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违背南京决策,放弃攻打武昌

慕卿容 2025-02-23 12:57:36

在1860年年初的时候,当时发生了一件对太平天国局势有着重大影响的事儿,那就是江南大营被成功摧毁啦。这江南大营一被摧毁,南京那边的形势可就一下子好转了起来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天国的各位诸侯们纷纷聚集到了一块儿,大家要好好地商议一番接下来具体该怎么去制定作战方案,毕竟局势变了,作战计划也得跟着好好谋划谋划不是。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洪仁玕、陈玉成以及李秀成三人最终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成功拿下苏常地区,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便率领军队班师回朝,转而向西进军,去攻打武昌,以此来解除安庆被围困的局面。

在南京方面做出相关决策之后,各位将领便依据各自的分工投入到作战行动当中。就拿陈玉成和李秀成来说吧,他们二人继续向东进军。在进军过程中,于丹阳这个地方与张国梁的部队展开了激烈交锋,结果成功将张国梁所部打垮。而后,他们借着这胜利的势头,一路乘胜追击,顺利夺取了苏州和常州这两座重要的城池,由此开创出了一片极为有利的大好作战局面。

在当时的局势下,太平军的主力部队向着东边展开了征伐行动。就在这个时候,胡林翼以及曾国藩瞅准了时机,顺势发起了猛烈的反扑,他们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安庆,并且展开了强攻。而另一边呢,陈玉成当时正在江浙一带作战。得知相关情况后,他便依照南京方面所制定的决策计划,迅速从江浙地区率领部队往回赶。之后,陈玉成按照既定安排,从长江以北的区域朝着安徽、湖北一带进军,就此开启了西征武昌的军事行动。

在行军途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安徽一带的捻军纷纷朝着南方进发,而陈玉成这边呢,他的实力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变得非常强劲。就在这个时候,陈玉成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原本已经制定好的作战计划进行了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是要进行西征的,可现在他决定先缓一缓西征这件事儿,转而选择和南下的捻军联合起来。他们打算从桐城这个地方出兵,直接去和多隆阿、李续宜所率领的部队展开一场决战,其目的就是想要冲破、撕毁湘军在外面布置的那一层防线。

在挂车河发生的那场战役中,陈玉成采取的作战策略是正面展开强硬的攻势,直接去强攻湘军所构筑的营垒。然而,就在陈玉成一心攻打湘军营垒之际,情况出现了变化。湘军方面瞅准时机,成功地截断了太平军的粮道,这无疑给太平军的作战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更严峻的是,多隆阿率领的索伦马队在这个时候从太平军的背后发起了猛烈的夹击。在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下,太平军在这场战斗中的形势变得极为不利。面对如此困境,陈玉成经过考量,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原本直接救援安庆的计划。

在当时的战场上,胡林翼采取的是集团作战的方式。陈玉成呢,他心里想着有捻军来帮忙协助作战,觉得凭借这样的力量就能够迅速地冲破湘军所设置的包围圈。所以呢,他就指挥着军队对湘军的防线展开了强攻。可这一场战斗打下来,结果却并不如陈玉成所预期的那样好。太平军这边的精锐部队在这场强攻当中损失了不少兵力呢,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得到的战果和付出的代价一对比,那可真是太不划算了,完全就是得不偿失的局面呢。

陈玉成在作战过程中遭受挫折之后,就赶紧让洪仁玕去催促李秀成出兵,他们计划兵分南北两路一起西征武昌。随后,陈玉成率领部队从霍山这个地方向湖北进发,在进军途中,陈玉成的军队表现得极为勇猛,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力量,就这样顺利且迅速地攻克了黄州。接着,他们继续前行,大约在1861年3月的时候,陈玉成所带领的部队就已经成功抵达武昌的郊外了。

陈玉成在黄州停留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呢,他做出了这样的安排,让赖文光等人率领骑兵分别驻扎在黄州、安陆以及德安这几个地方。而陈玉成自己呢,则是率领着步兵,径直朝着集贤关的方向进发,又一次要和湘军展开激烈的对决啦。

话说陈玉成出兵两个月之后,李秀成便从江浙一带开启了西征之旅。在这西征的路途当中呢,李秀成一路都在积极地招兵买马扩充队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湖北那一带的天地会起义军纷纷加入到了太平军的阵营之中。就这么着,一下子使得太平军的兵力大增,人数达到了十几万人之多,那场面,真可谓是声势浩大,十分壮观呢。

