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准妈妈们而言,分娩方式的选择总是充满纠结。顺产有“四大担心”,剖宫产也有“四大酷刑”,分别是压肚子排恶露、术后早日下地走、拔了尿管上厕所、手术之后排浊气。今天,咱们就深入聊聊这剖宫产的“四大酷刑”,看看妈妈们是怎样勇敢应对的。
一、压肚子排恶露剖宫产术后的压肚子排恶露环节,让众多妈妈惊恐不已。但实际上,医生和护士这样做是有明确目的和步骤的。
他们会先摸肚子判断宫底高度,以此评估术后子宫收缩复旧的情况,子宫收缩越好,宫底高度越低。接着是轻柔按摩,目的是刺激子宫收缩,帮助恶露排出。压肚子很多时候只是辅助动作。
通常,摸宫底高度是必做动作,按摩是顺带的,压肚子相对较少。对多数妈妈来说,产后子宫收缩是自然生理过程,即便不压肚子,恶露也会慢慢排出。
压肚子带来的疼痛因人而异。若妈妈对疼痛敏感,术后麻醉镇痛效果消失,且医生护士压肚子动作大,可能会感觉很疼。但多数情况下,没到令人极度恐惧的“酷刑”程度。
还有人觉得只有中国剖宫产术后会压肚子,其实并非如此。国外也有类似操作,只是没国内这么普遍,他们更侧重摸宫底和按摩子宫。
二、拔尿管上厕所剖宫产术前的插尿管,给很多妈妈留下痛苦回忆。不少妈妈抱怨,术前插尿管时没有提前沟通和警示,过程简单粗暴,疼痛和不适让人难以忍受。
不过,如今很多医院已改进方法,在打了硬膜外麻醉后再插尿管,这样产妇基本不会有明显不适。
术后拔尿管被视为“酷刑”,不只是拔尿管瞬间难受,更在于之后直到小便完全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
很多妈妈按要求大量喝水,却无法顺利排尿,感觉膀胱要被撑爆。终于能尿时,又疼痛难忍,比失恋还痛苦。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用温水冲洗尿道口刺激,妈妈们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更多有效的办法,减轻排尿时的痛苦,帮助顺利排尿。
三、术后早日下地走剖宫产术后,妈妈们往往因为担心伤口疼、宫缩疼、伤口裂开、引流管和导尿管不便、身体无力头晕眼花摔倒等,而害怕下地走动。
但要知道,一直躺着静养不仅不利于恢复,还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为鼓励妈妈们早日下地,医疗界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剖宫产领域形成了“剖宫产快速康复”(ERAC)。
术前要做好优化禁饮禁食时间、患者宣教、母乳喂养准备和宣教、优化血红蛋白等准备工作;术中要注意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维持正常体温、合理应用缩宫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术中和术后恶心呕吐、启动多模式镇痛、早期母婴接触、优化静脉输液、延迟脐带结扎等;术后则要落实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增加休息时间、早期拔除导尿管、采取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措施、简化早期出院流程、纠正贫血、支持母乳喂养、进行多模式镇痛、控制血糖、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等措施。
在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指导与帮助下,妈妈们完全可以克服恐惧,勇敢迈出术后下地活动的第一步。
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医院和医生都能积极支持并落实 ERAC 理念。所以准妈妈们选择分娩医院时,除了考虑硬件和服务,医生对这类关键临床行为的专业态度和执行能力也很重要。产检时不妨询问医生对 ERAC 的看法,以及有无具体有效的鼓励和支持措施。
四、手术之后排浊气剖宫产术后,排浊气(放屁)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大问题。
医生查房时总会关心“屎尿屁”,因为剖宫产术后肠胀气不可轻视。不少妈妈网上分享说,胀气严重时能导致肠梗阻,肚子鼓得像球,肠型清晰可见,难受得想撞墙,痛苦程度堪比极刑。
特别是术后用镇痛泵的妈妈,肠蠕动受影响,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不仅身体更难受,住院时间也会延长。
据统计,约 10 - 15%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梗阻症状。为解决这一因手术和药物导致的不适,除常规药物治疗,还在探索非药物性的预防方法。
让人惊喜的是,“嚼口香糖”被发现效果不错。通过咀嚼,能启动唾液分泌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神经消化过程。研究表明,不管是妇科腹部手术还是剖宫产,嚼口香糖都能刺激肠蠕动,加快术后肛门排气,缩短术后大便出现时间,减少止吐药使用和灌肠需求,还能缩短住院时长。
所以,剖宫产术后,妈妈们除了尽早下床活动,不妨试试嚼口香糖,每天三次,每次 30 - 60 分钟。
总之,剖宫产的“四大酷刑”虽听起来可怕,但只要妈妈们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家人关心支持,就能坚强挺过这特殊时期,迎接新生命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