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子主义典型的朱自清将发妻气出肺病离世,续弦也差点离婚

史海撷英 2024-11-22 11:34:28

说起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估计中国是无人不知不人不晓的。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是中国的著名文学家,也是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人。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朱自清自然也不例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当第二任妻子陈竹隐向自己提出离婚时,朱自清慌了:这是又要打光棍了吗?又穷又大男子主义,以后该怎么办呢?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与朱自清相伴十二年的第一任妻子武仲谦因严重的肺病去世。

这段婚姻虽说是父母包办,但夫妻两人毕竟相伴多年,又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武仲谦的离世让朱自清很是悲伤。

为了缓解心中的愁绪,朱自清孤身一人前去欧洲游学,遣解忧思。

中国向来是不缺保媒拉纤的人的,回国之后,自然有许多朋友来为朱自清推荐相亲对象,民国时期各行各业的优秀独身女性,那段时间朱自清算是见了个遍。然而,这其中能入朱自清法眼的女子只有一位,她便是齐白石的女弟子陈竹隐。

陈竹隐‍和朱自华

陈竹隐少年时代经历了家庭的变故,16岁父母双亡,出身书香门第的她深知,女性要独立,就必须接受教育,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这么多年,她一直靠自己努力打拼,维持着乱世中的艰难生活,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来到北平,考入了北平艺术学院。

陈竹隐极具艺术天赋,她师从齐白石、寿石工等名家,工笔画尤其出色,还在昆曲上颇有研究。戏曲名家溥侗是她的昆曲老师,这位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弟,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陈竹隐长相清秀,性格爽朗,又有天赋,溥侗十分喜爱这位女徒弟,眼看她到了婚配的年纪,而婚姻大事却迟迟没有着落,溥侗也有些着急。于是,他利用自己在文艺界的宽广人脉,多方打听,希望帮陈竹隐物色一位如意郎君,给她一个安定的归宿。在同清华大学教授叶公超的一次闲聊中,溥侗得知了朱自清的朋友们正在为其寻觅佳偶,于是便同叶公超合计,决意促成一桩好事。

陈竹隐与朱自清很谈得来。为了追求陈竹隐,朱自清用了71封情书的迂回战术,才促成了二人的甜蜜爱情。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4日,一场热闹喜庆的婚礼在上海举行,茅盾、叶圣陶、丰子恺、胡秋原等众多文坛名流到场恭贺。这场婚宴中,宾主都十分尽兴,新郎朱自清一反常态,干脆丢掉了谦谦君子的儒雅,酒兴高涨,喝得大醉。

洞房内花烛高照,新娘陈竹隐温柔细心地照料着醉了的丈夫,半醉半醒中,他握住了她的手,今晚,她格外的美。

陈竹隐‍和朱自华

没有浪漫曲折的邂逅,没有轰轰烈烈的恋情,他们才高家贫,所以用最简单的方式举行了婚礼,洞房花烛也不过是一家旅社客房里昏暗的灯火。

朱自清与这位美貌的川妹子在上海正式步入了婚姻殿堂。从此之后,陈竹隐也拥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朱家六个孩子的后妈。

婚后,陈竹隐一改往日闺中姑娘的习性,挽起头发,戴上围裙,担任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生活的琐碎与吵闹的孩子还是让她倍感不适,更让她难过的,还有丈夫的不理解与坏脾气。她有时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家雇佣的保姆,时不时还要被指责。

朱自清冷着脸在日记中记录着他的不满:“今天回家,饭菜又是凉的,如果仲谦还在,她绝对不会让我吃凉掉的饭菜。”

见丈夫不停地黑脸、嘟囔,陈竹隐的心里也来了气,家里的碗筷便跟着遭了殃。她的委屈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逐日增长,终于等来了爆发的那一天。

陈竹隐‍、朱自华和家人

这天,朋友宁太太来访,一直被家务和孩子捆在家里的陈竹隐非常开心,与宁太太聊天聊得尽兴。然而,陈竹隐却忘了将客人领到别处聊天,吵得在一旁正在读报的朱自清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朱自清为此存了一肚子气,对宁太太的问候一句也没回,只一味地把头埋在报纸里,让陈竹隐一脸尴尬。

送走宁太太后,陈竹隐终于忍不住问朱自清:“宁太太向你问好,你为什么臭着一张脸,一句话也不说?你平时也这样对待你的朋友吗?”

