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叫“掐苜蓿”,来蓝田这叫做“薅苜蓿”,过几天来“捋槐花”

云水终南 2025-04-18 09:19:34

又来阳峁山来“薅羊毛”了。

这是我去年来的地方,来了一次就惦记上了:水芹菜、竹笋、苜蓿、洋槐花。

关键是还没有人来,几百亩地都是你的。

蓝田有两个阳峁山,一南一北。北边的在北岭,就是看丹霞地貌的那个地方,也叫“羊毛山”。

我们来的这个地方是南边小寨镇的,是来“打野”挖野菜的。

上次来我们导航走的是南沟村,这次导航是从南寨村上去。开始我还很高兴,心里想着终于能走一个环线。

谁知道车从南寨村的小巷子走过村子里头,那边竟然是土路,虽然看导航只有两三公里的路,还是果断的放弃。

退回还是从小寨街道旁的南沟村走,安全第一。再说南沟村安安静静,也是个好地方。

今年来的早些,南沟村的油菜花还成片成片的开着,去年看到的香椿树还是高高大大,眼馋着我们。

按着导航上坡,去年看到的小庙好像修缮了一番,庙前的水泥地宽敞多了。

只是过了前面人家,看看路边小沟里的水芹菜却还没有长出多少,只是零零散散的有些。

今年天旱,从过年到现在好长时间没有正经下过雨了。

要是好好的下场雨,估计这片水芹菜能长出来。

再看看,竹林里的竹笋也没有长出来,时间还不对,还得几天。

前面就进了一个大门,沿着盘山之字路向上,我太喜欢这片杨树弯道了。

这条路虽然弯道多,但是路很宽敞,加上路边高大的白杨树遮天蔽日,要是在树下支个桌子喝茶,谁也不影响。

一路上也没有一辆车,直到我们到水泥路的尽头,才看到一辆轿车,下来两个人提着袋子。

话说知道这个地方的太少了,不过能来的都是“回头客”。

这是原来的石灰岩矿采场,原来是一个大山头,大山头现在变成一个大坑,大坑沿着坡一道一道形成梯田,梯田里种植苜蓿,苜蓿地边上栽着洋槐。

全是好东西。

这个时间苜蓿正嫩,再过一段时间洋槐花才开,去年我们来摘槐花,今年来薅苜蓿。

真是“薅”苜蓿而不是“掐”苜蓿,这里的苜蓿满地都是,长的“胖”,几手把就是一袋子。

对苜蓿来说,不怕人薅,越薅越分杈长根。

以前财东家养大牲口都要种苜蓿,到了季节给穷汉家放开薅,根本不影响苜蓿的种植。只是不能放养牛羊,容易伤根。

洋槐也不怕人勾,这种树是越勾越旺,只要不伤主枝。一般槐花都是长在新枝上,老杆没人伤。

这里的槐树也就是一人多高,伸手就能够着,还用不着用钩子了。

很多人不懂这个,老是说弄这些是搞破坏,这都是城里人的思维,不懂农村生活。

就像是过年在麦子地里耍社火,麦子那个时节越“攘”,来年产量越大。啥事情都要讲个时节。

不一会把所有的袋子装满,盘算着这袋子送谁,那袋子送谁;这袋子蒸菜疙瘩,那袋子蒸麦饭。

阳峁山这里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沟沟坎坎多,人家错落,来的人少。自从这里的石灰矿关闭后,回归了清静,一路的人家也没有见到几个人。

山边的黄花寂寞的开着,不知名的鸟儿不屑的瞅着我们,好像嘲笑我们的贪婪的算计:这里这么多,谁稀罕。

这条沟以前叫做寺沟,自然是有个大的寺庙,后来寺庙没有了,只留下一个寺沟的名字,而叫做寺沟的地方太多,按照当地方向,成了南沟。

现在南沟合并到小寨村,看来以后连南沟这个名字也保不住了。

村子里几个老人在屋门口静静的晒着太阳,一种岁月静好的样子。

现在的苜蓿还嫩着,槐花还得几天,要想这些了,导航地名就来。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