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点之辩:弱鸡互啄论调解析
网上关于三国是弱鸡互啄的观点,主要以曹操、诸葛亮、关羽等著名人物为例,试图说明三国时期缺乏超一流名将,各方势力不过是在混乱中挣扎。
(一)曹操被指 “弱鸡” 的依据及片面性
曹操被一些人认为上限够高,但下限太低。手握史上独一无二统一的好条件,却连赤壁之战都打不赢,李世民评价他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主观片面性。曹操在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以少胜多,击败强大的袁绍,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赤壁之战的失利,并不能完全否定他的能力。战争的胜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就全盘否定曹操的成就。
(二)诸葛亮被指 “弱鸡” 的依据及片面性
诸葛亮被指内政一流,军事上却是三流。错用马谡,识人不明;谨慎过头,未用子午谷奇谋。陈寿说他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但这种观点同样不准确。诸葛亮在和强大的曹魏军队交锋中,每每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他制定《蜀科》,实现了依法治国、官民一致、毫不凌弱,在三国时期真正做到了施政无怨言。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为了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战役中,还体现在战略谋划上。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可能存在失误,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整体军事才能。
(三)关羽被指 “弱鸡” 的依据及片面性
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但有人认为他实际上除万军斩颜良及水淹七军外,并无太多突出战绩,且斩颜良只是个人武勇,水淹七军也有运气成分。然而,关羽在历史上的表现绝非如此简单。关羽所参与的多场战役中,都是以一敌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战绩。他的武艺高超,被誉为 “武圣”,在后世的名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斩颜良展现了他的勇猛和果敢,水淹七军则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不能因为一些人对他的片面解读,就否定他的历史地位和军事才能。
综上所述,网上关于三国是弱鸡互啄的观点是主观片面的。
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人物在三国时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魅力,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应被忽视。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方势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评价三国历史,而不是轻易地将其归结为弱鸡互啄。
二、战神之证:武将历史地位
(一)武庙与百将传中的三国名将
武庙十哲中,诸葛亮作为三国唯一入选者,占比十分之一。这充分彰显了诸葛亮在军事战略、政治才能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十七史百将传》中,三国以不到 3% 的时间占比,却有 13 人入选,包括张辽、张郃等名将。这些入选的三国名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军事才能、领导风范以及忠诚品质,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认可。
三国时期虽然时间相对较短,但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名将数量却不容小觑。他们在战争中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决断力,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三国名将在这些重要的历史评价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三国时期并非弱鸡互啄,而是战神扎堆。
(二)列传众多的三国武将
三国:绝非弱鸡互啄,实乃战神云集三国:绝非弱鸡互啄,实乃战神云集三国:绝非弱鸡互啄,实乃战神云集五子良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功勋卓著。张辽在吕布败亡后归顺曹操,先后在合肥之战、白狼山之战都立下大功劳,深受器重。乐进为人骁勇,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数次立下先登功劳。于禁为人稳重,受曹操器重,虽晚节不保,但前期也立下不少战功。张郃原为袁绍部将,官渡之战后降曹,在曹魏西部战场驻防,多次挫败其他势力的攻击。徐晃为人忠勇,早年为白波军旧将,此后降曹,在讨伐马超和救援曹仁的战斗中立有大功劳。
