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外地执行公务后返回北京。
彼时身心疲惫的他刚从飞机上下来,便直奔自己的办公室。
在忙碌的工作安排中,他忽然停顿了一下,眉头微皱,转向身边的卫戍区司令,突然问道:
“哑巴同志还在吗?”
“哑巴同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提起?
这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哑巴同志”,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哑巴红军
1935年6月,红军在大渡河一带暂时休息。
他们眼前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峭壁,夹金山巍然屹立,仿佛要与天争高。
大渡河水急湍而过,山间云雾缭绕,气候恶劣,山路崎岖。
为了确保顺利穿越夹金山,红军派出了一组侦察员,希望通过与当地百姓的沟通,找到一些熟悉山路的农民作为向导。
然而,当地的老百姓,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与压迫,早已对军队心生恐惧。
因此当红军队伍到达时,许多人一见到穿着红军服装的战士,便立刻产生了恐慌,四处逃散。
无论男女老幼,几乎没有人停留下来与红军接触,所有人都急忙逃进山林、藏匿在峡谷之中。
侦察员们在大渡河一带周围转了两整天,穿越了崎岖的山路和弯曲的河谷,但始终没能碰见一个愿意停下来指引他们的老乡。
就在这时,忽然从一片杂草丛生的山道上,出现了一个人影。
那人身形矮小,步伐沉重,脸上布满了许多小小的麻子,皮肤黝黑,圆圆的脑袋上,几根乱发随风飘动。
他的衣服已经破旧不堪,一只袖子早已变成了破布条,几乎遮掩不住肮脏的手臂。
另一只袖子也已经磨损严重,仿佛随时会脱落。
他脚上穿的是一双用草编成的简陋草鞋,鞋底已经裂开,露出脚底上厚厚的老茧。
腰间系着一捆粗绳,绳子一端显然用来固定随身的工具,另一端松松垮垮地拖在地上。
这人腰带上插着一把斧头,刀刃锋利无比,他的手上也是一层厚厚的茧,显然多年的劳动使得他的双手变得坚硬而粗糙。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
尽管没有语言,他的眼睛却异常灵动,深邃而富有神采。
红军战士向他问路,他却只能发出一种奇怪的“嗷嗷”声,原来他是一个哑巴。
虽然这位哑巴看上去并没有直接威胁,但他异常的行为让人难免产生怀疑。
加之这片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一旦失去警觉,很可能会成为敌军渗透的温床。
因此侦察员们怀疑这个哑巴,很有可能是敌军派来的探子。
考虑到这种情况,侦察员们在商量后决定将这位哑巴带回了队伍。
回到红军的主力营地后,侦察员们将哑巴带到指挥部。
初见时,他并没有显得特别焦躁,只是用那双大眼睛环视四周,似乎在适应着周围的环境。
经过一番详细的问询,上级领导意识到,这个哑巴并不是敌人,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敌意。
相反,他的沉默和坚韧,似乎正是山中百姓特有的质朴和倔强。
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后,红军决定让他跟随部队继续前行。
这一决定,也让他在无声无息中,戏剧性地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长征路上
长征的路途充满艰难险阻,山势陡峭,崎岖不平,浓雾弥漫,空气稀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体力和毅力的极限挑战。
那一天,红军正艰难地攀爬夹金山的半山腰。
队伍里的小李平时十分坚韧,但这段时间的连续行军已经让他感到极度的疲惫。
背上的行军锅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脚下的步伐越来越沉重。
随着山路越走越陡,他的身体开始变得摇摇欲坠。
此时他每走几步就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眼前的景象也开始模糊。
在跨过一块石头时,他的双腿突然一软,整个人险些摔倒在地。
背上的行军锅也随之歪斜,那沉重的锅像是要把他压垮,令他一时间无法动弹。
哑巴看到小李几乎要倒下,二话不说,立刻冲到他的面前,用身体把小李撑住,让他稳住了身形。
没有停顿,哑巴弯下腰,用力拎起了那只沉重的行军锅,开始了自己的爬山之旅。
行至草地时,天色渐暗,空气湿润,泥泞的地面让人难以分辨脚下的路。
战士们艰难地行走,脚下的泥沼像是无尽的深渊,吞噬着每一个不小心的脚步。
就在队伍缓慢前进的过程中,班长肖士杰突然一脚踏空,掉进了一片深深的泥潭里。
泥水瞬间没过了他的膝盖,脚下的泥沼又滑又沉,让他根本无法自拔。
随着他陷得越来越深,整个身体被泥水吞噬,情况变得非常危急。
尽管肖士杰拼命地挣扎,但无论如何用力,泥潭的黏性让他一点一点地沉得更深,这时他的心中突然充满了绝望。
如果继续挣扎,恐怕不仅自己难以脱困,甚至还可能连累其他战友。
想到这,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之后他闭上了眼睛,心里默默决定,自己就这样牺牲,也不想再拖累任何人。
就在肖士杰放弃挣扎的时候,哑巴快速跑到他面前,迅速卸下背上的行军锅,将锅底朝下放入泥潭里。
随后哑巴双腿跨开,稳稳地站进泥水中,用自己坚实的身躯把行军锅固定在泥潭的底部。
接下来,哑巴从腰间取出一条粗绳,一头系在行军锅的把手上,另一头则扔向岸上的战友们。
几个人抓住绳子的另一端,用尽全力开始拉动。
就在这生死一线的时刻,肖士杰的双手抓住了绳索,用尽全身的力气配合战友们的拉动。
几秒钟后,肖士杰终于被拉了出来,重重地摔到岸边,浑身满是泥泞。
哑巴站在泥潭中,浑身湿透,腿部的肌肉紧绷。
然而他脸上并没有一丝疲惫的表情,只是平静地看了看已经脱险的肖士杰。
周总理关心
新中国成立后,哑巴随同部队一起进入了北京。
此时他的工作任务变得轻松许多,不再需要他像过去那样操心。
尽管如此,他开始觉得空虚和不安。
停止工作和过于安逸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享受,对他来说,这是心灵上的一种压抑。
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参与、渴望着继续为新生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尽管不再需要为炊事班的繁重工作劳碌,可他还是想要继续找些事情做。
无奈之下,师里给哑巴红军找了一片荒地,让他在上面栽种果树,这让他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兴奋。
从那天起,果园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每一天,他都带着满满的热情和耐心投入到果园的管理工作中。
无论是刮风的日子,还是暴雨滂沱的天气,果园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1971年10月,周总理从外面出差回来,步入中央机关办公大楼,与北京卫戍区的高级领导见面。
在会面时,周总理向卫戍区司令吴忠问起了一个名字——“哑巴同志还在吗?”
