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平均利用率全国第一的广东率先有了“烦恼”

能源双碳场 2024-06-21 12:11:38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近日公布数据:5月,广东省共发布215个储能相关备案项目,累计规模超2036.82MW/3610.75MWh(不包含未公示规模的项目),总投资124.94亿元,参建单位多达125家。1-5月,广东新增储能备案项目已达到796个。除了积极性高,广东储能的运行表现也可圈可点。中电联《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在累计投运总功率500MW以上的省(市、自治区)中,平均运行系数、平均利用率指数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广东。

能联社近期了解到,也正因为走在前列,广东储能产业率先遇到了一些“烦恼”。比如,项目备而不建、建而不用,后期运维、管理跟不上,以及参与电力市场面临种种挑战等,一系列现实难题值得关注。

新型储能备案多,同时“观望”也多,

出路有待进一步拓展

去年3月印发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新型储能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为广东储能设定的装机规模是,到2025年300万千瓦、到2027年400万千瓦。能联社注意到,早在去年9月,山东在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到333万千瓦;截至去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前5名,山东、内蒙古、新疆均突破300万千瓦,甘肃293万千瓦、湖南266万千瓦,趋于接近。换句话说,广东计划明年实现的目标,部分省份已经做到了,并不稀奇。

有当地人士透露,虽说有大量项目备案,但部分业主观望情绪比较浓重,“先选好一块地备案,但备而不建”的情况不在少数。广东省能源局出台的规范管理政策,第一条就是“科学合理做好项目规划和计划管理”,要求各地市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备案情况评估哪个地方适合建多少储能,从而制定本地区新型储能电站年度建设计划。

“广东这个体量确实不算大。”另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一个重要原因是,广东电源类型非常多样,包括煤电、气电、抽水蓄能在内,调节性能较好的电源装机占比去年估计能达到50%。受此影响,省内对新型储能的需求空间比较有限。

需求有限,为何还要大力发展?能联社了解到,广东布局储能产业的核心思路,不在于本省装机规模,而是希望企业通过广东到国际抢占市场,把产值落在广东。而该思路也面临现实挑战,比如锂离子装机在全球都占绝对主导地位,优势突出,但我国优质锂资源较少,若出现资源供给紧张、炒作等情况,资源定价权很容易被人把控,多元化技术路线需进一步发展,关键技术和装备有待拓展。再如,广东虽然出了一批优质储能企业,但相比江苏、福建等地,龙头的数量仍有差距。龙头出海是关键一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团出海,进而推动广东储能产品、技术、标准、品牌和服务走出去。

“相对于我省万亿产值发展目标,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与之较不匹配,产值实现严重依赖外部市场,若外部市场形势不利,将对我省储能产业发展目标造成重大影响。”广东人大网日前刊发了一份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倬舸署名的《关于大力推动新型储能电站规模化应用的建议》,其中这样写道。

建而不用成摆设,后期维护有困难,

更多机制有待持续完善

随着项目增多,运营、维护等后期问题也逐步暴露。

“按照要求,当地在建光伏电站都得配储,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10%、储能时长不少于1小时。起初,我们算过收益不是那么好,加上早期规则也没最终确定,说实话能拖就拖。直到几个电站建好后都没法并网,配储这件事才动起来。但建好了又有问题,很多储能都没怎么利用,我们有3个电站1月份就投产了,到现在调度征用过一次,其他时间放着做摆设,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广东某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

“自从认识到储能的重要性,公司越来越重视,在设备管理上花了很多心思,却还是有很多困惑。”上述企业人士所述情况不是个例。

一般来说企业专门派有电气知识的员工参加调试,希望通过实践掌握储能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但在调试过程中发现,由于涉及多个厂家、设备集成度高,想真正掌握比较困难。“在日常维护中,我们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其实很少,日常检查只能看一些表面的东西,里面真正的运行状况、安全性评价,很多时候靠自己没法判断。”有企业人士称。

还有,目前很多器件都不是标准件,不同厂家各有标准,一旦出现问题,想更换只能找原厂。“而且涉及到系统、程序集成,不是说简单拔下来换上去就行。要是三四年后,有些企业不存在了,更换就更困难。广东有那么多储能企业,真正从事储能维护的专业厂家却有限。出现问题,除了找原厂家,还能找谁?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有企业人士表达了无奈。

还有多位一线人士纷纷反映,相比传统电力设备,储能安全方面的知识经验有待扩充。例如火灾发生后,如何有效处置,目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知识储备偏少。很多员工不知道怎么处理,甚至处理方法都是错的,应急处置和日常管理仍要加强。

能联社也观察到,业内对投资建设方面的问题讨论较多,但从后期运维来看,新型储能不像火电、抽水蓄能那样,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包括设备可靠性、单位容量故障率等,对新型储能运营成本都有影响,进而事关投资方收益,因此建设完成后的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

如何通过参与电力市场,

真正挖掘储能应有价值,值得思考

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是大势所趋。这方面,可以说广东走在了前列,从市场注册、成员管理、交易组织、报量报价和报量不报价,以及参与中长期、现货、电容量市场等方面,已完成四梁八柱搭建,希望构建一个完整的“中长期+现货+辅助”市场。

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相关人士透露,由于储能不能像常规电源一样持续充放电,所以尽管所有中长期交易品种都对独立储能开放,但参与中长期市场还是比较难,独立储能主要是以参与现货市场、辅助市场为主。从实际运行来看,目前有3家独立储能参与交易,装机规模20万千瓦;从电能量市场来看,有1家独立储能只参与电能量,不参与辅助服务。

“但是交易品种还不健全,比如我们已经在提供服务,却没有显性化变成商品。通过哪些交易机制、交易品种,能够合理、科学、准确挖掘储能应有的价值,以及储能是否以独立身份参与市场,还是联合某些租赁容量或某种契约关系的联合市场交易等问题,下一步都需要关注。我认为市场规则的设计,应该持包容和开放态度。”上述人士称。

能联社还注意到,峰谷电价差是影响用户侧储能电站经济性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广东部分地区的峰谷电价差较小,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用户侧储能电站。有电力市场专家证实,广东峰谷价差在全国范围内都算是偏小的,全省有8000亿用电量,真正进入市场却只有大约3000亿,大部分电源没有进入,进而导致独立储能在电能量市场的收益尚未完全释放。“电力市场还在建立初期,市场上下限没有完全放开,结合电力市场建设进程,下一步可以把上下限拉得更开,让充放电有更大裕度。”

此外,广东调峰、调频能量比较充裕,对新型储能的需求,其实不算特别高。有南网相关人士坦言,现阶段进入调频市场的新型储能电站较少,虽然划了一部分给新型储能,但对于储电站的规模、等级都有要求,导致南网真正进入调频市场的电站只有个位数。未来调频市场的总盘子有限,一部分还要给传统电源,大家都想往里挤,如何形成良性互动得尽早考虑。

广东储能产业发展遇到的种种难题,一定程度上足以透视全行业挑战。就像有人说的,储能刚刚发展,已然经历了一场激烈淘汰赛,有很多不同技术路线,可能刚投产的先进产能明天就变成落后产能。如何选取自己的技术路线,快速进行技术迭代,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同时兼顾安全、降本,说到底才是最大挑战。

0 阅读:3

能源双碳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