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出征高丽,最后战败的原因是,他是一位仁爱的君王

萌萌历史 2023-04-11 17:13:09

纵观古代的君王,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武帝,唐朝的李世民,明朝的朱元璋,他们都可以被称为一代明君,千古一帝。如果说亲自带兵打仗的话,李世民和朱元璋首当其冲,说他们是最能打的皇帝也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唐太宗李世民,不管是在征战还是在治理朝政上面,都是难得的奇才,所以才会开创后来的贞观之治,大唐盛世,让当时的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李世民当初率领八万士兵攻打洛阳,当时足足打了半年时间,在这期间,窦建德率了40万兵马来增援洛阳,李渊当时被这样的阵势吓坏了,所以他想要退兵,然而李世民却不同意,他坚持要打下去,争执之下,他率领3500名骑兵向虎牢关进军。那时候虎牢关是洛阳的东大门,窦建德的40万兵马是虚张声势,但是10万兵马应该是有的,李世民到了虎牢关以后,发现虎牢关特别狭窄,不可容得下窦建德的10万兵马,虽然没有10万,但是数量肯定也是多于李世民的三千五百名兵马。

3500个人,抵抗对方的10万兵马,硬打肯定是打不过的,但是李世民最后用计,打赢了这场战争,因为窦建德虽然兵马数量比较多,但是他的兵源素质低,组织性不强,所以最后才会中了李世民的计谋,十万兵马惨败于3500人手中,这也是历史的一次耻辱之战,战败之后窦建德逃跑了,但是没过多久就被抓了回来,王世充也接着投降了。这一战让李世民功成名就,李渊对他赞赏有加。

李世民以少胜多都能打一场漂亮的仗,但是有一场战争却令后人不解,就是李世民带兵征战高丽的时候,最后却兵败了,这其中有怎样的说法呢?据说当时李世民没有打下高丽,是因为那边的天气太冷了,古代战争不像现在这样的高科技,长途征战太过辛苦时间太长,兵马粮草供应不上,那时候一场战争可能就要打上三年五载,如果是守城,兵力相当的话,还可以耗下去,但是如果是去征战,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加在一起,兵败也是正常的。

当年李世民征战高丽,没有想过这会是一场持久战,本想着速战速决,所以准备的也不够充分,当时去打的时候,天气炎热,可是天气很快就转凉,久攻不下之后,再这样消耗下去也没有任何益处,所以就班师回朝了。据说当时李世民撤兵的时候,守城的将士长跪不起感谢大唐皇帝的不杀之恩,所以说以当时的兵力,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李世民也是胜券在握的,可能是他体恤手下的士兵,不想他们经历严寒之苦,所以才作罢。

据说李世民那次攻打高丽,班师回朝的途中,很多士兵在路上都被冻死了,甚至比打仗的时候死的人还多,对此,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可见,他不仅是一位仁爱的皇帝,也是一位关心下属的好将领,所以说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虽然李世民这一次出征高丽并没有成功,但是得到的威望更高了,他没有视士兵的命为草芥,没有把自己的名誉看的比人命更重要,这一点已经胜过很多皇帝了。

试想如果这个时候不是李世民御驾亲征的话,派将军征战,可能打胜仗的几率会更多一点,因为这边的兵力明显多于高丽,一鼓作气拿下高丽应该不是问题,如果不考虑自己这边士兵伤亡问题的话,再坚守一段时间,当时的高丽应该已经被李世民并列到大唐了,也许今天的朝鲜不存在了。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