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秦岭北麓圭峰山无疑是游客们的追捧之地,它自然也极尽所能地阐释了秋的意蕴。
上圭峰山有两条线路,一条南线进太平峪,从家佛堂上山。这里山坡朝南,全程登山,道路干爽,可谓步步红叶,一步一景,往年在山口,还有某平台举办红叶节摄影比赛的宣传。
另一条是北线,从S107环山旅游公路乌桑峪上山,不过这里因属北坡,光照不足,道路比较潮湿,时有跌跤的情况,前半程红叶较少,后与南线交汇。
不过走这一线,可以看到有名的天生桥。有走南线者,专门还绕道北线来看它。
百度百科对此桥的介绍是,天生桥,又名遇仙桥,桥海拔1100米,长50米,净跨38米,高25米,底座宽21米,厚2米左右,单孔,呈弧形,天然生成。
有说它是亚洲第一天然花岗岩石桥。远看壮观之极,近视宏伟,常有游客站在尺宽的桥脊上拍照,看着蛮是惊险。
近来天气一直以阴为主,时有小雨,不过阳光间或会兴之所至地露出半张脸,让人喜上眉梢。
10月29号周六,妻休息,有意去爬山,上圭峰。北线近,但若不打算登顶看红叶,只为休闲,我建议走毗邻的黄柏峪,这里是柏油公路,不受天气影响,哪怕中途下雨也无碍,妻欣然认可。
进黄柏峪我们一起走过,不过当时她走不远就中途休息,这次我希望她能坚持,去到我上次一个人抵达的山顶。
还是中午用过餐后出发,车上环山路,刚至黄柏峪口,路边停车的阵势一看就知道来圭峰赏红叶的人不少。
下车步行走至乌桑峪口,先是一段沙石大路,明显是泥土刚刚风干后的颜色,可想而知山里小道的湿滑,游客们也真是热情。
我们从前面不远便转向黄柏峪。多年前,曾有商人在里面开发建矿,如今已按国家保护秦岭生态的政策有序退出,而这条因矿而修的柏油路真是太好了,极适合休闲游玩,若非路口管制,恐怕上山的车辆会呼啸进出,早已排成长龙。
或是受峪口管制的关系,平时来这里的人倒是鲜见。可今天不一样了,刚走不远,就看见有游客下山。再走,又是背包的驴友。
你们走到哪了?我热情地问了句。
到山顶了。驴友笑着回应。
山顶?圭峰山吗?我不由得有些吃惊。对方肯定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
可我上次一个人从这条路上山,一直走下去是以前的矿区,要到圭峰,必定要从哪里折拐。也曾看到几处岔道,但我没敢轻易涉足,不知会通向哪里。
从哪拐可以上圭峰山?我忙问。
就是原来老学校那。驴友回了一句,彼此的脚步都没有停。
老学校?我陷入沉思,一时想不起来在哪。
我打开轨迹,想看看自己行走的路线与方位,与地图上天生桥与圭峰山的具体位置进行参照,这样或许可以判断出从哪走应该合适。
我当然没想着今天真的要去圭峰,只是一时好奇,有点意外罢了。原来还有第三条路,抑或更多。秦岭山脉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山间小道更是四通八达,如蛛网密布,何处不能贯通。
不过看着眼前的山色,我知道,去不去圭峰其实并不重要。附近山体的红叶,不比圭峰南坡那边少,天色虽有些阴暗,但山峦上雾霭中的红叶依旧娇艳,在镜头里更多了份朦胧感。
其实整个秦岭山脉,每逢这个时节,都是五彩斑斓、姹紫嫣红的灿烂画卷,从来不曾冷落了谁,或是偏爱了谁,只是或迟或早。
至矿区,再看到路边树立的原址建筑与退出修复后的图片标识牌,我猛然看到老学校几个字。
是这里吗?老学校已然拆除,但旁边真的有一条山路。看地图轨迹,此处和天生桥应该在同一纬度,也离得很近,想必就是这里。待过些日子,天气晴朗,我定要来探访,走上一遭。我暗想。
又行了一段路,妻声称腿疼,走不动了。我建议停下来休息一会再走,可看样子,她是真的不想再向前了。
好吧,子猷访戴兴尽而归,我又何必为难她呢?既然她没有要登顶的欲望,哪怕距离我想要她到达的目标已经很近,又有什么可惜的呢。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能力差异先搁置一边,只要自己高兴就好。
回程时天阴得更重了,浓雾压着山体,像是要把大山掠走,一忽儿又下起蒙蒙细雨。妻笑称,幸亏下山了。我也笑,就算我们喜获这份幸运吧。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