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赵尔陆被授予上将,授衔后不愿穿军装,毛主席感慨:情深意重

过隙弹指间 2025-04-01 17:57:35

1967年2月2日,天刚蒙蒙亮,郭志瑞一醒来就发现,老公赵尔陆昨晚又悄悄地出去干活了。

这种事老出现,老公总是忙工作,经常加到很晚才回家。不过今天早上,她心里莫名有点忐忑不安。

国防工办的秘书一大早就到了赵尔陆办公室门口,瞧着门还关得紧紧的,心里琢磨着赵主任肯定又熬夜加班了,于是就回自己座位上等着老板忙完。

九点钟已经过了,就算工作再怎么紧急,也得抽时间歇歇。秘书回想起周总理之前的叮嘱,让他们多留意赵尔陆的身体,别太累了。于是,他站起来,轻轻敲了敲办公室的门,里面没有回应,便推开门走了进去。

“赵主任,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秘书话刚开个头,就发现赵尔陆坐在常用来歇脚的小床上,脑袋快要耷拉到膝盖上了,手里还夹着根正燃着的烟。

他急忙跑过去看,发现人已经停止了呼吸,一下子呆住了。这时,郭志瑞因为担心丈夫,也赶到了国防工办,目睹了这让人心痛不已的场景。

赵尔陆走了,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身上穿的都是平常衣服,而不是上将的礼服。

他一直都不愿意穿上代表荣誉的上将礼服,还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他为啥要发这样的誓呢?

【“导弹内行”】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的一个指挥中心里,各式各样的仪表盘上指针在规律地跳动,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设备上的小灯一闪一闪,映照在科研人员洁白的工作服上。

大家脸上都绷得紧紧的,周围除了机器轰隆隆的响声,就剩下一个人在那儿倒数:“十、九、八……一,爆炸啦!”

话说完没多久,罗布泊的上空就出现了一道白光,像条大白龙一样闪过,还跟着响起低沉的“轰隆”声。

这天下午三点,我们国家自己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

周围放好的那些测试用的东西,全都没能躲过这条“大龙”的猛烈攻击,被炸得七零八落,碎片满天飞。远处戴着护目镜的观察员们,也都本能地往后仰头躲闪。

白光消失后,尘土飞扬之中,一个火球慢悠悠地升向天空,就好像刚从“巨龙”大口里喷出来似的。那火球越飞越高,突然间砰地一声爆炸开来,越变越大,最后化成了一朵蘑菇形状的云。

火球爆炸的同时,指挥中心里每个人的心也跟着沸腾了。大家高兴得又蹦又跳,兴奋地搂成了一团。

爆破在户外结束后过了一会儿,在安全地方等着的观察员们一个个拿掉护目镜,飞快地从沙丘上跑下来。有的人兴奋地摘下帽子甩动,有的人则大声欢呼起来。

站在旁边的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尔陆,终于开心地笑了。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心想: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能给国家和主席一个满意的交代了。

你现在也算是导弹方面的专家啦!

这是毛主席对这次原子弹爆炸的看法。

这句话给了赵尔陆极大的鼓舞,比什么荣誉和奖赏都让他振奋。他一直把主席的认可,当作自己前进的一大动力。

这让他想起了战争时期,既要打仗又要和群众、手下一起做泥炸弹的日子。那时候,他压根儿没想过将来能带头、参与研制原子弹这种保护国家的重要武器。

和大多数开国将军的打仗经历不同,赵尔陆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但他很少亲自上战场打仗。多数情况下,他都在后勤部门工作,负责给军队提供物资,就像是军队的“大后方输血者”。

要是说彭德怀和贺龙两位元帅是天生的军事指挥官,那赵尔陆就是天生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高手。

他这辈子就像和国防事业绑在了一起,好像命中注定就是要做这个的。

红军在长征那会儿,他因为把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搞了些新制度,表现得很出色,被毛主席瞧上了他的本事。

1945年,雁北战役打响了,这次战斗是赵尔陆很少几次真正上前线当战士参加的。

那时候,他担任冀晋军区的司令员,带着队伍攻打雁门关,跟那里的日本鬼子和伪军干上了。

和后勤工作不同,战场是个更加狠心的地界。跟以前听说熟悉的战友上了战场就没再回来那种难过不同,这回他是真真切切地看着战友被冷酷的子弹和炮火打死,最后连尸骨都找不到,他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

日军和伪军加起来快一万人了,他们在这里占山为王了好久,设下了重重封锁。怎么穿过这道封锁线是个难题,而怎么减少兄弟们受伤,还有搞到足够的武器,更是让人头疼。

打破封锁的最佳招数是拿炸弹和手榴弹从远处攻击,可问题是,这些武器要从哪儿搞来呢?