曹魏八虎骑,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天人曹仁、虎豹骑统领曹纯、精忠救主曹洪、千里驹曹休、入为腹心出当爪牙的夏侯尚、抗蜀名将曹真。夏侯惇是曹魏开国元勋,年轻时就在十里八乡出名,跟随曹操创业,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功勋卓著。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在关右威震四方。曹仁好弓马骑射,为曹操屡立功勋,在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为曹操重整旗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曹纯统领虎豹骑,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功劳突出。曹洪性格慷慨,在曹操创业过程中多次提供帮助。曹休勇猛善战,多次随曹操征战。夏侯尚善于谋划,为曹操出谋划策。曹真勇猛善战,多次抵御诸葛亮的进攻。
江表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尊称为 “程公”。黄盖赤壁之战时前往曹营诈降,以火攻大破曹操军队。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跟随孙坚、孙策、孙权屡立战功。蒋钦从孙策渡江,讨贼平叛,力战有功。周泰多次保护孙权安危,身上受伤多达几十处。陈武征讨有功,每战所向无前。董袭志节慷慨,临难不退。甘宁智勇双全,战功显赫。凌统有国士之风。徐盛有胆略器用,屡建功勋。潘璋以勇显名。丁奉少以骁勇为小将,战斗常冠军。
这些众多的武将列传,充分说明了三国时期名将辈出,他们在各自的阵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三国时期绝非弱鸡互啄,而是战神扎堆的时代。
三、战神之证:对外族战绩
(一)西北战场
在三国时期的西北战场上,张奂、董卓等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羌人和鲜卑人的进攻,威震西北。
张奂在西北地区大破鲜卑联军,南匈奴和乌桓投降。
公元 167 年,东羌再次叛乱,张奂派董卓率兵进击,大败羌人。这种强硬的政策使当地的羌胡不敢轻举妄动。董卓发迹很早,刚成年就出仕,在陇西郡府负责地方治安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
永康元年(167 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他把缣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收买人心。
虽然张奂不耻于这种沽名钓誉的行径,但不可否认董卓在西北战场上的功绩。他们的胜利不仅稳定了西北局势,还收编了一些羌人部队,增强了自身实力,威震三国。
(二)东北战场
在东北战场,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威名远扬。公孙瓒以三千骑兵大破三万乌桓军,丘力居败逃。
公元 188 年,公孙瓒在辽东石门再次大败乌桓军,使乌桓对他的威名深感畏惧。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手下的第一精锐,由骁勇善射之士组成,一共大约三千精骑。
在与胡人的对战中,公孙瓒深感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于是组建了白马义从。这支轻骑部队让胡人闻风丧胆,一遇白马立即逃遁。
然而,在公元 192 年的界桥之战中,公孙瓒因轻视袁绍兵力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被麴义率领的 800 精兵和千张强弩击败,白马义从一战而灭。但公孙瓒在东北战场上的辉煌战绩不可磨灭,他凭借勇猛和果断赢得了 “白马义从” 的美誉,扬名立万。
(三)西南战场
在西南地区,诸葛亮通过七擒孟获的壮举平定了西南蛮夷。
公元 225 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分三路远征南中地区。面对蜀汉的大军压境,雍闿率部北上越巂郡驰援高定,不料双方阵营却发生了内讧,高定斩杀了雍闿及其部曲,部将孟获取代雍闿,率领残部退守云南。
诸葛亮率领三路大军渡过泸水,目标直指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从此孟获心悦诚服,臣服于蜀汉政权,不再反叛。蜀汉对西南地区的威慑力得以彰显,即使在蜀汉投降后,南中七郡也没有背叛蜀汉。
(四)东南战场
在东南地区,孙吴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北上争雄之心被熄灭,转而开启割据东南的副本。孙权先后获得了交州之地,即今天的两广地区,并将交州分为广州和交州这两个州。
公元 230 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带领万余官兵 “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岛。虽然吴军与土著发生了冲突,且因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士兵病死过多,但这次行动是中国最早经略台湾地区,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和与大陆的交流。
此外,孙权还谋求辽东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虽然计划失败,但他又把眼光放到了南边,南讨交趾,将海南岛纳入有效管辖。孙吴在东南地区的扩张,为其版图的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曹操对外战绩
曹操在对外族作战上成绩斐然。曹操远征乌桓,在郭嘉的建议下,率轻骑千里奔袭,在当地名士田畴指导下,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爆发了白狼山之战。
此战,乌桓军队 “虏众大崩”,蹋顿被斩,胡、汉降者 20 余万人。曹操把盘踞边境上百年的乌桓一举消灭,使乌桓最后淡出历史舞台。
此外,曹操还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扣留,又将南匈奴再分为五个部落,并派遣汉人作为司马进行监视,彼时的匈奴已经名存实亡,遭到汉人的全面压制与监管。曹操以半壁江山威震四夷,打出了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威风。
四、名将再认识
