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手撕联合国宪章,却也有为民之心?

见史简谈天下事 2024-05-13 10:32:39

没有房,给你建,没钱买,给你补贴,务求确保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住房,不想打工,让你自己当老板,务求每个成年人工作就是合伙人。

另外还有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国内治不了不要紧,只要医院同意,咱去国外治,一切费用国家承担。

如果你是农户,免费赠送一套房、一台拖拉机、另外还有一头奶牛、三十只羊。

这样的生活,给谁不迷糊。

这就是卡扎菲为利比亚人民营造的乌托邦,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利比亚人民看得见的真实生活状态。一个据称已经彻底消灭贫民窟的高福利社会。

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可能就没有这么快乐了。

卡扎菲这个人很有意思,我这里说的不是卡扎菲在联合国手撕宪章的勇,而是卡扎菲的《绿皮书》,以及围绕绿皮书为意识形态所建立的“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77年3月,利比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建立人民政权宣言》,宣告了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的成立。

所谓的民众国,其实指的就人民直接大众民主。

先是由所有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男女,组成利比亚民众国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直接选举,选出代表,然后由2700名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利比亚民众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顾名思义,这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利比亚民众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政府官员包括卡扎菲本人所提出的各项重大决定,都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同意。

政治结构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人民直接选举。

因为卡扎菲的绿皮书认为,不论是个人、政党还是阶级,权力斗争的胜利者永远都是政府的工具,而失败者则永远都是人民,所以卡扎菲认为所有现有的政治体系都是伪民主,只要利比亚民众国拥有人民代表大会,就可以满足一切政治需要。

在卡扎菲的眼中,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其他的政治组织都是没有存在必要的,所以也就导致利比亚民众国时期,所有未经授权的团体、包括政党、专业协会、媒体、独立工会以及独立妇女团体等等,在利比亚民众国都是被禁止的存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能说这个特殊的政治体系有问题,因为在这个体系之下,利比亚民众国每一个重大决策的通过,代表的都是人民意志,也符合简单多数。

但它又确实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除了决策成本以及效率以外,民众很容易因为认知不足或者所能接受到的信息有限,而对一个相对较为重大的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且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比重往往占多数。这个时候,势必就需要加以合适的引导,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方向有误,且一旦这个比重超过一半,势必就可能导致一个本该可以轻松避免的问题,却没有有效避免,如果是小问题还好,就当踩了个坑,可一旦涉及国家战略,未免就有些得不偿失。

比如1980年5月,利比亚民众国实施了平均分配措施。

这种做法的好处很明显,对于减轻贫富差距,消除资产阶级负面影响等方面相当有效。

但问题也同样明显,不光是民众个人,会因为平均分配原则而导致进取心的缺乏,甚至于利比亚民众国的整个社会体系,都会因为人民竞争力的逐渐下降而导致整个社会开始平庸化甚至是僵化。

虽然利比亚民众国1978年就对国家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将企业转变成了由民选代表经营的工人合作社。

也就是企业为工人所有,同时由工人自己去进行管理。

这个措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人的积极性,间接提升生产效率。

但是市场是僵化的呀,从上到下,几乎所有的私人交易都成了违法行为,那么这只存在国有企业的市场,又该如何去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难道没有多样化就不需要多样化了吗?

这样只会导致市场消费品的单一,以及公民消费欲望的持续降低。

没有消费,哪来的财政税收呀。

明摆着,这样一个社会,他又怎么可能具备足够的社会活力。

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利比亚民众国表面所实行的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各项社会福利几乎一应俱全那么简单。

