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被抬进营业厅,邮储银行又有“理”

经济中一元 2025-03-11 22:24:40

“密码取不出钱将病重老人推到银行”登上了热搜,这次又是邮储银行。

据媒体报道, 3月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清泉镇营业所,卧床老人子女知道其账户密码,但却取不出来钱,只好把老人推到银行办理业务。

该银行工作人员称,子女代取款有密码就行,但老人账户长期没有使用,已被判定为长期不动户,因此需本人验证。

银行工作人员对媒体的解释是:“因为当时是周末,需要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没办法上门服务,要等到星期一才能上门服务。当事人说等不到星期一,才问他们老人可不可以推过来。我们和家属也进行了协商,他们说老人是可以推过来的。”

这次又是邮储银行有“理”:是客户主动要求过来的,本来是要上门办理。

不知是否真的需要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而且,本来是第二天就可以上门办理,不知为何这位老人这么着急办理?在这么冷的冬天把老人拉进营业厅,确实不合常理。

上一次引发关注的,“老人被家人用三轮拉到银行取存款”,也是发生在邮储银行。

巧合的是,邮储银行也是给出了几乎同样的理由:客户恰好路过邮储银行主动要求办理业务。而且,邮储银行的解释也是本来第二天就要上门办理,结果客户当天就来了。

当时媒体的报道显示,2024年4月14日,在江西宜春邮储银行一营业网点,一辆农用三轮车上坐着一位身着厚重棉衣的老人,而且是坐在轮椅上,有银行工作人员在车上要将老人抬到银行办理业务。

银行随后发布情况说明称,视频中当事人的儿子于4月13日替父亲办理存款提前支取事宜,网点工作人员录入身份证信息时系统提示身份证信息需更新,根据业务规章制度,修改客户信息需要本人办理。网点人员了解到老人生病行动不便,便主动提出于4月15日或16日到客户家中或前往所在医院办理业务。4月14日,老人的儿子驾驶三轮车送其父去往医院,路上经过银行网点时,将车停在网点门口,决定先办理业务再去医院,于是在网点工作人员协助下办理好了相关业务。

这样的巧合,都被邮储银行碰上了。

此前,已经有多起将老人抬进银行办理业务的事情发生,几乎每次被媒体曝光后,都引发热议。

金通社注意到,早在201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就发布了《关于为严重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做好人性化服务的紧急通知》,当时的背景是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了《南国早报》(广西新闻网)登载的《危重病人被抬进银行营业厅》一文,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被亲属用担架抬进了桂林银行营业厅,此行的目的是修改银行卡原始密码。

针对该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就妥善解决严重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银行服务需求提出自律性要求:开设特殊客户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好柜台延伸上门服务,建立服务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服务手段创新,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性,不断提升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

但不幸的是,“老人被抬进银行办理业务”的情况仍不断出现。

邮储银行是否建立了客户服务改建的机制?从此类事件接连不断出现来看,这种机制或许并不畅通,至少效果并不明显。

注重服务的银行,一般都极为重视“客户之声”。记得当年建设银行接受美国银行提供的战投服务协定时,就在美国银行的帮助下改进了“客户之声”,这看似微小的变化,事后证明对建行提升服务质量帮助极大。

金通社注意到,邮储银行的行长为来自招商银行的刘建军,而招商银行之所以被称为“零售之王”,是因为把改善客户体验作为极致追求。刘建军在招行就曾担任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并曾担任分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对“零售之王”的打造功不可没。或许当年邮政集团把刘建军引入邮储银行的目的,也是希望以此来改进邮储银行的客户体验。

但今年即将年满60的刘建军,是否再加一把劲将客户体验改善一下,业界也有疑问。

对刘建军来说,接二连三爆出的客户服务“事故”,对这位招行老将来说,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尽管每次邮储银行都有“理”。

或许,邮储银行少一些“理”,客户的服务体验就能再上一层楼。

0 阅读:0

经济中一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