这一问,顿时让在场的领导们有些愣住了。
毕竟,周总理日理万机,每天的工作几乎排得满满的,许多细节往往被压在日程表的最底端。
然而,哑巴同志这个普通的革命兵,却始终占据着他心中的一个位置,这也让众人在惊讶之余感到欣喜。
吴忠连忙答道:
“哑巴同志目前在机关果园里工作,身体一直不太好。”
他接着简略介绍了哑巴的情况,提到他虽然身体有些不如前,但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愿意离开。
周总理听后,略微沉默了一会儿,随即表示:
“要安排照顾好哑巴同志,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有什么病要及时治疗,他为国家的解放事也是做出了贡献的,我们不能亏待!”
为了落实总理的指示,北京卫戍区和师里的领导立即行动起来,开始为哑巴安排照顾。
首先是生活条件,哑巴的住房被重新安排,师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人员,为他置办了一套崭新的家具,更为舒适,环境也更加安静,有利于他的休养。
而且,师里还特别安排了几位战友轮流过来探望他,聊一聊家常,带给他一丝丝的温暖与安慰,帮助他度过平日里的寂寞。
随着身体的状况逐渐不如从前,哑巴开始出现一些健康问题,时常感到气喘和疲倦。
为了让他能够安享晚年,师里安排了专职护理人员来照顾他。
在领导的关怀和照顾下,哑巴的晚年生活逐渐变得更加安稳与舒适。
到了退休的年龄,师里还决定给予他副师级待遇的离休安排。
哑巴同志
打这之后,在卫戍部队大院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个身材中等、脸上带着几分坚韧与温和的老人。
他一手提着扫帚,另一手背在身后,或是在某个角落蹲下,认真打扫着落叶,或是在菜园里弯腰浇水,细心呵护每一株生长的绿植。
每当有人上前与他打招呼,他总是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
虽然无法回应,但那份亲切的目光,却是世界上最真诚的语言。
年轻的战士们对“哑巴红军”的感情也非常深厚,清晨战士们出操时,会从他身边走过,他们都要低声问候一声“哑巴同志”,他则回应一个温暖的微笑。
对于干部们来说,哑巴同志是他们的榜样,他始终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不争功、不求名。
只是用一颗忠诚的心和不懈的行动,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些称谓——“哑巴红军”和“哑巴同志”,成了他一生的象征,成为了他对革命事业不懈追求的印记。
在大院里,他就像一颗不显眼的种子,扎根在土地里,安静地生长、发芽,最终结出了精神的果实。
1983年6月14日,年迈的“聋哑红军”在北京悄然离世,许多人都在为他默默流泪。
对于曾经在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在革命岁月中不畏艰难的他来说,虽然没有言语,但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无声的英雄,什么是忠诚与牺牲。
尽管他一生没有语言,无法用言语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但他的贡献和精神,却在无声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的名字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革命事业中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无私奉献的行动,以及那种用一生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决心。
后来哑巴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是对他一生英雄事迹的最后礼遇。
哑巴同志的一生,虽然没有响亮的名字和壮丽的传奇。
但他却在历史波澜中默默奉献,始终站在最前线,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什么是无声的英雄,什么是坚定的忠诚。
他的传奇,不在于鲜花与掌声,而是在于那份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悔付出。
战争年代,他担任炊事员的工作,每天挑水、做饭、煮粥,哪怕条件简陋,战士们的食物仍然能保证有热乎的饭菜。
无论是山野间的艰难跋涉,还是敌人的炮火袭击,哑巴同志始终坚守在炊事岗位上,几乎从不休息。
新中国成立后,哑巴同志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但他依然坚守在炊事岗位上,为新生的人民军队提供支持。
无论是艰苦的岁月,还是安定的时代,哑巴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为党、为军队、为人民奉献一切。
虽然他的一生没有“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但无数人都从他的身影中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奉献。
他以自己微小而坚定的力量,成就了一段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传奇。
参考资料:
1949年以后的“聋哑红军”------人民政协报
长征路上唯一的哑巴红军建国后被授少尉军衔------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