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大女儿洪醒华:出生几个月就和父母分离,12年后才得以团聚

霸气无双 2024-12-17 13:52:23

洪学智将军一生戎马,经历十分传奇。

他曾先后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立下汗马功劳,个人能力有目共睹。

大多数人都知道洪学智将军的贡献,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大义之士,曾为了国家经历了骨肉分离之痛。

洪学智将军的妻子名叫张熙泽,后来为了隐藏身份改成了张文。

张文前后生育了八个孩子,其中她的大女儿洪醒华刚出生时,就经历了几次心惊动魄的转移。

她的故事颇具时代色彩,她的经历描写着那个年代最无奈也最伟大的选择。

洪醒华说自己有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他们给了他生命,给了她生的希望。

教会了她大爱,也教会了她何为家何为国。

她故事在革命中,展现着人性的光辉。

骨肉被迫分离

1951年5月27日,一队气质不凡的解放军来到了阳曲县。

为首的女领队是位英姿飒爽的女解放军同志,她头戴军帽,腰间扎着一条军用腰带,浑身透着一股威严的气势。

但她神色温和,眉宇间还带着一股亲和。

刚进县委大院,女解放军同志就掏出来一封山西省委和山西省军区的介绍信,交给了门卫兵。

她的神色中带着一丝焦急,说想见县委书记。

当时阳曲县的县委书记,是后来出任了国防科工委主任的郭守瑞,女解放军同志一行人来找他的时候,他正在主持县委大会。

在得知有人正在寻找他时,郭守瑞暂停了会议出来查看。

看到郭守瑞出来,女解放军同志就迎了上去,把手中的介绍信交给了郭守瑞。

郭守瑞取出信来仔细阅读,期间女解放军同志观察着他的神色,想从中提前看出来点信息。

而郭守瑞顶着她炽热的目光,看完了信的内容,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面前的这位女同志名叫张文,此次前来的目的是寻亲。

寻亲的原因里有一个悲伤且壮烈的故事,故事的开始在12年前。

那是1939年的夏天,当时正处于延安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间点。

一队从延安来的年轻干部准备经过阳曲县,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阳曲县是延安通往晋察冀根据地的咽喉要塞,为了拿捏住这个重要地点,日本侵略军前后几次对当地的抗日力量进行了袭击。

早前在1938年2月份,一队足有上千人的日伪联军,包围了八路军在此地的独立营。

在战斗过程中,独立营的战士们牺牲了80多人。

到了次年的6月份,一队两千多人的日本侵略军又袭击了位于西庄的独立团,致使100多名战士牺牲。

在多次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中,阳曲县逐渐失守,落在了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包围中。

尽管这里的人民特别拥护抗日力量,但农民的武装力量不足,难以再形成有组织的抗争力量。

所以这队干部想要经过阳曲县,就必须格外慎重。

在年轻干部们达到阳曲县的前几天,一队年轻的抗日学生团就在此地遭遇了日本侵略军的袭击,导致了一些青年学生牺牲。

为了保护年轻力量,上级对中共阳曲县委下达了护送指令。

为了最大化的保障年轻干部的安全,中共阳曲县委彻夜开会谈论出了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