(一)曹操:超一流的军事统帅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毋庸置疑。历史记载中,曹操刺杀宦官张让,深陷重围却能凭借一支手戟,从卧室打到厅堂,再杀至院墙,最终翻墙逃脱,足见其武力超群。
《魏书》中称曹操 “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打猎时箭术马术高超,甚至敢与野兽单独搏斗。曹操在战争中也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如在叛军哗变时,他一人持剑就杀死了几十个叛兵,吓得其余人投降。曹操仅凭以上记载,在当时的武将中也是超一流的存在。
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卓越表现,他统一北方,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乱,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智慧。赤壁之战虽然失利,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整体军事才能。曹操携天子之威,吸引了众多人才,其帐下人才济济,如张辽、夏侯惇等名将众多。
曹操在对外族作战上也成绩斐然,远征乌桓,将盘踞边境上百年的乌桓一举消灭,又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扣留,对南匈奴进行分化监管,打出了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威风。综上所述,曹操是当之无愧的超一流名将。
(二)诸葛亮:杰出的军事家
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这原本毫无争议。他有出色的战略规划能力,《隆中对》是三国最杰出的战略规划之一,在军事史上地位很高。诸葛亮征南中、北伐的卤城之战等都是经典战例,平定南中正是 “攻心为上” 战略思想的成功实战运用。
诸葛亮还是军事发明家,他的很多军事发明超越时代,如损益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等。以步制骑是中原民族的难题,诸葛亮的军事科技运用,打得以骑兵为主力的曹魏大部分时间只能龟缩防守,是古代最成功的以步制骑名将之一。
蜀军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苏轼评价蜀军 “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袁子则评价为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南宋洪迈更是拔高为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诸葛亮的军事理论水平也很高,他撰写的《兵法二十四篇》是军事理论瑰宝。整个三国时代,成就最高的两部军事著作分别是曹操的《孙子略解》和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诸葛亮虽未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他以少胜多,与强大的曹魏军队交锋中,每每险中取胜。他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不懈努力。因此,诸葛亮是超一流的军事家。
(三)关羽:威震华夏的名将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猛善战,因忠勇双全,被尊为 “武圣”。关羽有四个强项,足以显示其名将本色。
首先,关羽善于进攻。白马之战中,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袁绍手下第一号猛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襄樊之战,关羽北攻樊城,曹仁闭门不敢出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
其次,关羽善于防守。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孙权方面吕蒙认为,如果关羽在荆州,根本不可能拿下荆州。关羽丢失荆州,是因为率军北攻樊城,孙权背后偷袭。曹操和孙权出动众多名将和谋士,才最终拿下荆州。关羽以一敌多,虽败犹荣。
第三,关羽善于统领水军。关羽虽是北方人,但一到荆州就能统领水军。刘备败走当阳时,关羽统领水军接应刘备。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时,关羽带领水军进攻于禁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
第四,关羽善于打游击战。赤壁之战后,关羽绝北道,先后阻击了好几路曹操的援军,为周瑜攻取南郡立下大功。
同时代的几位厉害人物对关羽评价很高,程昱、郭嘉、董昭、刘晔、周瑜都称赞关羽为万人之敌。关羽虽有缺点,但在同时代的名将中足可以名列前茅。因此,关羽是超一流的名将。
综上所述,曹操、诸葛亮、关羽都是超一流的名将,三国时期绝非弱鸡互啄,而是英雄辈出、名将如云的时代。
五、其他厉害人物及事件
(一)徐荣:低调的名将
徐荣是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之一。在历史记载中,他曾击败孙坚,全歼曹操,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徐荣并非凉州人,却在董卓麾下担任中郎将一职。在荥阳汴水之战中,曹操率五千兵马及卫兹的三千人追击董卓,与徐荣狭路相逢。双方激战一整天,曹操的好友卫兹战死,曹操自己中箭,战马也被射死,数千士兵全军覆没。徐荣战后复盘曹操士兵的战斗力,认为酸枣的十万大军若都有此作战水平,自己难以攻克,于是引兵还。
在梁东之战中,徐荣又击败孙坚,生擒颍川太守李旻,并将其烹杀。董卓死后,徐荣归附朝廷,后在新丰之战中与李傕、郭汜交战时战死。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徐荣被描绘为三流将领,但历史上的他绝对不容小觑,是一位能战胜孙曹两家军队的低调名将。