赵尔陆一直在后勤部门干活,他擅长安排生产劳动和找物资。所以,他二话不说,就决定自己动手做炸弹!

他带着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同时,还捡拾敌人丢下的东西,拿这些当研究的例子和材料。

另外,在战斗的空档期,他跑到村里农户家去宣传,呼吁大家一起来抗日,还带动了不少年轻人加入了当地的军队。

此外,他还让这些村民和手底下的士兵一块儿动手做“土炸弹”和“自制手雷”,就像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兵工厂一样。

赵尔陆靠着军民一起做的武器,把日军阵地炸得溃不成军,成功冲破了日伪军设下的三道关卡,让雁北解放区扩大了不少。

【情深义重的“幸存者”】

战争不光是充满激情和胜利,它也伴随着牺牲和残酷的血腥场面。

八路军在行军的路上,除了参与战斗,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收集并安葬牺牲战友的遗体。

日本人一贯凶狠,他们干的那些缺德事儿,大家心里都清楚。

那些残忍又吓人的场景,一直让赵尔陆心里难受。哪怕到了解放后,他还是没法释怀,这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心里太悲痛了。所以到了1955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

1955年9月底,为了表扬那些在革命时期有大功劳的将领,并且让解放军变得更正规、更现代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授衔仪式。

这天,毛主席、周总理和一千多名将领一起,在中南海礼堂举行了授衔仪式。

虽然赵尔陆在建国后没再当军人,但他以前做的贡献很大,所以还是被评为了上将。

他领到了军衔,这是国家、党和军委给他的认可。但是,他却很不愿意穿上那套代表荣誉的上将军装。

授完衔以后,不管在哪里,他都不会再穿上这套军装。

大家心里纳闷,为啥赵尔陆从那以后就不穿军装了。连毛主席都好奇,问起了他不穿军装的缘由。

毛主席很坦诚,直接说了为啥不穿军装,他觉得自己能被授予军衔,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和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比起来,他觉得自己“啥也不是”。要是战友们还在,哪轮得到自己啊。

听完赵尔陆的一番说明,毛主席心里很有感触,夸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赵尔陆两口子没有亲生孩子,就领养了一个女孩,名字叫赵珈珈。

这个小女孩其实是位烈士留下的孤儿,夫妻俩因为特别喜欢这孩子,也很尊敬那位烈士,就选择收养了她。就这样,一个温馨的小家庭组成了。

其实,只要留意一下就能看出,在授衔仪式上,几乎每位将领都没笑,大家都板着脸,表情很严肃。

按常理讲,被授予军衔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是他们人生中的闪亮时刻,他们理应感到开心才对。

不过,他们和赵尔陆的心思一样,都回想起了以前一起打仗却英勇死去的兄弟,觉得自己不过是“捡了条命”。

这一个个沉甸甸的军衔和徽章,都是用无数宝贵生命换来的。

因此,他们得承载着战友们的期望好好活下去,尽力给党、国家和人民多做点贡献。这恰恰就是赵尔陆心里所想的。

【从后勤部长到国防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到处都是问题,就像个破了洞的衣服,中央和毛主席得赶紧把这些洞都给补上。而在这众多要补的洞里,国防军事这块儿是最重要的。

国防最关键的作用不是用来攻击别国,而是像坚固的盾牌一样守护自己。手里有强大的军队,说话才有底气,才不会被别人随意欺负。

毛主席明白这个道理,但咱们国家那时候军事方面很弱,基本上得从头开始建起。

国防军事这事儿太关键了,得找个稳重、能吃苦还靠得住的人来管,一想到这里,赵尔陆这个名字就立马蹦到了他脑子里。

雁北之战过后,他一边跟日寇打仗,一边自己动手做弹药的事情被毛主席知道了,主席就开始起他来。

看赵尔陆平时的表现,他真是个很出色的人才。因此,毛主席觉得他是个挺合适的人选。

1952年,中央让他当上了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并且他还同时管着好几个重要的职位。