李秀成一路抵达了武昌,可到了那里之后,却并未见到陈玉成的身影。没办法,他只好又赶忙折返,朝着江浙的方向回去。就在他返回的途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翼王石达开手下的一些部将,当时正从广西往北方行进呢,恰好就和李秀成的队伍遇上了。随后,这些部将就加入到了李秀成的军团当中。这么一来,李秀成这边可就不一样了,一下子麾下就聚集了数十万人之多,整体的实力相较于之前那是大大地增强了。

依据南京方面所做的决策,安排陈玉成从北路出兵,李秀成从南路出兵,让他们二人一同联合起来去攻打武昌城。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不管是陈玉成这边,还是李秀成那边,最终都没有真正去对武昌城展开攻城作战行动。太平军的前锋部队倒是顺利抵达了武昌的郊外,不过他们也只是在那里进行了一番看似耀武扬威的展示之后,便相继撤兵返回了,并没有达成攻打武昌的预期目标。

在太平天国时期,对于救援安庆这件事,当时太平天国的统帅部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西征武昌才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识呢?这是因为,武昌可是湘军极为重要的基地呢。而且啊,当时围攻安庆的主力正是湖北巡抚胡林翼所率领的军团。大家都清楚,如果武昌出现危险状况,依照职责所在,胡林翼就必须得返回去救援武昌,毕竟他肩负着保卫疆土的重大职责呢。

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使得陈玉成和李秀成都选择放弃攻打武昌呢?有一种观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当时陈玉成一直在等待李秀成前来会合一起攻打武昌,然而左等右等,李秀成却迟迟未到。与此同时,陈玉成的大本营安庆那边又突然遭遇了危险情况,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之下,陈玉成实在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无奈地选择离开湖北,赶紧先回去救援自己的大本营安庆。

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观点,它其实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陈玉成当时把骑兵留在湖北了。大家想想,之前的挂车河之战,陈玉成可是投入了主力精锐部队去作战的,可即便是这样,都没办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呢。而现在呢,经历了一番劳师远征,本身部队就已经很疲惫了,结果还把骑兵给留在湖北了。那在这种情况下,他又能用什么来和湘军展开战斗?很明显,这样的安排实在是让人觉得难以凭借现有力量去与湘军抗衡嘛。

李秀成当时已经在前往某个地方的路途之中了,在这种情况下呢,陈玉成其实是可以先去攻打武昌的,等攻打武昌的行动展开之后,再写信给李秀成,让他加快速度赶过来,这样的安排也并非不可行。然而呢,陈玉成却并没有按照这样的做法去做,他没有选择去攻打武昌然后通知李秀成赶来,反而是自己直接返回了安庆,并且,在返回安庆的时候,他还没有把骑兵一起带走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陈玉成并不在湖北,而南京方面所制定的相关决策计划呢,是需要陈玉成在湖北配合着来实施的,他不在,这计划自然就没办法很好地开展下去啦。再说李秀成这边呢,他面对要去攻打武昌这件事儿,感觉自己能力上实在有些够不着,做起来是力不从心呐。所以呢,综合这些因素,这也就成了李秀成最终放弃攻打武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啦。

话说回来,陈玉成和李秀成最后都选择了放弃,那这到底是为啥呢?在笔者看来呢,这和当时的局势变化是脱不了干系的。要知道,太平天国原本是不想和列强闹僵的,可列强呢,却反过来支持清朝那一方。

在陈玉成和李秀成成功摧毁江南大营的时候,那时清朝正和列强处于交战的状态呢。英法等列强呢,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要支持哪一方,只是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于这样的局势,洪仁玕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哦。所以呢,在之后进行东征苏常的行动期间,洪仁玕就多次安排与英国公使进行会面啦,他心里想着,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会面,从英国方面换取到对己方的支持呢。

李秀成在东征苏常的时候,同样做出了攻打上海的举动。当时,他还特意做出了相关的表示,说只要那些洋兄弟把黄旗悬挂起来当作一种标识,那么就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因为太平军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只对清军展开攻击,不会去攻击悬挂了黄旗标识的洋兄弟一方。

李秀成一开始是有着拿下上海的打算的,他期望着通过自身的行动,能够让那些列强保持中立的态度。要知道,在当时的局势下,列强的态度对于能否顺利拿下上海还是有着不小影响的。可让李秀成没想到的是,那些列强并没有如他所愿保持中立,反而是站在了清军那一边,并且还采取了行动来阻止太平军对上海城展开攻城作战。在遭遇到这样的挫折之后,李秀成并没有选择强行去进攻上海城。毕竟在列强支持清军的情况下,强行攻城可能会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更大的损失。于是,李秀成经过考量之后,做出了回到苏州的决定。

