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名毕业生为进好单位被骗8000万,不只是骗子太狡猾

细心爱娱乐 2024-11-15 20:07:05

这边,应届生刚考上研究生,家里说有一份烟草局的好工作铺好路子,只等进人了,所以就没去报名读研;那边,明明现有工作还不错,但熟人拍胸脯保证,另外一家好单位正等着他,年薪打底60万,还不包括福利待遇,于是辞职等着这份传说中的好差事。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都被骗了,骗惨了。

机构媒体新黄河在11月15日的长篇报道中,揭露了这起由甘肃兰州公安局侦办的系列招聘诈骗案,目前发现的共有400多名毕业生被骗,涉案金额8000多万元。这些被骗的毕业生不只在甘肃兰州,也分布在湖北、天津、山东等地,因为兰州公安局接报案后认真追查,所以归案在该局。

落网的嫌犯,既有主导这一大骗局的数名无业分子,也包括向熟人推销这一骗局的几个中间人。他们分工明确,中间人拉人头,主犯刻假印章,制作假的入职通知书。为了让骗局逼真,他们还雇人扮做地方国企、央企驻地企业负责人,假装在真的企业门口迎接受害人,指导入职事宜;骗子们还租用培训学校组织培训,自己扮做企事业单位的实权负责人,让托儿和受害人一起参加入职选拔考试。

为了请托走关系,被害人会缴纳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费用,要么一等就是三年,丝毫不见回音;要么被哄骗先做劳务派遣人员,再等机会转为在编员工,有的人对骗局深信不疑,警察找到告知真相后,都不以为被骗;要么拿到假的单位报到通知,一去才知道被骗得团团转。

办案公安透露,多数受害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甚至很差,交给骗子疏通关系的钱,高达十几万,很多都是贷款。在被骗去钱财后,即使已经破案了,但赃款都被犯罪分子们挥霍殆尽。有中间人退了500万元赃款,乃至为减轻刑罚多退了300万元,但也无法堵上受害人的债务,至于心理创伤、机会成本就更别提了。在这起系列特大诈骗案中,骗子当然是极其狡猾的,他们在网络上广撒网,精心筛选那些急切找工作的人,同时善于利用熟人网络做“地推”,找到了数以百计的受害目标。在行骗的关键环节,做出了以假乱真的包装、设计,让被害者一步步走进陷阱,心甘情愿地听从骗子摆布。

事后反推,当然很容易发现骗子的漏洞,作为知悉全案的外人要是以上帝视角观之,很容易笑话这400多名受害者,可要是真的像他们那样落入骗局中,只怕也不一定比他们高明。骗子设计的招聘骗局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现时的社会风气、潜在的社会心理,这是骗术得逞的社会保障。就连办案民警也感叹,2000年之后说“托关系进好单位”,竟然还有人信。问题是,受害者为什么不信呢?他们看到的新闻里有量身定制的“萝卜招聘”,他们听到的亲朋闲谈中有找门路拿到好工作的,甚至于他们的父母辈也有找熟人托上关系解决了工作。

尤其在农村,很多乡民深信这是社会潜规则,是屡试不爽的生存之道。哪怕如今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流程非常正规,人们也不会完全相信有了程序就有了招聘公平,反而会认为,只要关系硬,程序就是走过场。骗子聪明吗?他们不过是在众人心知肚明的社会氛围下趁势而为罢了。

比如在这起骗局中,骗子非常精明地瞅准了受害人心理,事前都不需要费力研究,只要中间人作为热心的熟人出面,或许只是稍稍暗示一下,连话都用不着说全,受害者就照做了,乖巧地不惜贷款也要争取烟草局、国企的好位置。

于是,对那些本身不是县城“婆罗门”的小镇做题家,以及无法指望家族关系网找工作的平民子弟,骗子们隐藏在熟人背后提供的找工解决方案,他们很愿意试一试,不也是可以理解的吗?甚至于,骗子根本无法兑现承诺,受害人可能会怪自己是不是钱送少了,好单位好岗位是不是被关系更硬的人抢了去。

兰州公安局之所以能发现这一系列诈骗案,纯属偶然。受害人前来报案,案由不是被骗子骗了,而是中间人收钱不办事,承诺的好工作三年不见影。兰州公安民警据此多问了几句,多搜索了一下,才发现个案背后闪现骗子身影。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受害者报案不被受理,更多是当作民事纠纷劝退受害者。

单从这个方面,就能知道,做局的骗子即使再怎么精明狡猾,总会路出马脚。可一旦骗子把骗局建立在受害者的心坎上,被引诱入局的人,要想识别真假就变得相当困难。最后就成了,看不穿的不是骗子而是身处其中的社会。公安干警可以将这个骗子团伙一网打尽,可替他们打掩护的社会认知要怎么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