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意外卷入了川普的贸易战。(图/翻摄自YouTube/World Wonders)
戏剧性的是,这份长达127页的关税清单中,竟赫然列着澳大利亚南极领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Heard Island and McDonald Islands),以及太平洋微型领地诺福克岛(Norfolk Island)等偏远地区。
这些被冰川覆盖或仅有2000余居民的微型经济体,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本无足轻重,却因白宫的关税政策陷入漩涡。
赫德岛位于印度洋南部,距南极大陆1600公里,是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之一。
岛上无永久居民,仅有澳大利亚南极局的科考站,每年接待约50名科研人员。
然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从该岛进口了140万美元「机械和电气设备」,这一数字超过了其过去五年进口额总和(1.5万-32.5万美元)。
澳大利亚南极局官员对此表示困惑:「岛上唯一的机械设备是柴油发电机,且全部由澳大利亚本土供应。」
专家分析指出,这一异常数据可能源于海关申报错误。赫德岛附近海域是南极磷虾的主要捕捞区,美国渔船可能在公海作业时误将赫德岛列为卸货港。
此外,南极条约体系规定该区域禁止商业活动,但美国未签署该条约,导致法律灰色地带的存在。

诺福克岛位于悉尼东北1600公里,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2188人。
其经济依赖旅游业(年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和小规模农业,主要出口产品为手工编织品和热带水果。
然而,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诺福克岛向美国出口了65.5万美元商品,其中41.3万美元为皮革鞋类。
诺福克岛行政长官乔治·普兰特指出:「我们没有制鞋产业,更不用说出口到美国了。」调查发现,这些数据可能源于「转运贸易」——澳大利亚本土企业将产品经诺福克岛转口,以规避美国反倾销税。
例如,澳大利亚制鞋商可能将货物运至诺福克岛,贴上「诺福克制造」标签后出口美国,从而适用更低税率。

此次关税事件暴露出美澳关系的深层矛盾。
尽管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但川普政府将其列入「汇率操纵国」清单,并对其农产品(如葡萄酒、牛肉)加征25%关税。
诺福克岛被特别加征29%关税,更被解读为对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报复。
赫德岛的关税问题触及南极地缘政治敏感神经。美国虽未签署《南极条约》,但通过「南极协商会议」观察员身份保持影响力。
对赫德岛加税被视为对澳大利亚南极主权主张的变相否定,同时为美国未来在南极资源开发(如稀土矿)埋下伏笔。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2万亿美元贸易数据存在误差,其中15%源于转运贸易和「信箱公司」。
诺福克岛的案例凸显了现有统计体系的脆弱性——微型经济体的贸易数据易被滥用,成为跨国企业避税和规避贸易壁垒的工具。
随着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已难以反映真实经济活动。例如,诺福克岛的「虚拟出口」可能涉及数字产品(如软件许可),而现行关税规则对此类无形商品缺乏有效界定。
关税政策对诺福克岛的冲击立竿见影:美国游客数量锐减42%,岛上唯一的乳制品加工厂因原料进口成本上涨被迫关闭。
当地居民发起「拯救诺福克」运动,要求澳大利亚政府提供5000万澳元紧急援助。
对赫德岛加征关税可能影响澳大利亚南极科研计划。该岛的科考站依赖美国制造的低温实验室设备,关税导致采购成本增加37%,部分项目被迫延期。
澳大利亚南极局警告:「这将损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完整性。」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批评美国的做法「毫无战略逻辑」,新西兰外长马胡塔则呼吁建立「太平洋微型经济体关税豁免机制」。
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这种随意的关税政策正在摧毁多边贸易体系。」
牛津大学全球贸易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美国此次关税清单中,约23%的目标经济体存在「数据异常」,其中67%涉及微型领地。
报告建议建立「贸易数据真实性核查机制」,防止政治决策被错误数据误导。
这场关税闹剧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深层悖论:当超级大国挥舞贸易大棒时,连南极荒岛和太平洋袖珍领地都无法幸免。
赫德岛的冰川与诺福克岛的棕榈树,成为贸易战荒诞性的终极注脚。正如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所言:「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对人类理性的挑战。」
在数据驱动的贸易战中,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正在模糊。
当白宫官员在地图上随意圈定征税目标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决策,都可能在地球另一端引发连锁反应。
贸易战的荒诞性,正在于它将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简化为冰冷的数字游戏,而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正是这个游戏中最无辜的牺牲品。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