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夏启承袭其父大禹之位,变公天下为家天下之后,帝王就成了一家之物。从此不管光阴荏苒,朝代如何更替,皇帝的位置始终高高挂起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主宰了中国大地。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一腐朽没落的体系注定会被清扫在旧纸堆里。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列强以枪炮开启大清国门,中国由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揭竿而起,以孙中山先生为首,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封建帝制结束。
清朝虽已覆灭,但多年封建帝制印记仍使很多大臣很难接受清朝覆亡,仍对清朝进行斗争,如陕甘总督升允等。溥仪宣布逊位之后,他仍然不改雄心壮志,领兵征战,几乎奠定溥仪的大半江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朝廷知道这件事大惊失色,宣统皇帝溥仪这时还年轻,朝中大事是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说了算。
但在革命党人的狂轰滥炸下,又感到万般为难,唯有把希望寄托在数年前贬谪归乡的袁世凯。袁世凯的确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物,但他内心非常明白,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要想给清朝延续性命是行不通的。
然而在清朝覆灭这一重要事件中,自己倒也能从中得到很多利益所以自己一面同意朝廷之邀,请求太后与载沣掌握兵权军权,一面同革命党人交涉,准备夺取亡清大功。
隆裕太后原本对袁世凯抱有很大期望,不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袁世凯改头换面,与麾下所有大臣联名上书劝谏,要迅速带上皇帝的位次,把世界移交给革命党。隆裕太后痛哭流涕,自己不过是一个连慈禧也比不上的女人,哪还敢担此重任?
但袁世凯却步步为营,甚至公开威胁她:“皇帝若是没有让位,怕是整个皇室也就保不住了”她惊恐万分,似乎现在她已经没有第二条路要走。与死相比,退位看起来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问题。
隆裕太后携幼龄溥仪在群臣及革命党方面见证下于1911年2月12日签署退位诏书。可刚刚放下手中的笔时,她却潸然泪下,群臣亦号哭不止,谁料历时如此之久大清、如此之久封建帝制竟从此终结。
不过隆裕太后终究是有着数年摄政经历,对于退位一事,也是留点心眼。她请求革命党人给予清朝皇室一定的优待。
革命党碍于形势,亦同意此请求,签署《清室优待条例》并保留“大清皇帝的尊号相承,互不代用”;不提“逊位”二字;宫禁及颐和园可随时栖身”。
至此,统治了中原两百余年的大清彻底灭亡,统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彻底消亡。
清朝灭亡消息不胫而走后,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动和议论,这件事传到西安后更引起一片哗然,时任清朝陕西巡抚升允正带领将士进攻西安,抗击革命党人。
他勇猛善战、颇具谋略,即将取得胜利时,惊闻消息:“大清灭亡!”身为满族贵族和大清巡抚,升允无论如何都不愿接受这一现实,坚决主张唯有爱新觉罗家族才能成为这片土地之主,而革命党人现在正在反叛、反抗。
他不得不拨乱反正扶楼而倒。因此他下诏继续进攻西安,想以此来给溥仪占一新地,复辟帝位。
但将士们在知道了自己所争取的大清覆灭后,斗志立刻骤减。现在皇上已经退位,自己已经不在清朝当兵了,再往下打仗,又有谁会对自己的败亡负责呢?于是这些将士坚决不复战,升允无兵用,唯有含恨撤军。
但是他从未放弃过重建清朝的努力,溥仪逊位后,他仍以清朝大臣和陕西总督的身份到处求援,期望能重新支持溥仪即位。然而他的这些努力注定将无功而返。
清朝覆亡后,升允年龄已不小,置于平局常家,早该含饴弄孙享清福,但他一直不弃恢复之愿,与满清遗老遗少结盟四处求助于政治。
哪怕他所效忠的溥仪不过是个在深宫中长大,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傀儡,他也没有气馁。升允最先发现了张勋,他还在清朝做官,手下兵多将广,在那个时代属于割据一方军阀。
他极尽夸耀张勋之能,自称当世俊杰、国之支柱,并许诺只要清朝复辟便赐以各种爵位重臣荣华富贵。
面对这样的诱惑,张勋动心了,封建帝制已经在中国维持两千多年了,许多人认为早晚会有皇帝。在袁世凯死后,与升允共同发起了复辟的运动,把溥仪又扶上帝位。
但它毫无疑问是在开史倒车,决非成功之举,真相果真如此,这种荒谬的复辟仅仅持续了短短的12天便完全终结。这件事发生后,张勋惊慌而逃,但升允仰天长叹流泪了:“老天爷啊,为什么不能避难大清呢?”
但即便是这样,他仍不停止复辟,再次向日本人求援,当时日本首相正支持一个傀儡到中国,结果双方一见如故,伪满洲国由此成立。
但是,日本人只想利用清朝遗望而已,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领导下的遗老遗少们根本无权参政,溥仪甚至一直在日本人的监控下。升允伤心欲绝,自己颠沛流离的心费了那么多年,最终也没有完成夙愿。
大清灭亡后,仍然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地支持溥仪、升允忠心无庸置疑,如果到了清朝末年,也许会变成诸葛亮般的美谈。可惜就那个时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封建帝制就注定灭亡了,自己的一切抗争也无济于事,只枉为汉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