(二)张任:忠勇的战将
张任是益州牧刘璋帐下部将,是益州最后的忠勇猛将。在刘备入蜀夺取成都的过程中,张任镇守蜀地咽喉要塞雒城,独自阻挡刘备大军一年多。他曾在涪城饮宴上与魏延同舞,间接阻止了庞统和法正的谋略。
张任被俘后,因不肯投降刘备被斩,其忠勇受到后世高度评价。
(三)关羽:威震华夏
关羽作为汉末三国名将,勇猛善战,忠勇双全,被尊为 “武圣”。
白马之战中,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袁绍手下第一号猛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襄樊之战,关羽北攻樊城,曹仁闭门不敢出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迁都以避其锋芒。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善于防守,以一敌多,虽最终丢失荆州,但仍虽败犹荣。关羽还善于统领水军,刘备败走当阳时,他统领水军接应刘备。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时,带领水军进攻于禁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此外,关羽善于打游击战,赤壁之战后,关羽绝北道,先后阻击了好几路曹操的援军,为周瑜攻取南郡立下大功。同时代的程昱、郭嘉、董昭、刘晔、周瑜都称赞关羽为万人之敌。
(四)赵云:常胜将军
赵云一生数次遇险,被敌军包围,凭实力单人独骑杀出。
长坂坡之战,赵云为救刘备妻子和儿子阿斗,单枪匹马,多次进出曹军阵营。
赵云还参与了许多战役,赵云也展现出英勇与智谋,为蜀汉的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张飞:粗中有细
张飞一生最拿得出手的两大战绩,足以叱咤三国。长坂桥之战,张飞率领二十多个骑兵镇守在长坂桥,面对追了一天一夜的曹军,他将丈八蛇矛横在身前,一声怒喝,竟喝退千军万马,曹军中无一人敢靠近,刘备得以成功脱身。
汉中之战,在瓦口隘张飞和张郃对垒,进而击败了张郃,充分显示了张飞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特点。
(六)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是曹魏名将,在合肥之战中威震逍遥津。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奉命守城。他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直逼孙权主帅旗下,吓退孙权。经此一战,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 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七)邓艾:奇袭灭蜀
邓艾是曹魏后期的杰出将领。他偷渡阴平,奇袭蜀汉。邓艾率军从阴平小道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凿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重重困难,突然出现在蜀汉腹地江油。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乘胜进军,在绵竹击败诸葛瞻父子,直逼成都。刘禅被迫投降,蜀汉灭亡。邓艾的奇袭行动堪称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厉害人物,他们的精彩事迹充分证明了三国历史绝非弱鸡互啄,而是英雄辈出、名将如云的时代。
六、三国之强大
(一)军事动员能力
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各国的军事动员能力依然不容小觑。从历史记载来看,各国在战争中都能迅速组织起一定规模的军队。例如曹操在兖州破黄巾时,得到了三十万降卒,这充分显示了他在军事动员方面的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打赢对手经常会实施总体战,能按照每户的实际男丁数量征集部队,一个国家经常会动员全国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到前线去作战。而汉末三国时期,虽然动员能力有所减弱,但在关键时刻依然能够组织起庞大的军队。比如官渡之战中,袁绍军有十万人,曹操军也有数万人之多。
此外,三国时期的军事动员还体现在对外族作战上。曹操远征乌桓,孙权南讨交趾,诸葛亮平定南中等,这些战争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各国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起军队进行对外作战,说明三国时期的军事动员能力依然很强。
(二)地方募兵及训练
三国时期,各国在地方募兵及训练方面也有独特之处。曹操在扬州募兵时,虽然遭遇了叛乱,但最终还是招募到了一些士兵。他还在兖州破黄巾时,从降卒中精选了三万青州兵,这些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成为了曹操逐鹿中原的主力。
孙权在东吴也注重地方募兵及训练。他平定沿海异族山越,将山越的青壮年编入军中,增强了东吴的军事实力。同时,孙权还派出黄盖和吕蒙去山越族聚居之地镇守,加强对山越的管理和控制。
(三)外族不敢侵犯的原因
三国时期,外族不敢侵犯中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中国在军事动员、地方募兵及训练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同时,三国名将众多,统治者重视军事建设,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减少了外族的侵略欲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外族不敢侵犯中国,也证明了三国历史绝非弱鸡互啄,而是一个英雄辈出、强大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