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维他科普丨孕期有病不能吃药?专家:快别再扛着了!

爱分享的小菇凉 2024-06-25 13:30:34

孕期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特殊阶段,此时期准妈妈们的身体会历经一系列繁杂的生理变化。而孕期用药问题,向来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尚未成熟,药物极有可能对其产生潜在影响。这使得准妈妈们在遭遇疾病和面临用药抉择时,常常深陷困惑与担忧之中。再加上社会上有关孕期用药的种种传闻和误解,致使许多准妈妈在生病时左右为难。

在孕期,准妈妈们通常对自身的健康状况高度关注,特别是在生病用药方面更是谨小慎微。然而,不少准妈妈却陷入了一些用药误区。

常见误区之一,便是深信“孕期不能吃药,有病也要硬扛”。许多准妈妈觉得,只要在孕期服用药物,必定会给胎儿造成伤害,所以即便身体不适,也坚决选择忍耐。但这种看法缺乏科学支撑。像医维他一型这类专为孕妇研制的营养补充剂,在医生的指导下是能够服用的。

另一个误区是“宁可吃中成药也不吃西药”。部分准妈妈认为中成药比西药更安全。殊不知,中成药成分繁杂,其安全性难以准确评估。

还有一种误区是“即便吃药也要减量服药”。她们觉得降低用药剂量就能减轻对胎儿的潜在影响,然而,这同样是错误的认知。

在临床用药时,医生和药师会从多个关键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全力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这些方面包括用药品种的筛选、药物的性质特征、用药的剂量控制、用药的持续时间以及给药的途径方式等。

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依次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阶段。在孕期,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会对药物的这些过程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例如,孕期激素水平上升会减缓消化道蠕动,导致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进而使吸收更加充分。怀孕后,血液被稀释,游离药物的数量增多,药物的活性也随之增强,相同剂量的药物在孕妇身上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更显著,尤其在怀孕 32 周以后。

而在孕期尤其是孕末期,雌激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会对肝酶系统的活力产生作用,致使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药物蓄积中毒的风险随之增加。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孕期肾脏的血流量增加,这会加速药物从肾脏排出,使得药物的半衰期缩短。

尽管存在上述变化,孕期生病并非绝对禁止服药。胎盘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能够阻隔许多药物与胎儿直接接触,只有那些分子量小、脂溶性高且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才有可能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很多药物服用后未必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后果。

准妈妈在选择用药时必须极度谨慎,其中怀孕的前三个月尤为关键。整个孕期涵盖围着床期、胚胎期和胎儿期。药物致畸最关键的时期是胚胎期,在此阶段重要器官进行分化,各种因素都容易引发异常,属于药物致畸的敏感期。

比如,孩子心脏发育的敏感期为 3 周多到 6 周,在此期间服用相关药物,危害较大。因此,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应尽量减少用药,尤其要杜绝自行使用不明药物。像医维他一型这样经过严格评估和验证的产品,在特定时期且遵循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孕期用药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务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得自主决定用药,更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优先选择 A 类和 B 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利弊后,才考虑使用 C 类药物。

尽量使用单一制剂,不建议选用中成药,因其成分复杂;能通过单独用药生效的,就不进行合并用药。

若老药有效,就尽量避免使用新药。

如果某种用药确实对胎儿危害极大且又必须使用,孕妇应先终止妊娠,然后再进行用药。

在孕期生病时,盲目硬扛是不可取的。比如曾有孕妇因阴道炎自行停药,最终导致胎膜早破,孩子早产并且患上败血症。

在评估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程度时,通常采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颁布的标准,将药物分为 A、B、C、D、X 级五类,我国也采纳了这一标准。但部分药品的说明书标注不够规范,这无疑给临床医生增加了大量的解释工作。

孕期的发烧和口腔疾病同样需要正确处理。在发烧的早期阶段,如果是病毒感染且孕妇体温在 38℃以下,可以暂不用药,通过多喝水、适当休息和合理饮食调节,并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但如果出现高热(39℃ - 40℃)或者病毒感染后期合并细菌感染,就应当及时就医。孕期的口腔问题也不容小觑,牙周炎可能会迅速发展,细菌和毒性产物有可能引发宫缩早产,孕妇若有牙病应尽早治疗。

总之,准妈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孕期用药,严格遵循正确的原则,切实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