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人贪三样,一生白忙”,这“三样”是啥?早知道少吃亏

碧海蒼山玉宇 2025-01-18 15:01:09

【前言】

张飞喝得酩酊大醉,结果把徐州给丢了,可这酒啊,在一些人眼里却是文人的风雅之事呢。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和酒的联系那是相当紧密。在古时候,酒被看作是代表友谊和美好日子的一个载体。像李白、苏东坡这样的文人雅士,秉持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来看待酒,觉得酒能激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在喝了酒之后创作出特别吸引人的优秀作品。

然而,历史表明,酒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的愉悦,又可能使人陷入迷失自我的境地。

【一、不可无节制地贪杯美酒】

张飞这位性格直爽且豪迈的将领,终究还是被酒精所累。在公元 208 年,他负责驻守徐州。一天晚上,张飞贪杯多饮,醉得人事不省,压根没察觉到吕布率军来袭。等部下把他唤醒时,徐州的局势已然大变,吕布已然占据了优势。这便是众人皆知的“张飞醉酒失徐州”的事儿。

张飞这人性格豁达豪爽,特别爱跟士兵们一块开怀畅饮,唠唠平常的事儿。这晚,大伙喝到尽兴处,张飞已然是烂醉如泥,晃晃悠悠地回帐篷躺下了。他光溜溜地躺在床上,睡得那叫一个香,嘴里还嘟囔个不停。这时候,就算有人在他耳边轻声说话,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梦话。

张飞那副醉醺醺、狼狈不堪的模样,跟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形象简直是天差地别。或许这就是酒精的神奇之处,它能让人暂且抛开烦心事,但同时也会让人丧失理智。

当张飞正在呼呼大睡之际,吕布瞅准徐州防守空虚,悄然领着精锐部队前来攻打。吕布那可是有名的反复无常之辈,曾经背叛过曹操,这会儿又盯上了刘备费心费力打理的徐州。他的人马迅速突破了外围的防线,径直逼近州治周边。这时候,有个守军匆忙跑回营地,扯着嗓子大喊,试图把张飞叫醒,然而张飞却在睡梦中毫无反应。眼瞅着局面难以挽回,部下们只得把张飞抬起来,期望能让他清醒,可张飞满身酒气,说话含含糊糊,怎么都弄不醒。

最后,徐州到底还是丢了。一支由酒鬼组成的军队怎么可能打得了胜仗呢!这惨痛的教训让张飞深深明白,酒能喝,可千万不能过量。酒能让人获得短暂的快乐,但也可能把一个人的事业和名声都给毁了。

比起张飞那般直接受到不良影响的后果,文人雅士对酒的依赖则更为隐晦。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借酒来躲避现实,让自己对世间不顺心之事的失望得以麻痹。

李白屡屡因醉酒而失了仪态,遭贬至他乡。他时常孤身对着月光,启开竹筒盛着的美酒,一边吟诵诗句一边畅饮。有时李白会为酒友唱上一曲,怎奈对方早已睡得人事不知。李白并不在乎,只顾着将一杯杯酒灌进肚里,任那美酒在心中燃起想象的烈焰。他时而放声大笑,时而又一拳砸向墙壁,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或许这便是他借酒获取灵感的法门吧。

第二天清晨,李白压根儿想不起来自己干了些啥,只瞧见地上一片杂乱不堪。有时,他甚至会在大街上喝得烂醉如泥,全然没了文人该有的模样。也正因如此,朝廷多次将他贬到深山僻壤之中,然而李白依旧如故,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

苏轼在晚年时常常借酒消愁,于宁波谪居之时,他创作了诸如“望江南·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众多饱含哀怨的词句,以此抒发自己对朝堂以及家乡的眷恋与思念。苏轼独自伫立在海边,一杯又一杯地喝酒。他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心中思念着故乡的山水人物,以及自己尚未实现的政治理想。酒精所带来的那一丝朦胧醉意,能够暂且让他的忧伤得到缓解,然而一觉过后,却又是满心的怅然若失。

这种文人墨客的喝酒作派,看似是在咂摸生活滋味,实际上却是在躲开现实。酒精不但没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舒坦,反倒让他们内心的苦楚愈发沉重了。

那么,酒这东西,既能帮人缓解疲劳,可要是没把握好度,也容易让人上瘾甚至危害健康。重点在于得拿捏好那个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就行。按照“君子喝酒,不会失了仪态”的准则来,酒才能够展现出它本来该有的正面功效。

【二、不可过分沉迷花丛柔肌】

纣王欺凌百姓之妻,同治皇帝患病英年早逝

要是说酒象征着那短暂的欢愉,那色可以讲是人类更为本能的一种欲望了。在正常范畴内对美好容貌的追求,能够推动夫妻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让家庭保持稳定。可要是过了界,那贪恋美色的心思就会把一个人给毁掉。

春秋时期的纣王,乃是因贪恋女色之错而致使自己与国家走向灭亡的典型例子。他对妲己极为宠爱,为其修筑了宏伟的鹿台。妲己想要啥,纣王就满足啥。他全然不顾百姓的艰难困苦,将大量的财政收入都耗费在了满足妲己的奢靡生活上。

对此,百姓有话无处说,只能借歌谣宣泄心中的不满:“鹿台大肆耗费财物,百姓被迫流离失所,只能悲歌长叹。”然而,纣王被爱情迷了心窍,不但没有丝毫收敛,甚至还将进谏的大臣比干杀害,使得民愤如开水般沸腾。

最终,周武王挥师东征,把残暴的商朝给灭了。一个王朝就这么垮了,原因竟然是一个女子,由此可见,“贪恋美色”的危害可真是不小啊!纣王就这么把几百年的基业给毁了,也因此被后人当成昏君,遭人唾弃。

