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余承东,再次显现大嘴特性。
4月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出席并发表演讲,不仅分享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布局与思考,还回应了最近热度较高的“华为不造车”禁令事件。
余承东表示,华为坚持不造车,但智选模式下有多家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等,如果每家都做不同的品牌,分开零售营销会很麻烦。所以,华为要推行问界生态联盟,尝试推出“HUAWEI问界”这一生态品牌。
然而,3月3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内部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文件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不能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使用“HUAWEI/华为”字样。
谈及公司下达的文件,余承东在百人会上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结果这两天,我们公司又说要把‘HUAWEI’去掉,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我们公司有些领导有不同的意见。”
发表演讲的21小时前,在华为心声社区里,余承东对3年前华为首次官宣不造车的帖子进行了新回复,语气充满不甘:“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
在近20分钟的演讲中,余承东虽然语气轻松,但夹杂了些许无奈和委屈,也折射出华为目前面临困境。
“这两年因为制裁,我们退出了很多合作。以前,奔驰、大众包括特斯拉都选了我们,因为制裁,(大家)慢慢退出来了。”
“新势力车企中,今天李想和李斌都在这里,我相信他们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车企中,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演讲最后,余承东语气有点沉重,重申此前多次提及的愿望:“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实现商业闭环,能够生存和发展。”
01.
难成另一个博世
华为一直看好汽车赛道,2022年于这方面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部分车企。
在2022年财报中,关于汽车业务的投入,华为表示,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约206亿元,研发人员多达7000人。2022年,华为与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
从财报来看,高投入、低收入是其汽车业务的主要特点。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20.77亿元,在华为6423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仅为0.3%。
为此,余承东在今年百人会论坛上感叹:“我们想成为汽车领域另一个博世或大陆这样的供应商,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条件好像不太成立。”
在他看来,像博世和大陆制造的刹车、转向等自动标准化部件,华为没有涉及,其做的是软件、算法、云、芯片等智能化增量。这些产品,很难像标准化的部件一样进行大规模售卖,需要与车厂深度卷入,不断做OTA版本升级、迭代。
华为也尝试过和车企深度卷入,还做出Huawei Inside(HI)解决方案模式,供车企选择,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余承东自嘲道:“采用HI模式,有3个厂商跟我们合作,但现在基本上只剩长安的阿维塔了。”
受美国制裁影响,华为近两年退出了和多家企业的合作,也失去了不少在汽车领域发展壮大的机会,尤其在智能网联方面。过去,华为在通信方面做得风生水起,主流大厂都寻求与之合作,主要体现在T-BOX、车联网的动力模块等方面。
余承东还一一列举出来:“奔驰、大众包括特斯拉和美国的一些企业,都选择我们。在智能网联领域,过去我们是最大、最强的。”他丝毫不忌讳用极限词。
如今,时代发生巨变。在制裁影响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再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所以华为只能把目光瞄向国内。
但国内车企的态度似乎都不太好。余承东沿袭一贯大嘴风格,直接喊话台下参会的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和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新势力车企中,今天李想和李斌两位都在这里,我相信他们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为了市值、控制点等各方面,都不会选择我们。”
余承东转而又列举传统车企,表示结局仍不妙:“谁会选我们?传统的车企?传统车企中,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这(让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是华为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商业闭环。余承东坦言:“投入这么巨大,如果不能让搭载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汽车进行大量销售,(华为)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02.
生态联盟本质未变
要实现商业闭环,智选模式是华为目前的最优解。余承东希望华为以更好、更多的能力,帮助与其紧密合作的主机厂一起共赢。
在他看来,传统主机厂有很好的整车能力、基础能力,包括工厂、供应链、制造能力,这些方面华为并不擅长,华为的优势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面,核心是以软件为驱动。
余承东认为,这些正好是主机厂不擅长的。“我们和主机厂组合起来,可以实现强强合作。帮助伙伴成功,我们才能间接成功。”
但正是这种模式,把余承东架在了火上烤。
余承东表示,智选模式下有多家合作车企,如果每家都做不同的品牌,分开零售营销会很麻烦。所以,华为要推行问界生态联盟,推出“HUAWEI问界”生态品牌。
今年3月初,AITO汽车在多个平台宣传中,开始使用“HUAWEI问界”标识。随后,华为线下门店的AITO汽车车身上,都贴了“HUAWEI问界”的logo,线下渠道也在销售时将之作为重点宣传话术,以突出华为的主导地位。
AITO汽车的做法,让很多网友开始对“华为不造车”理念提出疑问。质疑声越来越大,对华为本身的形象难免造成负面影响。
于是,3月31日,华为内部出台文件,让门店去掉“HUAWEI”。当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业绩会采访中提到,严禁滥用华为品牌,不能将华为品牌置于汽车品牌前,华为也不能作为汽车品牌。
据媒体报道,目前,华为门店的确开始拆除“HUAWEI问界”相关物料。多名门店导购表示,未来将更改销售话术,强调“华为赋能车厂”,而非“这是华为的车”。
对此,余承东似乎不太认可,在论坛上,他试图解释“华为不造车”理念和生态联盟不冲突。“我们一直坚持这个(不造车)理念,我们想让华为问界成为一个生态平台,让消费者选择不再困惑。”
他补充说:“无论如何,我们想推行生态联盟的本质没有变。未来,智选模式下的几家合作伙伴仍然会合力建设生态联盟,产品也不会冲突,比如SUV、轿车、MPV。我们会把车厂的产能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每一家都不浪费。”
3月31日晚20时,余承东还跑到华为员工交流论坛——心声社区里,在3年前华为首次官宣“不造车”的帖子下两次留言:“若干年后,大家都会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方向!”
余承东还放言:“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员工站出来“挺”余承东,纷纷在其留言下面加油打气。在两条留言下面,支持余承东的员工比例高一些。
为了消除误解,华为再次重申不造车。徐直军表示,华为上午(31日)刚发布了一个决议文件,决议的有效期为5年,“之前3年不造车的决议快到期了,我们再发一个决议有效期是5年。华为战略没有变,我们不造车。”
虽然不造车,但帮助企业造好车是华为迫切的愿望,只有车企成功,华为才能实现商业变现和闭环。然而,从华为和车企合作的现状来看,这条路尚看不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