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鸿儒驾鹤

经济中一元 2025-03-15 08:31:02

噩耗传来,山河同悲。

中国金融改革重要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刘鸿儒先生,于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刘鸿儒曾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等职,并创办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他25岁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留学苏联的学生;改革开放之后,因主管金融改革,在业界赢得了“中国金融改革之父”、“中国金融教育之父”等称号。

他先后出版有专著9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多部,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作为中国金融从封闭、单一化走向开放、多元化道路的重要设计者、参与者和领导者,刘鸿儒的人生经历像一本生动的励志教科书,其执著的信念、坚定的追求和人生的哲理,跃然纸上。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青年求学岁月

1930年11月10日,刘鸿儒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当地一位有学问的先生给他取名为“儒”,依照刘氏家族的族谱,这男孩属“鸿”字辈,“鸿儒”就成了他的名字。

由于家境不宽裕交不起学费,12岁那年,成绩优秀的刘鸿儒不得已辍学。直到抗战结束后,他重新回到学校。1947年秋天,他参加革命工作以后被选入了哈尔滨东北行政学院(后改名为东北人民大学,现为吉林大学)。由于在校各方面表现出众,刘鸿儒被调至司法系任干事,担任教学辅导和行政管理工作。

1951年,学校选派了刘鸿儒到中国人民大学研修,一边跟苏联专家学习银行专业课程,一边担任助教工作。

1953年,人大的研究生进修学习结束后,刘鸿儒返回到东北人民大学,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等金融学课程,担任了经济系副主任一职。

当时正值选拔留苏学生,刘鸿儒向组织提出了申请,被留苏预备部录取。1955年,24岁的刘鸿儒踏上开往莫斯科的专列,开始了4年的留学生活。

刘鸿儒在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念研究生。后从莫斯科大学转入导师所在的莫斯科财政学院。1959年,刘鸿儒顺利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拿到副博士学位。

由于当时金融界特别缺乏金融人才,原本应该回到吉林大学教书的刘鸿儒被人民银行留下,从此开始在人民银行工作。

操刀金融改革

1979年2月,中央提出恢复农业银行,刘鸿儒被委以重任,调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兼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主管农村金融改革。

农行恢复后,带动了对其他专业银行的分设。1979年3月13日,中国银行分设,成为外汇与外贸信贷的专业银行;1979年8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分设,主要办理基本建设的拨款与贷款业务。随着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建立,初步改变了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也改变了金融体系中单一银行的状态,实现了中国金融体制的重大突破。

从1980年开始,刘鸿儒从当年8月由农行调回人民银行担任副行长,主管金融体制改革。刘鸿儒说,中国金融改革第二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央行制度。

到1982年初,根据国务院指示,人民银行成立了“银行机构改革小组”。刘鸿儒担任召集人,集中各方意见,负责中央银行的方案设计。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形成了中、农、工、建四大专业银行体系。刘鸿儒说,“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分家一事可以说是新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确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加企业活力。国务院为此决定成立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由刘鸿儒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周小川、楼继伟等人。

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是突破性的实验。刘鸿儒受人民银行的委托负责设计和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

紧随交行之后,刘鸿儒受人民银行的委托,协助深圳市政府以及蛇口工业区组建了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平安保险公司。刘鸿儒还受人民银行委托制订方案,在深圳开始以香港南洋商业银行为试验引进外资银行。

正是在刘鸿儒的努力下,中国金融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

证监会首任主席

1988年至1992年,刘鸿儒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具体分管财政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和股份制公司研究试点,他把精力主要放在股份制和股市的研究上面,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1992年10月,刘鸿儒迎接又一个新的挑战,出任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

他坦言,主持证监会工作时并不轻松,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股市猛跌,下边有怨气;股市猛涨,上面有意见,怕出风险;不涨不跌,所有人都有意见,说这个市场没有价值”。

作为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亲身参与和推动了资本市场这一新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他表示,“第一届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把这些事情做起来,任务就算完成了。其他的,后人来做。”

刘鸿儒离任之时,中国证券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方向和运行框架已初步形成。

离任证监会主席之后,他仍然积极为股市发展献言献策。他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名义上书国务院,提出让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建议,后来促成了中国保险资金透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政策的出台。

除此之外,他创办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并担任会长,致力于这个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

一代鸿儒桃李满天下

刘鸿儒主抓金融改革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

为此,刘鸿儒上下奔走,四方联络,1981年9月,在占地面积约16亩的北京海淀东升公社卫生院的简易楼房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诞生了。由于地处五道口,后来“五道口”便成了它的代名词。

刘鸿儒不仅创办了“五道口”,还赋予“五道口”独立的灵魂和个性,他开教育领域之先河,集中师资力量推行实务教学方式。

当时,学校办学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没有大量聘请专职的专家来校任职,而是请各大学水平较高的教授来讲课。第二,邀请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行长、经理或是一些部门领导人来联系实际讲课。

为了办好这个学校,刘鸿儒一直坚持讲课,再忙也没缺过。有时他从外地出差回京,连家都来不及回,就直接从机场赶到学校上课。他还把自己多年的藏书捐赠给了学校图书馆。

1987年,在人民银行的直接领导下,刘鸿儒还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金融学院。2000年,它并入对外经贸大学。

2006年,他成功地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专业理财机构CFP(注册金融理财师)组织的培训体系引进到中国。

刘鸿儒为了要推动改革,往往从理论启蒙入手,著书立说,演讲,让现代金融理论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以减少改革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夏斌是“五道口”81级学生。他曾在“刘鸿儒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共同研讨、总结了老师的经济金融理论学术成果。

夏斌说,从银行改革理论方面看,在刘鸿儒的推动下,把银行办成了真正的银行。

从金融市场学方面,在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对金融市场学进行介绍的,是刘鸿儒编写的《金融市场》一书,该书从理论到组织架构、从工具到法律法规进行了介绍。

为探索中央银行学,刘鸿儒撰写了《漫谈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一书,完整地介绍中央银行理论。

“他是中国转轨金融学的启蒙人,金融改革实践的探索者。”夏斌评价刘鸿儒说。

0 阅读:0

经济中一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