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发篇旧作,本来想弄个系列发,以后再说吧。)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尾巴,人们都抓住这最后的时间出游。
我从周至水街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来到了周至二曲镇,其实二曲镇就是周至县政府的驻地,也就是周至县城。
不过我不提周至县城而说二曲镇,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今天我就去参拜李颙墓,李颙字中孚,号二曲,以号名世,世称二曲先生。
同行问大过年的,去拜什么墓呀?我说这个人可了不得,9岁入学,家里穷,就上了20多天学,但是后来的周至县长拜其为师,而且皇帝赐匾。
李颙是明清之际的人,这个“颙”(音yong)字不常见,有个大头的意思,还有一个温和肃敬的意思,我估计是二曲先生生下来的时候是个大头,关中人叫“大撒“(音)。
“打撒有宝”,头大的娃都聪明,李颙从小就聪明。从小没有了父亲,家里穷没有钱上学,虽然其母彭氏有心供给娃上学,但是李颙9岁进入私塾后只读了20多天书,就退学了。
其实李颙也想到学校学习,他母亲彭氏说“无师遂不能学耶?古人皆汝师”,没有老师照样可以学习,可以以古人为师。我找不到李颙母亲彭氏的资料,从这句话来看,彭氏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李颙自己砍柴母亲缝纫,虽然面色如菜,被别人称为“李菜”,但是他在劳作之余,仍旧坚持学习,手不释卷。
李颙努力学习四书五经,学习中遇到生字词就问,问道不懂的句子也问,而且对他人的回答反复思考,十五六岁就懂了好多书,有了广博的知识,自此他“神童”的名气越来越大。
到他20岁的时候,周至县令樊侯辛亲自到他家访问,对李颙的学识感到十分惊叹,亲自题了一块"大志希贤"的匾挂在李颙家的大门上。
我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里面写宋濂借书、抄书、求教、问师的事情,觉得就是说李颙。周至眉县有读书人家,他就前去借阅,开始无书不看,先秦诸子,佛道历史,当他看到明代著名理学家冯从吾的书后,启发很大。
我们现在把关学的脉络从张载到冯从吾到“关中三李”是不无道理的。
李颙认为冯从吾的学说有益个人身心,有益社会民生。他注意个人言行,积极为乡里服务,所以周围的人都称他为先生。
我在写周至县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盩厔”,“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李颙就用“二曲”为号,世称“二曲先生”。
在路上先过“二曲广场”这里有一个牌楼,后面就是一个小广场,树立着李颙先生的立像,一手持书于胸前,一手下垂于背后,前面摊开的书卷是《悔过自新说》节选内容。
“悔过自新”是李颙重要的思想,注意"悔过自新",就要培养人的羞恶之心、廉耻之心。一个人只有具有羞恶之心、廉耻之心,他才是真正的人,学才是真正的学。
“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剂良药。
过了二曲广场不久左拐,又看见了一尊塑像,这里就到了二曲先生墓。
这里也是一个中心小广场,在塑像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坟冢,前后有两座文保碑,我绕墓三匝。这里没有一个人,二曲广场还有几个老人小孩子游玩,这里彻底没有人了。
民国周至县知事曾立“海内大儒李二曲之故里”的石碑,冯玉祥将军督陕期间曾建二曲纪念亭,现在踪迹都没有了。
据记载,李颙墓原有墓地190平方米,周筑土墙。封土圆丘形,直径约3米、高约3米。“文革”中封土、石碑皆毁,1976年后在原址划定800平方米作为保护范围,从这个街心小广场看,就是这800平方米的范围。
李颙33岁的时候,杭州人骆钟麟任周至县令。拜见李颙先生后,倾慕其风采,于是拜李颙为师。连县太爷都拜李颙为师,周边东西数百里的读书人,也就纷纷交纳学费,入室为生,不论年龄。
李颙39岁母亲病逝后,到河南襄城寻找他父亲的遗骨,又被已升为江苏常州知府的骆钟麟,迎接去常州讲学,常州所属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县,均在当地的孔庙大殿设立讲席,迎接李颙去讲学。讲学期间听讲的学生达四千人,真是百年未见的盛况。
李颙47岁时,陕甘总督鄂善重新修复关中书院,多次聘请李颙去讲学。他对李颙的人品和学问十分佩服,于是以“大儒”的名义推荐李颙去北京当官。皇帝几次下圣旨,可是李颙以体弱有病为辞都拒绝了。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举“博学鸿儒”时,礼部又以“海内真儒”举荐李颙,他仍坚辞不应,表示自刎表白不做官的决心。
据说陕西官员用床板把李顒抬到西安城,先生绝食5天,卧怀白刃,陕西总督不得已回报康熙。
李颙76岁(1703年)的时候,康熙皇帝西巡到陕西,传旨召见。李颙以年老多病辞召,只将其所著之《二曲集》和《四书反身录》进献了。康熙帝对李颙儿子说:“尔父读书守志,可谓完节,”并御书“志操高洁”四字匾额及诗赋表彰。
两年之后,李颙便病死于家中。
李颙晚年闭门不出,他的学术声望却与日俱增。当时人们把他与河南的孙奇逢和浙江的黄宗羲并称为“海内三大名儒”(也有一说其中一个是顾炎武)。其实顾炎武李颙隐居富平县的时候,两次来访,顾炎武赞叹李颙“艰苦力学,无师而成”。
我学术知识浅薄,看《悔过自新说》中有这么几句:“人生仕宦,大都不过三五十年,惟立身行道,千载不朽。”也是心有戚戚焉。
二曲先生在关中书院作主讲的时候,对陕西人才培养和社会风气产生长远的影响。
我没有查二曲镇是不是因为李颙而命名的,但是这里叫做二曲镇,肯定和李颙有关系。
我离开李颙墓的时候,看到西面竟然是周至的二曲中学,冯玉祥将军建二曲纪念亭的时候,说“每请名人演讲,即于此亭前举行”,现在这里有一个二曲中学,也算是“传承斯文”了。
正月十五的周至县歌舞升平,不知道以后,在这块地界,还能出现一个像二曲先生一样的人不。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