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到潮汕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么一个名称“金不换”,一片片小小的叶子,使得很多海鲜贝壳被赋予了特别的香气。对于香料有所了解的朋友则会说什么“金不换”,那就是罗勒而已,金不换只是潮汕地区的俗称。真是如此吗?

先说潮汕地区所谓的俗称“金不换”,这个名称其实是我们原创的,据说起源可以追溯到我们的明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他们就对于海洋缺乏兴趣,海禁措施的实行更是给力侵略者可乘之机,荷兰正是在这个时期借助这个机会侵略了我们的台湾省,在荷兰占据了我们台湾省之后,原本在欧洲地区比较常用的罗勒被带到了我们的台湾地区,引种成功之后因为较为稀少,台湾的原住民便以“金不换”这个名称来表示它稀罕。

历史上对于中华大地的侵占都会被搭配,在郑成功的努力下,明朝收复了台湾地区,金不换也成为很多寻常百姓可以接触东西,这个名称也随之在台湾省内有了更广泛的流传,最后传入了和台湾地区交流比较的潮汕、福建地区。潮汕的地区的金不换和原本产于欧洲味道上也有所不同的,也和在南北朝时期便已经流传入我们中原地区的罗勒有所区别。

整体上来说罗勒的甜香要浓郁一些,辛香也要明显一些,但是香味的持久性比起“金不换”要弱一些,所以罗勒合适在一些炖汤,制作一些淋汁或者是沙拉上使用,而金不换更多的是针对一些海鲜贝壳、鸡肉或者是快炒类的蔬菜类菜品,所以经常出现在潮汕地区的“金不换”和罗勒还是有所不同的。罗勒的它和金不换的它也是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