纣王对妲己那可真是宠得没边儿了,都快着魔了。为了哄妲己开心,他不惜砸下大把银子,从各地找寻稀罕玩意儿。有一回,妲己表示想吃鲍鱼,纣王二话不说,当即派遣众多人手到海边去捕捞。没过几天,一箱箱的鲍鱼就送到了朝歌,供妲己品尝。可妲己就吃了一口,便说吃腻了,纣王也没办法,只好把那些贵重的鲍鱼统统给扔了。

为了妲己,纣王把王宫旁边的山头给铲平了,打造出一座宏伟的鹿台。这鹿台高得都快触到云彩了,台子经过了精细打磨,上面还摆满了金银财宝。只要妲己登上鹿台翩翩起舞,纣王的眼睛就一眨不眨地盯着,那眼神里散发着炽热的光,好像这世间就只有妲己了似的。

在同治年间,同治皇帝竟然也走上了老路。他在19岁登上皇位,本应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的职责。但他却偏偏贪恋后宫,整天无所事事。他沉迷在花街柳巷之中,不但染上了梅毒,还严重损耗了自己的身体机能。

医生劝他别过那种太过激烈的性生活,然而他压根儿就不当回事儿。结果呢,同治帝年仅19岁就早早地离世了。为了保住大清的面子,慈禧太后只得对外声称他是因病去世的。就这么着,一个年轻的生命,被“贪恋美色”给毁掉了。

同治皇帝初登皇位之际,尚能够勉强约束自身,处置一些朝廷政事。然而,没过多久,后宫的众多美女令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他频繁地宠爱着两个妃子,成天在脂粉堆里厮混。朝廷的事务一桩桩地堆积起来,如同小山一般,可他的心里却只装着新得的美人儿。

医官瞧出皇帝有染上花柳病的迹象,劝他少去寻花问柳,多注意身子骨。然而,他压根儿没把这当回事,依旧肆意妄为。没过多久,同治皇帝就瘫在床上起不来了,脸色黑得吓人,整个人也没劲儿。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终究是没能躲开花柳病的侵害,可惜已经太迟了。就这么着,短短几年的工夫,一位正值青春的皇帝便突然撒手人寰了。

纣王和同治,那可都是失败的例子。在正常的范畴内追求一下美色,这没啥问题,可要是过头了,那可就不好办了。美女们确实养眼,能看看,但不能陷进去,不能没了脑子。只有把“色”这事儿摆正了,才能防止它变成害自己的毒玩意儿。

【三、不可为贪财失去道义底线】

和珅那可是财富多得能和国库相比,而刘墉则是一生清廉,直到终老。

要是讲酒能让人的精神变得麻木,色能把人的自制力给毁掉,那财就能最为直接地让人的道德底线产生动摇。喜欢钱财这种心思本是正常的,可要是过于贪心,就会使人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向犯罪的不归途。

在清朝那会儿,和珅与刘墉这两位官员,都积累了不少财富。然而,和珅这人毫无廉耻之心,为了聚敛钱财啥手段都使得出来;而刘墉呢,则是清正廉洁,一心为公。最终,他们二人迎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和珅本是出身贫苦之家,其后屡屡以诡计谄媚讨好乾隆皇帝,进而获得重用。他把钱财和权势当作自己的一切,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在其任职期间,和珅凭借各种名目强行征收银两,将百姓搜刮得一干二净。他聚敛的财富多达8亿两白银,这相当于国家11年的财政收入。

这可把老百姓给气坏了。嘉庆帝即位后,就把和珅给抄家问斩了,他的家产也都被没收了。和珅这一辈子,一门心思地贪财敛财,结果落得个声名狼藉的下场。

和珅这人嫉妒心特别强,瞧见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那劲头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拼命地敛财。他把全国划分成十好几个财政区域,每个区域都安排一个亲信去搜刮钱财。但凡有人家新盖了房子或者购置了高档车马,他那些亲信立马就跑到人家家里去讹诈。老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没办法,只能把自家财产交出来,要不然全家都得被抓进大牢。

和珅敛来的钱财多得没法数,走到哪儿都金光闪闪的。他用iral金跟宝石打造的花瓶,自己还觉着简陋呢,马车都镀了金了,他还嫌不够亮丽。和珅家里钱财无数,却依旧极度奢侈,搞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国库都被掏空了。

和他反差极大的是刘墉。刘墉曾出任两广总督,很受乾隆看重。他清正廉洁,可也没少卷入是非当中,因而官职不算太高。待到退休时,刘墉已将近七十岁了。嘉庆帝依旧怀念他的廉洁品性,把他追封为太子太保,以此来表示对他的怀念。

刘墉当官的时候,特别受百姓拥戴。百姓给他送些稀罕玩意儿,他全都给拒了,一概不收。有人送来了价格昂贵的古玩,刘墉态度坚决地给退了回去,说自己压根用不着这些。还有些商人想通过送礼来巴结刘墉,可都被他正气凛然地回绝了,啥回扣他都不拿。刘墉这清正廉洁的为官做派,成了同事们的榜样。

【结语】

和珅和刘墉最终结局大不相同,这就充分表明了,做人得有道德底线,这才是关键所在。喜欢钱财是人之常情,但绝对不能因为贪财就不顾法律法规。只有把底线守住了,财富才能成为合理合法的收获,而不会变成毁灭自己的熊熊烈火。

大家都是普通人,对酒啊、色啊、财啊这些东西,难免会有一些追求。不过呢,凡事都得有个度,要是过了头,可就不好了。想要的越多,最后失去的可能也就越多。只有把老祖宗的教诲记在心里,管住自己,才不会被贪心给困住,才能过上那种轻松又快乐的日子。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