
“大伯,堂哥临终前都告诉我了。”我轻声说。
大伯愣了一下,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我就知道,明子这孩子心里装不住事。那些黄金的来历,说来话长…”
原来,这批黄金是解放前我们王家老太爷留下的。那时候,我们王家在这一带也算是个大户,做了几代的米面生意。
1948年,局势动荡,老太爷预感到要变天。他把家里的金条和金元宝全都埋在了地窖下面,又在上面建了个存放粮食的地窖作为掩护。
可是没等到他告诉家里其他人,老太爷就得了急病,留下一句”看好地窖”就走了。从此,这个秘密就成了一个谜。
大伯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把黄金挖出来,可那时正是文革时期,他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985年,他才想出了种地瓜的办法,用这种方式来守护这个秘密。
“地窖下面的暗格,是用青砖砌的夹层。”大伯说着,声音有些发颤,“这些年,我一直在担心会被人发现。每次看到有人来收购地瓜,我就害怕得睡不着觉。”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伯总是穿着破旧的衣服,过着苦日子。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掩人耳目,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穷苦的老农。
“那本账本里,我画了很多图。”大伯的眼睛望着远方,“其实都是暗记,只有我才能看懂。现在账本虽然烧了,但我都记在心里。”
夜深了,大伯带我去了地窖。昏暗的灯光下,地窖里堆满了地瓜,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大伯弯下腰,在角落里摸索着什么。
突然,他按动了一块砖。只听”咔嚓”一声,地上的一块石板松动了。大伯小心翼翼地移开石板,露出下面的暗格。
借着手电筒的光,我看到暗格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排排金条和金元宝,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些年,我每天晚上都要来看看。”大伯说,“就怕有人发现。那场火烧了账本,可能就是有人在找这些东西。”
三十年了,大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个秘密。他用地瓜做掩护,用怪癖作伪装,用一生的坚守,保护着这笔属于王家的财富。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大伯很伟大。他不是个傻子,而是个智者。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县图书馆,想查查这批黄金的来历。翻阅了一些地方志后,我发现了一些线索。
1948年的时候,我们太康县确实有个大米商,就是我的老太爷王德昌。他经营着县里最大的米行,生意做到了开封。那时候,因为局势动荡,很多富商都在变卖家产,往外地跑。
可老太爷选择把财产藏了起来。他预感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黄金总有用得着的时候。只是他没想到,这一藏就是几十年。
我把查到的资料讲给大伯听,他点点头:“你老太爷确实有远见。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他留下这些黄金,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伯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张发黄的纸条:“这是你老太爷留下的字条,这些年我一直贴身收着。”
纸条上写着:金无害人,家有后用。
短短八个字,却透露出老太爷的深远考虑。他不是为了自己藏金,而是为了后人留下一份财富。
“这些黄金,我们该怎么处理?”我问大伯。
大伯沉默了许久:“按理说,这是祖上留下的家产。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政策我也不太清楚。要不,你去打听打听?”
我在县里认识一个老检察官,平时关系还不错。我去找他咨询,只说是想了解一下有关古董文物的政策。
老检察官说:“现在国家对私人收藏的态度比较开放。如果是祖辈留下的金银财宝,只要来源正当,都是可以合法继承的。不过最好要去相关部门备案登记。”
听到这话,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这笔黄金我们是可以光明正大地继承的。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大伯时,他却摇摇头:“不急,这事还得好好想想。这些黄金虽然是祖上留下的,但现在咱们王家的人丁也旺了。要是处理不好,反倒会伤了和气。”
大伯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王家这一支,光堂兄弟就有六个。要是这笔横财的消息传出去,不知道会闹出多少事端。
正说着,村支书找上门来,说上级要来考察我们村的地瓜种植产业。大伯一听就慌了,连声说自己年纪大了,不种了。
村支书还想劝,被大伯直接把门关上了。这一举动,又让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大伯是真的老糊涂了,连政府的好意都不领情。
这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村里要修建自来水管道,施工队要在大伯的地窖附近挖沟。
大伯急得直跺脚,可这次他不能再像上次那样用地换地了。因为自来水管道是整村规划,改不了路线。
我看着大伯急得直转圈,心里也跟着着急。这些黄金,是不是该找个机会搬出来?可搬到哪里去?又该怎么搬?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堂哥的遗孀送来了一个老皮箱,说是堂哥生前特意交代要给大伯的。
大伯打开皮箱,里面是一摞发黄的老照片和一本日记。翻开日记一看,原来是老太爷当年留下的。
日记的最后一页,记载着一件事。1948年,老太爷在埋藏黄金的时候,专门找了个风水先生看过。那风水先生说,这些黄金埋在这里,是为了等一个机缘。只有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取出来,才能造福后人。
看完日记,大伯的眼睛亮了起来:“你老太爷留下这句话,就是不想让后人为了这些黄金伤了和气。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要等到合适的时候,用在正当的地方。”
我想了想:“大伯,现在全村都要通自来水,可有些困难户交不起钱,要不…”
大伯突然站起来:“对,就这么办!咱们王家的黄金,就该用在该用的地方。”
趁着夜色,我和大伯悄悄从地窖里取出了一部分黄金。第二天,村支书收到了一笔匿名捐款,足够支付全村困难户的自来水安装费用。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大伯反倒落得清静。没人再说他是个怪老头,反而都说他种了一辈子地瓜,活得清清白白。
自来水安装完工那天,大伯破天荒地去参加了村里的庆祝会。看着乡亲们喜气洋洋的样子,他的眼里闪着泪光。
“你老太爷说得对,这黄金就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用。”大伯说,“这些年,我装傻充愣,就是怕这笔财富坏了人心。现在看来,只要用在正道上,它就是好东西。”
后来,大伯把剩下的黄金都捐了出去。一部分用来修缮村里的小学,一部分成立了助学基金。他说,与其留给子孙后代争,不如用来做点实事。
如今的刘寨村,因为这笔神秘的捐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再提起王大山,不再说他是个怪老头,而是竖起大拇指:“老王家的人,有骨气!”
大伯依然种着他的地瓜,只是不再把地瓜存进地窖了。他说,地窖里的秘密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现在该让它入土为安了。
村里人都说,王家的黄金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王家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刘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