朱自清依旧沉着脸不说话。在他看来,宁太太的到来,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还打乱了他的读书计划,他有权表示不高兴。

陈竹隐当场崩溃。她不理解,整日摆着臭脸、拒绝和她沟通的朱自清,是在用这种无言的举动告诉她,她陈竹隐错了吗?这样整天打哑谜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陈竹隐突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心灰意冷之下,她向朱自清提出了离婚。

朱自清的冷漠瞬间褪去,整个人一下子慌了:“夫妻间的小争吵,怎么就上升到离婚了?”可陈竹隐什么也没说,她关上了房门,拒绝再次交谈。

朱自华

当晚,朱自清怎么也睡不着。他坐在书桌前,抱着本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脑子里一直浮现妻子颓败的神情,和她那句“我们离婚吧!”

他回忆起了亡妻武仲谦,生前总是温柔与容忍的,忍到肺部烂了个大窟窿,怕增加家庭负担不愿治疗。

莫非妻子的早逝竟与自己相关?朱自清这才认真地思考起来。

陈竹隐是不一样的,她受过新式教育,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自己却沉浸在自我中,将所有的生活负担推给她承担。

武仲谦

“我这是要再造一个仲谦吗?”不不不,朱自清吓出一身冷汗,他开始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自己是陈竹隐,这日子想必一天也过不下去了吧?

意识到问题后,朱自清开始调整和改变自己,学着体贴妻子,帮妻子分担家务,在她烦闷时耐心开导,抽出时间陪她去听戏、散步、看景点。后来,陈竹隐慢慢恢复了以往的快乐,两人的感情重归于好,更是顶着生活的压力相互扶持。

朱自清不是没心没肺之人,妻子的改变,他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生活在乱世,注定身不由己,卢沟桥的枪炮声打乱了北平的安宁。

是随西南联大南下还是留下照顾家庭,朱自清陷入了两难,如果他随学校南下,那么全家的生存重担无疑都会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

“你的命运早已和清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决不能在学校境况危险的时候苟且偷生,我知道你放心不下我和孩子,但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照顾好这个家,总有一天,我们一家还会团聚。”

陈竹隐‍和朱自华

仿佛在一夜之间,陈竹隐收起了往日的偶尔骄纵的小脾气,国家危难之际,她是如此的深明大义。

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陈竹隐还托人在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找了一份工作,这样一来,她除了操持全部的家务事,还要外出打工,担子更重了,但她一直咬牙坚持着。

一家人回到北平后,朱自清的胃病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许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越发拼命工作,不肯浪费一分一秒。但是,没有时间了,那个写下“匆匆”的旅人,终于停下了他的脚步。陈竹隐用笔墨混合着泪水,为丈夫写下祭文:“方期白首,共证前缘,如何撒手,永别人天……”

文字背后的悲伤,永远比文字本身更加深沉。

朱自华

在晚年回忆起朱自清时,陈竹隐这样说道:“像他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他,与他在一起是会和睦幸福的……我觉得做些牺牲是值得的。”

她将武钟谦的孩子们视如己出,她支持长女采芷读大学,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朱自清都曾有过让孩子弃学的念头,但是陈竹隐坚决不同意,省吃俭用让采芷顺利毕业。

生活,需要一个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人,有共鸣才是真实的生命,无论是谁。相比现在的速食爱情,朱自清的71封情书明显厚重得多。相比当今的名人婚姻,朱自清是自省的,爱情可以仰视,婚姻更需要维护。

诚然,陈竹隐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上赫赫有名,相较于她的丈夫,她更是常被人们所忽略。但是,谁又能说,这样一个女子,不令人动容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