在不久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秀成和列强之间达成了一项口头协议。根据这个协议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当中,李秀成这边承诺是不会对上海发起军事进攻行动的。同时呢,他也向列强表达了自己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列强方面也不要出动军队去攻打江浙地区,从而让双方能够保持一种互相不接触、不发生军事冲突的状态。在这样的协议达成之后,李秀成这才正式开始着手进行西征的相关事宜。而且,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西征,他还从江浙地区抽调了一部分兵马,以此来对西征的兵力进行补充和调配呢。

陈玉成和李秀成最终放弃了对武昌的进攻,这其中与英国公使巴夏礼等人的干涉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当时那个时期,清朝已经对列强选择了屈服。而列强呢,就找出了一个所谓的理由,那就是要保护通商口岸,让其能够免于遭受战火的波及。于是,他们便以此为由去要求太平军放弃对武昌城的攻打行动,还威胁说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很可能就会引发一些不愉快的状况出现呢。

就军事力量层面而言,陈玉成和李秀成要是联合起来的话,那是具备打爆驻守在通商口岸英军的实力的。然而,他们却没办法承受这样做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比如说吧,那些列强要是从上海出动军队,去攻打江浙地区,那李秀成可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啦,这形势对他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即便有能对抗英军的力量,也得慎重考虑行动带来的后续影响。

大家都知道,英国的海军实力那可是相当强大。当时,他们的军舰就那样横在江面上,直接对太平军的粮食运输线发起攻击。您想想看,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玉成和李秀成所面临的压力得有多大,这情况他们哪里能轻松应对得了呢?而且,从军事常理来讲,两线作战可是兵家特别忌讳的事儿。陈玉成和李秀成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去犯下这样明显的错误呢?那肯定是会尽量避免这种不利局面的。

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想要有效避免列强出兵干涉的话,陈玉成和李秀成就必须得迅速拿下武昌才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得尽可能地减少对通商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务必要赶在列强出兵之前就结束战斗啊。那有人可能就会问了,太平军到底能不能够快速地把武昌给拿下呢?很可惜,答案是做不到的,也就是否定的啦。

武昌在当时可是湘军的后方所在,其战略地位那是相当重要的呢。要知道,清军和太平军为了争夺此地,那可是进行了长时间的较量。也正因如此,武昌这座城池的防御被修建得极为坚固。大家想想看,在那个时候,如果要去攻打这样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可不容易哦。要是火器方面没有那种本质上的重大突破的话,那就只能通过拼消耗的方式去尝试攻克啦。当然啦,除非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敌人自己听闻风声就吓得赶紧逃跑了,否则要拿下这样的城池,真的是困难重重。

大家知道吗,太平军当时存在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们缺少重武器,而且水师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就相当于“零”的状态。那在这种情况下,拿什么去攻打武昌城呢?其实呢,在此之前,太平军可是有过三次攻克武昌、汉阳、汉口的经历哦。不过那几次,都是水师和步兵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得以实现的。而且,那时候他们面对的对手是八旗军和绿营兵,并不是后来的湘军哦。

实际上呢,陈玉成和李秀成心里都很清楚,想要拿下武昌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儿。那他们为啥还要去攻打武昌?原来啊,他们的目的压根就不是真的要把武昌这座城池给夺下来,而是另有打算呢。他们是想着通过攻打武昌这一招,让胡林翼不得不把主力部队都调回湖北去防守。这样一来呢,围困着安庆的敌军力量就会被分散,安庆之围也就能够顺势被解除啦。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列强明显偏袒清朝那一方。要是列强出动他们的舰队来协助清朝防守武昌的话,太平军想要拿下武昌可就太难了,没个一两年的时间根本办不到。那这一两年的时间可不简单,意味着会出现很多变数呢。说不定在这期间,湘军早就成功攻克安庆了,接着顺势就拿下南京也不是没可能。而且,江浙那边也会乱得不成样子,到时候太平军连继续支撑下去、和对方周旋的资本恐怕都没有啦。

不得不说,陈玉成和李秀成最终都做出了放弃攻打武昌这样的选择,实在是无奈之下的决定呢。要知道,太平天国当时所面对的对手可并非仅仅只有清朝一方。在那样的形势下,太平军所处的局势简直糟糕透顶,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想要实现逆袭,扭转乾坤,真的是太难太难啦,所以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放弃攻打武昌这一行动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