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仅仅从长度上算,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应该是北洛河,但是一般都认为是泾河。
泾河风头甚至都要盖过老大渭河,管的比老大宽。
有书为证,书是四大名著《西游记》。
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
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管,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
——《西游记》第9回
《西游记》中有交代:泾河龙王是八河总管。哪八河书中没有明说,不过写于明清的《西游记》,“八河”大约指的是“八水绕长安”的“八水”。
这么说泾河龙王应该管着渭河?当时长安城降雨,就是归泾河龙王管,渭河龙王连长安城都管不上。
再说,自古以来“泾渭分明”,说不清是“泾以渭清”还是“渭以泾浊”,反正两条河矛盾很大。
有说泾河龙王是西海龙王的妹夫,是有背景的。后来斩了泾河龙王的魏征因“魏”“渭”同音,玉帝就让他做了渭河龙王。
——你看看,我没有胡说。
这个泾河龙王牛,他的儿子也很不讲道理。洞庭龙女嫁给泾河龙子,经常遭受家暴。书生柳毅捎信洞庭龙王,洞庭龙王见信大怒,腾云携风赶到陕西,杀了泾河龙子。
这也有书为证,书是唐传奇《柳毅传书》。
——你看看,我没有胡说。
当然,以上都是小说家言,好像不足为证,但是沿着泾河出去走走,仔细想想,这个泾河真是比渭河管的宽。
——泾河龙王管的路长从长安城出发的丝绸之路,整体上不是沿着渭河走的,是沿着泾河走的。
泾河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秦有鸡头道,近代有西兰公路。
鸡头道,因鸡头山而得名,其山以泾水之源为标志,是秦从陇右进入关中的一条通道。
当年秦始皇进入陇右到陇西北地巡视,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具体沿着泾河西上,进入甘肃平凉,从崆峒山北侧过泾源县,到宁夏的隆德县山河镇进入陇右地区。
我去年基本上是沿着这条道路去的六盘山,现在这是一路高速。当年隗嚣为阻汉军西进,曾分兵镇守陇山诸道,其中就有鸡头道。
西兰公路,即西安至兰州公路,全长719公里,这是承袭左宗棠修筑的西兰大道修建。当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征发民工2万多修筑了西兰大道,亦称左公大道。
民国十三年(1924年)甘肃开始筹建西兰公路,到1930年可勉强通行汽车。在抗战的背景下开发大西北,西兰公路1934年7月23日开工,1935年5月1日通车。
当年通车仪式杨虎城邵力子都参加了。在抗战期间,西兰公路是陕西与甘、青、新联络的唯一一条公路,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的西兰公路被并入312国道。
为什么往西不走渭河谷道?
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传统西去的道路,从长安城往西,过咸阳扶风到凤翔,就往千阳陇县方向走了,而不是往宝鸡方向。
宝鸡到天水的渭河河谷千曲万转,峡谷高耸,在古代确实不是常人行走的道路,当年连诸葛孔明都放弃了。
这个情况一直到解放后陇海铁路从这里贯通,渭河边的宝鸡的交通地位才有所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看,泾河龙王确实管的路长。
——泾河龙王管的地宽对于整个关中平原来说,渭河的灌溉航运作用自然是最大的。
渭河作为关中平原的主动脉, 水利工程以汉代漕渠(汉武帝时期)和唐代广通渠等为代表,连接黄河与长安的漕运通道,保障京师粮食供应,是汉唐王朝的生命线。
但渭河在灌溉上,各种水利设施的规模作用以及名气,都不及泾河上的郑国渠。
——中国不管是三大还是四大水利工程,郑国渠都位列其中。
长安八水都在渭河南边,渭河南边靠着南山,水网密布不缺水资源,但是 渭河北面却只有一条泾河。没有水的地方,不是旱塬就是盐碱地。
而郑国渠的开凿,灌溉了关中平原北部的干旱土地,将盐碱地转化为高产农田,直接支撑了秦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让秦国快速的统一天下,关中一直到汉唐都是天府之国。
汉代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那时的引泾灌溉工程。
正因为如此,泾河上的水利工程历代都在修建,唐代的三白渠(改良郑国渠)、宋代的丰利渠等,一直到民国由“陕西近代水利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于1930年主持修建泾惠渠。
泾惠渠1932年6月20日建成通水,这也是我国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灌溉工程。
虽然泾河流到高陵南就汇入渭河,但是泾河水到现在灌溉着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阎良、富平6个县(区)的146.5万亩农田;农业灌溉年均斗口引水1.3亿立方米,年灌溉农田120万亩次。
你看看泾河龙王管的宽不宽?
——泾河龙王有文化这几年我从泾源、平凉、泾川、长武、彬县走过,沿途历史人文遗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令人感慨。
人文初祖轩辕皇帝就是问道崆峒的第一人。
崆峒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
泾川以南石窟为代表的百里石窟长廊,排列在泾河两岸。这里的王母宫是西王母的降生地、发祥地和祖庙所在。
彬县的大佛至今挺立千年,更不要说周王朝先祖古公亶父在彬州一带的发展。
相比渭河一带文化底蕴要差一些,这也是泾河龙王牛气的原因,谁叫人家有文化嘛。
你看看,我们认为的“长安八水”中的老二,实力确实不能小觑。
八水系列第二篇结束。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