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何要卖身葬父?在荒山野岭偷偷地刨个坑埋了不可以嘛?

琴音绕梦回旋 2024-12-24 14:27:03

一、卖身葬父现象常见

在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女子卖身葬父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最为著名。董永为东汉时期人,自幼家贫如洗,父亲死后无力安葬,于是决定不惜为奴卖身于地主家,换取安葬父亲的钱财。这个故事被收录在《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成为后世传颂的孝之楷模。

除了董永,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今古奇观》里,襄阳刺史之女裴兰孙,因父亲受屈怨死于牢狱,她买了棺木后,便没钱殡葬了,只得拿个草标,忍着一身羞耻,捧张 “卖身葬父” 的纸沿街喊叫。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也得 “为奴作婢” 或者被填为 “偏房”。

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卖身葬父是一种无奈之举。在那个时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品德,人们认为只有尽孝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即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子女们也会想尽办法为父母风光大葬。

二、卖身葬父之缘由

(一)孝道文化影响

在古代,以孝治天下是许多朝代的治国理念。孝道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石。子女们被要求对父母尽孝,而这种孝顺不仅仅体现在父母生前的照顾,更体现在父母去世后的葬礼安排上。

古人非常重视丧事的礼仪流程,讲究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富贵人家在操办丧事时,总会宴请一大堆亲朋好友,再组织一队气派的送葬队伍,因为他们相信,将长辈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那么后人的日子,也会过得红红火火。对于穷人来说,虽然没有办法大办丧事,但最起码的棺椁墓碑,安葬土地是要有的。如果子女不能为父母举办一个体面的葬礼,就会被社会唾弃。在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高度统一,对不孝之人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周围人的舆论压力足以让一个人抬不起头来。

不仅如此,官府也会对不孝之人进行惩罚。尤其是在汉代,有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就是以孝顺作为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他的父母尽孝,那么他就不能进朝为官。父母在世,做子女的必须尽心尽力地服侍,不能有半点忤逆长辈的意思。父母走后,做子女的更要大办丧事,让他们走得风风光光。这种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了孝道文化的地位,使得子女们在面对父母的葬礼问题时,不敢有丝毫马虎。

(二)土地问题困扰

古代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大多集中在权贵和地主手中,穷人很难拥有自己的土地。想要埋葬亲人,就必须购买土地。然而,对于穷人来说,购买土地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他们根本无力承担。

有人可能会想,既然买不到土地,那就去开垦荒地吧。但在古代,荒地也不是想开垦就能开垦的。荒地虽然没有明确的主人,但实际上大多属于国家所有。未经允许开垦荒地,会受到官府的惩罚。而且,即使开垦了荒地,也不能保证这块地就属于自己。有些条件好的荒地,可能会被地主觊觎,随时面临被吞并的风险。

就像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去世后,他没钱买地安葬父母,只得抬着遗体到处求人。最开始他求地主刘德,毕竟他们父子是刘德的佃户。谁知刘德一点情面都不讲,直接把小朱给赶了出去,后来还是刘继祖好心,给了他一块地安葬父母。这充分说明了在古代,穷人想要找一块地埋葬亲人是多么困难。

(三)户籍政策限制

古代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黑户会面临诸多限制,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甚至吃饭睡觉都会受到限制。这就意味着切断了黑户所有的经济来源。

子女在父母去世后,需要为去世的父母妥善安葬并按规定落户,否则无法获得户籍。一般来说户籍的户主是父亲,父亲去世之后,如果儿女要成为户主,那就得说明父亲的安葬地,否则官府不会轻易给你更换的。再者就是古代经常发生饥荒,很多饥民会往外地逃难。若父母在逃难时去世,那么子女就成了流民黑户,毕竟古代身份证没有联网,当地的官府怎么知道你从哪来?但如果你能搞到一块地安葬父母,那就能登记到当地的户籍,算是重新安家立户了。

(四)女子处境艰难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夫死从子,一辈子都无法摆脱三纲五常的束缚。男子如果没有了父母家人,还可以参军入伍,摆摊贩卖,再不济还能去给别人打零工,无论怎么样,都能找到维持生计的办法。可要是未出嫁的女子,没了父母家人,就意味着变成了一件供人肆意践踏的物品,留给她们的就只有死亡和流落红尘两条路了。

所以,当家中父母亲人因故去世时,女子为了保住清白和性命,只能选择卖身来安葬亲人了。虽然卖身葬父,可能只能获得一点钱财,但在古代,能买得起丫鬟的一定是富贵人家。俗话说得好,富人家的狗都比穷人家的孩子金贵,能去有钱人家里当丫鬟,无疑是这些女子最好的出路了。尽管当丫鬟会没有人身自由,以后的孩子也会是奴籍,但最起码从此之后不用再担心衣食住行,每个月还会有相应的工资。等到岁数大了,主人家若是愿意,还会给丫鬟们配上一门婚事,可能是家里的小厮,或是其他的劳作者,对于她们来说,后辈子也算得上有了着落。

三、卖身葬父的现象

卖身葬父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悲哀。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巨大,底层人民尤其是女性,几乎没有任何途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现象凸显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掌握着大量的资源,而底层人民却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障。女子为了安葬父亲,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这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往往被出身和社会地位所决定,没有公平可言。

同时,也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低下。古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她们在家庭中依赖男性,一旦失去了男性的庇护,就陷入了绝境。卖身葬父成为她们唯一的选择,这充分说明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助和无奈。

1 阅读: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