我们只知道这就是80年代的利比亚,也是卡扎菲自己眼中的乌托邦。一个全民平均分配,且资源由国家统一支配,而且1980年就敢声称彻底消灭贫民窟的乌托邦。

但是这繁华的背后,隐藏的那些弯弯绕,才是真正的核心。

因为利比亚有着不少的石油资源,是非洲最大石油生产国,又是全球石油储量第十大国家,已探明原油储量近500亿桶。

且石油资源早在1971年,就被卡扎菲利用石油国有化运动,相继收归国有,同时成立了一家国家石油公司,对利比亚的石油进行统一管理。

这才是利比亚民众国声称消灭贫困的根本。

靠的压根就不是自身政策调整,而是国际能源出口,也就相当于,国际油价好的时候,那么利比亚民众国人民的生活,相对来说就还算比较好过,更何况利比亚民众国的财政来源,又主要依赖于能源这么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情况下,也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

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在国际能源价格比较好的时候,就算利比亚全民躺平,也不会对利比亚的社会运转,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国际油价一旦下跌,问题可就一下子全出来了。

首当其冲,就是能源收入的下降,会导致利比亚在很多公共投资项目上,面临紧张甚至赤字的问题,势必就需要被迫推迟或撤销,间接造成社会发展的停滞。

连带着可能导致交通、教育、能源、医疗等诸多跟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支出的不足。

其次,利比亚民众国社会活力不够,也无法为解决财政危机提供什么有效的方案和思路,相当于在国际油价回升之前,利比亚民众国的财政危机会一直持续,而且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加上美国的制裁呢?

比如1982年3月,美国对利比亚实施石油禁运,并于1986年,进一步强化,命令所有美国公司停止在该国运营。

大家还记得我开头说的利比亚民众国的政治体系吗,也就是那个直接大众民主,在经济状况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利比亚民众所有的成年男女,又都有直接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大家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自己反正不能说这是坏事,因为我不能否认民主。

但同样的,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容易出现很多不理智的决策,甚至是大量的极端事件,尤其是面对一个经济状况极差的时代背景,对于生存的恐慌,很容易让大量的人做出一些相对不太理智的判断。

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利比亚民众国为了应对石油收入下降,又开始实施起了一系列的自由化经济改革,重新开放了小企业。

但是由于政治体系的原因,利比亚民众国虽然有心推动私有化浪潮,但始终收效甚微。

一方面外界资本出于卡扎菲石油国有化的前科,不太愿意投资,另一方面,利比亚民众国内部,直接大众民主的不可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首当其冲,当企业利益受损的时候,可能连个像样的保护企业利益的法律都没有。

因为在卡扎菲的眼中,除人民代表大会以外,任何其他政府制度都是不民主的。

企业利益受损,代表消费者得利,就问大家,如果我们自己是那个得利的消费者,我们又有权去评判企业是否利益受损,那么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又是什么呢?

明摆着,在不进行政治自由化的情况下,卡扎菲想要单纯的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私有化,基本不可能,除非是由政治体系内部的人自己去消化,然后进行私有化。

这里还没算内部的这些人,到底愿不愿意去干,毕竟卡扎菲变革的太过彻底,在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保护企业利益的法律,或者市场机制之前,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营商环境,又有多少人会愿意去承担那巨大的风险呢?

还拿前面那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自己是那个得利的消费者,那在我们的眼中,合资企业和国产有区别吗?

虽然也都不是真的就彻底无法改变了,但是改革终究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可是面对西方的制裁,失去了能源收入的利比亚,社会活力严重不足的利比亚,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我变革。

只能是一边对西方做出让步,一边尝试进行自由化经济改革。

所以也就有了90年代,利比亚对西方的让步。

比如1999年,利比亚以油田对西方完全开放,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企业,可以重新分享利比亚石油收入为代价,交换联合国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

恰逢21世纪初,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利比亚的财政问题也算是有所缓解。

可是该解决的问题迟早需要解决,卡扎菲也始终铭记着这一点。

但问题也始终还是那个问题,利比亚民众国的政治体系,是计划经济的底子,强行用计划经济模式去进行自由化经济的改革,那这个自由经济改革,所谓的“自由”,可能就有待商榷了。

0 阅读:0

见史简谈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