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是个苦孩子,他三岁被立为太子,母亲却被赐死。四岁登基为帝,父亲却在六年后被太皇太后冯氏鸩杀。之后十三年,他一直是冯后手上的傀儡,且一度险遭废黜。
490年,冯后病逝,拓跋宏终于执掌大权。他延续了冯后生前发动的“太和改制”,进一步推广汉化和儒家礼仪,又实行了考课法、制定官品、减免酷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迁都洛阳。
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已有好几十年,而魏都平城却地处西北,并不十分有利于对人口最多的中原进行有效统治,也很难推行汉化。
其次,冯后虽死,其政治影响力依然强大,朝廷里到处她生前提拔的重臣。此外,平城还盘踞着大量鲜卑贵族,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对皇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摆脱窘境,拓跋宏只能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搬家!
493年5月,拓跋宏声称要讨伐萧齐,要求文武百官随军南下。举朝一片哗然,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但皇帝充耳不闻。
6月,拓跋宏下令建造河桥,以便大军通过。7月,他将长子拓跋恂立为太子,并大规模招募士兵。8月,他又选拔了一批心腹大臣镇平城、关中、关右等重要地区。仅三个月,拓跋宏就完成了迁都的准备工作。
之后,在百万大军的簇拥下,拓跋宏率领着没精打采的鲜卑贵族和文武百官启程“南征”。九月份,皇帝一行抵达了阴雨连绵的洛阳。至此,拓跋宏终于摊牌:要么南下打仗,要么在洛阳建都,你们自己选!
鲜卑贵族们根本不愿搬家,但他们更不愿意南下送命。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只能屈从皇帝的命令。如此,迁都大计终于落地。拓跋宏长处一口大气。
之后三年,在王肃、李冲、李彪等汉臣的鼎立支持下,拓跋弘陆续推出了穿汉服、禁胡语、改汉姓、推广农耕、建立门第等强势改革措施,并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为了断掉鲜卑人回家的念头,他还率先将“拓跋”氏改姓为“元”,且明令禁止鲜卑人去世后葬回平城,必须在洛阳下葬(以下将拓跋氏全部改为元)。
这些措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北魏的汉化起到了强而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过快的步伐也在皇帝和贵族之间划上了一道深刻的裂痕。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就是太子元恂。
元恂是元宏的长子,这哥们性情蛮横,素不好学,对洛阳温暖的气候和所有汉人的生活习惯都深恶痛绝。于是他拒说汉语、拒穿汉服,成天梳着小辫、穿着左衽的胡服招摇过市,好像谁都治不了他一样。
496年8月,元弘到嵩山视察,留太子守备金墉城。趁此良机,元恂杀死中庶子高道悦,盗取御马三千,欲与左右逃回平城,却被将军元俨挡在了宫中。拓跋宏闻讯大惊,立即赶回洛阳。
回京后,怒不可遏的元宏痛打逆子一百多棍,随即将其监禁,不久后废为庶人。次年四月,元宏视察长安时,元恂又想发动叛乱,但很快被人告发。事情到了这个份上,父亲彻底不抱希望,终于派人将其赐死。
元恂被废之初,以宗室元丕、恒州刺史穆泰、平原王陆睿为首的一大批鲜卑贵族也阴谋做乱。他们仗着自己资格老,公然在朝堂上身穿胡服,与元宏叫板。497年,这伙人越闹越欢,甚至想拥立阳平王元颐为君,举兵反叛!
元颐假装同意,暗地里却跟朝廷通了气。元宏立即派任城王元澄率兵平叛。元澄昼夜兼程赶到平城,随后派御史李焕单骑入城,向叛军晓喻福祸,叛军一哄而散。穆泰走投无路,竟带着区区数百人做困兽之斗,结果兵败被擒。
事后,元澄详细调查,收捕了一百多名案犯。但元宏也退了一步,允许老贵族们在酷热时居住平城,但入秋必须返回洛阳。老百姓们看着新鲜,戏称他们为“雁臣” 。
搞定了叛乱,元宏马上准备南征。497年8月,他亲率20多万大军对宛城、新野、南阳等地发动进攻。但由于齐将房伯玉、刘思忌等人的顽强抵抗,魏军迟迟不能取胜。一直打到次年三月,才将上述地区拿下。
然而,在随后爆发的涡阳之战中,魏军却丧兵一万余人,还损失了巨量辎重。十几万援兵赶到后,这才逼退齐军。9月份,齐明帝萧鸾病逝,元宏自己也身染重病,便以“礼不伐丧”为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退兵。
更倒霉的是,元宏出征期间,他的皇后冯润竟与一个叫高菩萨的大夫发生了“恋情”。元宏十分震惊,回京后立即处死了高菩萨,却保留了冯润的脸面,只与她分宫别居。
元宏一走,萧齐马上着手反击。在大将陈显达的率领下,齐军围困马圈城长达40多天,并一举夺回南乡。元宏心急如焚,只得于499年3月再度抱病出征。
与齐军会战于马圈城期间,元宏的病情不断恶化,终至不能支撑,被迫引军北还。行至谷塘原,元宏不治而亡,终年33岁。临死前,他担心冯后乱政,便叫弟弟元详持毒酒将其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