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走误吃,吃了个肉夹馍,这是后来才知道是网红肉夹馍,当时只是感觉这个肉夹馍好吃实惠。
那天从九嵕山的昭陵下来,回家的路上准备吃个烙面再回。
——想想大老远到礼泉不容易,哈好吃个烙面。
路上就经过赵镇,找个面馆问了一下,说东面路口镇政府对面就有烙面吃。
——你说这赵镇人实在不,不在他家吃饭,反而给我们指路,打破了“同行是冤家”的魔咒。
赵镇得名不是因为姓赵的人多,这个赵本来是写作“兆”的,当年唐太宗建造昭陵,取陵南广平之地为兆城,乡人口语以赵为兆,才有了赵村之说。
我查了一下这个“兆”字的意思,有四郊的祭坛的意思,也有墓地的意思。
以前这里称为石鼓赵村,因为赵镇有个广济寺(当地人称南寺),寺院里有座鼓形石经幢,乡人以石鼓为荣,称为石鼓赵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干部当时驻地赵村,而正式得名赵镇。
说远了赶紧去吃烙面。
赵镇街道门面还是比较多的,不过五六点后吃饭的门面大多关门,逛街的都回家吃饭了,这很正常。但是到了前面的路口,人一下子稠了,热闹起来,路口几个卖吃喝的摆摊的挺热闹。
我们坐下各要了一碗烙面,这是礼泉的最有名的特色吃食,我以前写过。
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一般加汤食用。把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泖”,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
佐料就是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醋。
当然,以前也只有过年能吃到烙面:“弄啥好?过年好!过年买糖带买炮,烙面挂面能吃饱。”
一碗烙面是吃不饱的,这里卖肉夹馍的人多,一人再来一个肉夹馍。
我对西安的肉夹馍有些意见:很多都是早早烙好的凉饼,只有夹肉的时候才在电饼铛上面加热,吃不出那个酥脆味儿。
这个馍好,现打的饼,夹上肉来一口,能听见滋滋的酥脆,外面酥脆里面瓤和,这才是好吃的肉夹馍。
赵镇的肉夹馍有个特点:肉里面有线线辣子。
这个线线辣子就是秦椒,不是很辣,但是很香。要夹馍的时候,你还可以给老板提要求辣子要多辣子要少。
吃完肉夹馍,把碗里最后一口汤喝了,我转悠着给这里包饺子的几个婆娘照相。
这家店的饺子也很受欢迎,俩妇女的现擀现包,双手如飞。
见我照相,女是问我算不算个网红,拍抖音。这会儿我不是都要说就是就是,这俩女的就问我吃的咋样,我说好好好。
这不是瞎说,确实味道不错,不过今天没有肚子吃饺子了。
这个路口对面还有卖肉夹馍的,统一价都是6元,我想西安市一个菜夹馍都要四五元,这里6元吃一个肉夹馍,真是实惠。
看着锅里头翻滚的肉块,红红的辣椒,老板捞肉剁肉,加姜片加辣椒,热气腾腾,真是快活。
我回来后几天,有朋友听说我去九嵕山了,就问了一句:在赵镇吃肉夹馍了么?
没想到,赵镇的肉夹馍名气这么大。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