赵尔陆明白自己岗位上的担子不轻,也意识到情况相当紧迫。可他并没有被吓倒,心里反倒激起了干劲,下定决心要对得起毛主席和国家的信任。

他意识到以前那些所谓的武器其实就是战争时候临时凑合做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法跟真正的军事装备相比,因此他开始四处求教。

去了苏联但没结果,赵尔陆便铁了心要靠自己干。

他把技术学院和研发工厂连在了一起,让那些选出来的人才在学院里学到的知识能拿到工厂去用,同时,他们也能从工厂实践中得到新东西,再带回学院里。

1959年,国庆庆祝活动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他自豪地看着阅兵队伍里的一样样武器和装备。

他亲眼看着59式主力坦克、喷气轰炸机,还有各种机枪、迫击炮这些我国自主研发的武器一一诞生。

在几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就有了自己真正的军队力量。

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都露出了开心又安心的笑容。这些武器不光光是打仗的家伙,它们更是咱们中国的自信和实力。赵尔陆确实没辜负大家的期望。

光靠普通的军事装备可不行,西方国家有原子弹这些核武器,一直都在给全球安全添堵呢。

为了让咱们国家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赶紧拥有能相互制衡的武器。

1961年,为了应对需要,国防工办成立了,赵尔陆被选中做了常务副主任,这标志着他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段为“两弹一星”事业忙碌的日子。

通过他和大家的齐心协力,中国很快就造出了原子弹,成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珈珈在接受访问时说,她爸爸告诉她,他是在为那些不幸战死的英雄们继续生活。这枚上将的勋章,不光是他的荣誉,也是代表着成千上万英勇牺牲的战士们。

同时,他肩负的责任不光是个人的,还代表着成千上万位烈士的重托。因此,他在工作中特别玩命。

原子弹成功爆炸后,赵尔陆累得不行,可他还是没顾上休息,立马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发工作中。

他干起活来没完没了,老是泡在科研所里,埋头于一堆公文,一边忙着处理各种事情,一边还得帮科研人员的忙。他不管白天黑夜地忙活,真希望自己能有分身术。

他这个人就是倔强,心脏病、哮喘病等多种疾病缠身,痛苦不堪。但身边的工作人员怎么劝他休息都没用,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要快,要更快。

赵尔陆拼了命地工作,让氢弹和导弹的研发都有了新进展,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了。

当家里人、亲朋好友,还有周总理等中央大领导都觉得他应该放慢节奏,好好休息一阵时,他却迫不及待地跟中央提议说要搞卫星研发。

这是个很有远见的提议,周总理和中央都非常支持。

于是,他强撑着病体,一门心思扑在卫星研发工作上,直到1967年的那个晚上,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赵尔陆一辈子都在国防工业领域打拼。他并不是打从出生就迷上这行,下定决心要为军工发展出力。

一开始,他身为党员,同时也是个勇敢的战士,心里头最想的就是去前线打仗。

在后勤工作中踏踏实实,这全是因为遵从了组织的安排,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也是对老百姓负责的表现。

后来,毛主席特地找他聊了聊,对他说:

革命的事儿不分三六九等,就是干的活儿不一样罢了,后勤服务和前线打仗都同样关键。

赵尔陆听了那番话后恍然大悟,明白组织把后勤工作交给他,是对他的信任和认可,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勤军工的事业中。

他对赵珈珈感情深厚,情意重,对赵珈珈影响很大。

2023年,她去参加了陈毅安烈士之子陈晃明的追悼会。

这既是因为她来自一个英雄辈出的家庭,让人对烈士和他们家人满怀敬意,也是因为她的父亲一直用自己的行动给她做榜样。

赵尔陆大将军活着的时候,常对赵珈珈说起战斗的惨烈,还有那么多并肩作战的兄弟在战场上献出了生命。

他不仅嘴上总挂着关心,还经常去看望并照料烈士的家人,收养了不少亲戚和烈士留下的孩子。

赵尔陆对他们很关心,也给予了不少帮助,但从不干涉他们的未来规划和人生道路。他对他们的关心是出于内心的责任和爱,而不干涉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原则。

赵尔陆将军真是没白得毛主席那般深情厚谊的称赞,他一直都让主席、党和国家特别放心,打仗时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都立下了大功。

好几次在关键时刻,他都准时把物资给送来了。

他把战友之情、爱国之心、爱党之志融为一体,是个称职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位让人敬佩的上将,他能够扛起身上的荣耀与职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