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简单的发明创造出现都很晚,一般人会认为是当时的人没有想到,其实不然,大部分出现较晚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达不到,而是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需要,所以没有发展起来而已。
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蒸馏酒和雕版印刷术。今天先说蒸馏酒技术,雕版印刷以后再讨论。
蒸馏酒技术可以说完全没有难度可言,蒸馏技术在中国,存在时间不会低于两千年,古代人类在煮盐的时候,就已经就发现了通过蒸发水分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在此基础上,汉代出现了蒸馏提炼精油的技术,就是把带有香味的鲜花放入蒸馏设备,利用下方产生的水蒸气,蒸馏出植物的芳香成分。带有芳香成分的水蒸气经过冷凝,变成由一层精油和一层纯露构成的液体。然后分离出上边的精油,下边剩下的就是精露。

汉代整流器

汉代整流器示意图
汉代的蒸馏器,有的是用来提炼精油的,也有些是用来炼丹的,比如说从朱砂中蒸馏水银。
而经过发酵的酒醅,经过蒸馏就能得到蒸馏酒,技术难度比提炼精油和精露还要简单,也不比从朱砂中提炼汞金属更复杂,古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如果按照出土文物推测,在汉代已经出现了蒸馏酒技术,因为汉代出土的蒸馏器很多,但是文字记载蒸馏酒却很难找到。所以这一结论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
如果你认为以上的东西是出于推断,并不能证明什么?那我就拿出点历史记载给大家看看,证明一下蒸馏酒的技术出现远不止元明时期。
先说近的,吉林大安出土的辽金时期蒸馏酒的酿酒作坊遗址,这个可以去了解一些,都能查得到。具体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看看下边的示意图就知道了。

辽宁大安出土的辽金时期酿酒作坊示意图
如果你还不认可考古发掘的断代,那也好办,我就用历史资料证明,至少在北宋早期就有蒸馏酒技术存在。
根据《麯本草》记载: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蜡封,埋土中两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曾有人携至舶,能饮三四杯即醉,价值数倍也。而《麯本草》的作者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右谏议大夫田继冲。
还用我解释吗?这段文字应该都能读得懂,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记载,知道这个就够了。而且这还不是孤证,还有其他古籍可以佐证在宋代就有了蒸馏酒。
有一本书叫做《物类相感志》,据说原著应该是宋初僧人赞宁,苏东坡编纂,不管是谁,都是北宋人,区别不是很大。赞宁后唐清泰年间在天台山受戒,兼善儒、老、百家之言,擅长诗文,为吴越王钱俶所敬,吴越王钱俶降宋。大师受吴越王钱俶所托,以花甲之年奉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来到汴京,太宗赐予紫衣及‘通慧大师’号,入翰林院。相传曾作《物类相感志》。宋东坡就不用介绍了,他生活在北宋晚期,距离通惠大师生活的时间相差百年。
在《物类相感志》里有这样的记载;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能够点着火的酒,你别和我说不是蒸馏酒。

《物类相感志》
那是不是还有更早的记载呢?当然有,只不过其记载比较含糊,不够直接,所以放在最后。东晋的医学大家葛洪,在《神仙传》中记载,东汉桓帝时的王远,修道成功,想度弟子蔡经,就对其家人说:‘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酿,非俗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合之,汝辈勿怪也。
虽不能确定东汉桓帝时就有蒸馏酒了,但是东晋的葛宏,可能知道有能够让食管和胃部出现烧灼感,需要用水稀释才能饮用的高度酒。白酒会灼胃烂肠的说法,直到民国时期还有流传。
那为什么到了元代才有了大规模制作蒸馏酒的作坊?这个也不难解释。原因有三种。
一;酿酒消耗粮食太多,特别是蒸馏酒,出酒率更低。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粮食产量低,人吃还嫌不足,怎么可能允许大规模酿酒?所以在古代,大部分时期是禁酒的,包括低度酒在内,都是会被禁止,即便是饮酒成风的宋代,酒也是被严格管控的,私自酿酒也是犯法的,饮酒的人群基数也是非常有限的。

缺粮禁酒
二;醉酒后人容易乱性,丑态百出,容易出现一些非理智行为,或者人事不省,所以醉酒是令人不耻的行为。而低度酒很难把人喝到烂醉的状态,即便是喝多了,也不至于人事不省,丑态百出,但是高度酒不行,很容易醉,醉酒后反映强烈,醉酒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也是白酒很难被人接受的原因之一。

醉酒乱性
三;白酒对人体伤害较大,最直接的就是对肠胃的刺激,另外喝多了高度酒,第二天还会出现头晕头痛等宿醉问题。所以很多古人认为白酒伤人,有钱人不愿意喝白酒。这个问题直到民国时期还一直存在,很多贵族和有钱人对白酒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北方野蛮人和低贱的体力劳动者才会喝的酒。在这一时期,北方的白酒产量已经超过了黄酒,但是南方还是黄酒占据主导地位。

喝酒伤胃
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加上大搞战备,酿造黄酒的精粮被控制,都作为主粮和储备粮使用,而对一些食用价值较低的粗粮网开一面,白酒企业才获得黄金发展期,不但产量剧增,还诞生了大量高档白酒品牌。白酒才真正超越黄酒,彻底压过了黄酒的风头。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你就会发现,白酒的影响扩大,是有明显规律的。寒冷的北方更容易接受高度酒,所以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后的元朝,蒸馏酒开始规模酿造,明代引进了土豆和番薯等高产作物,粮食危机问题不在那么严重,使得蒸馏酒得到进一步发展。发现酿酒作坊遗址是在北方的辽宁大安,且是在辽金时期,这并不是偶然。
结论,蒸馏酒技术难度不高,元代以前没有得到发展,不是因为技术问题,酿造不出来,而是社会环境不适宜白酒的发展,所以一直都未能受到广泛重视。如果穿越到唐宋,想要靠酿造白酒赚第一桶金,你会输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