尽管这条路线避开了大部分容易被伏击的地方,但位于高村的那座炮楼却无论如何也绕不开。

年轻干部的领队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轻装前行。

除了必要的装备和信函,其他的东西都能舍就舍。

张文就在这队年轻干部中,当时的她刚生产完,怀里还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

因为婴儿的哭啼实在无妨控制,张文不想因为这个孩子让战友们承担风险。

在经过了一番心理斗争后,张文决定把女儿放下。

她最后给女儿喂了一次奶,小心地抚摸着她的身体,记住了孩子较为明显的身体特征,在心里对孩子一遍遍的说着抱歉。

当时的时间太过匆忙,张文甚至没办法为女儿精心挑选一户好人家,只能随便找了一家能进去的房子,把孩子放在了炕头。

等全部人都整理好后,这队年轻干部在夜色的掩护下消失在纵横交错的霸王岭中。

三次转手后获得母爱

不久后,一声婴儿的啼哭吵醒了屋子中的任宝娃爷爷和他的老伴任奶奶。

任奶奶点燃了油灯,在哭声的指引下看到了外面炕上的襁褓。

或许是知道了有人来,哭声变得大了些。

任奶奶心疼的抱起了小婴儿,看到了被襁褓压着的蓝花包裹。

任奶奶哄着婴儿拿着包裹进了里屋,随手把包裹放在了任爷爷的前面。

任爷爷打开包裹,拿出了里面的几件衣物,和一顶红五星帽子。

看到这顶帽子的一瞬间,任爷爷就明白了这个婴儿的来历。

他不敢声张,悄悄告诉老伴这是红军的孩子。

任奶奶听完激动极了,她很喜欢红军,知道他们是为了人民而奋斗。

她说这个孩子的父母很伟大,为了她的父母,自己也要把这个孩子留住。

老两口这下睡不着了,任爷爷点燃了炉子熬上了稀饭,准备给婴儿弄点吃的。

任奶奶小心地摆弄着小婴儿,确认了她的性别,也看到了她穿在脚上的黑帮绣花小鞋。

在吃完米粥后,小婴儿止住了哭泣沉沉睡去,她还不知道守着她的人已经变了。

任宝娃夫妻俩看着孩子的睡脸喜欢的不得了,但他们也知道孩子跟自己没有活路。

一是他们年纪大了,陪不了孩子多久。

二是他们太穷了,没有东西给孩子吃。

两个人熄了灯,在黑暗里商量着给孩子找一家值得托付的人。

天亮后任爷爷去了村里的小广场,这里是人们空闲之余扯闲篇的地方,能收集到不少新鲜事。

任爷爷刚坐下,就听到有人说昨晚红军经过了这里。

这时任爷爷对孩子身份的猜测得到了证实,但他没有声张。

回家后任爷爷跟任奶奶说了打听到的消息,任奶奶把孩子看的更重了,简直当成了心肝在疼。

可照顾了孩子几天后,任奶奶犯了难。

因为孩子跟着他们只能吃些稀米粥,眼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

任奶奶觉得不能再拖了,让任爷爷赶紧出门找户条件较好的人家。

出门多半天后,任爷爷领回了一个年轻男人。

任爷爷说这个年轻男人叫白富生,家里是西峪村的,妻子刚生产完,奶水充足,能再喂一个孩子。

任奶奶小心地收拾好了孩子的东西,依依不舍的把孩子交到了白富生手上,叮嘱他要好好对待这个孩子。

白富生满口答应着,在任宝娃两夫妻满含期许的眼神中带走了孩子。

西峪村不算大,白富生抱养了个孩子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几天后,连隔壁的思西村都听说了。

这天,思西村的王德恭、王德厚兄弟俩在村口遇到了唉声叹气的白富生。

两兄弟上前搭话,说白富生白得一个孩子怎么还不开心。

白富生一听这个话就犯愁,他说妻子的奶水本来很多,一个孩子根本吃不完,这才起了抱养孩子的念头。

可真把孩子抱回来后,他妻子的奶水竟然莫名其妙的变少了,现在连一个孩子的量都不够。

现在两个孩子都饿的哇哇哭,他愁的不行。

王德恭两兄弟没办法帮忙,安慰了白富生一下就离开了。

等回到家里,王德恭两兄弟把白富生的事讲给了家人听,正在家里借住的侄媳妇白银翠听完就有了主意。

白银翠也是刚生产没多久,只是她的孩子夭折了。

如果能把白富生抱养的那个孩子接来,又能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又能帮她缓解失子的痛楚,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白银翠确定了想法,就央求着两位叔公帮自己去说一下。

等王德恭两兄弟答应了她的请求后,白银翠从柜子里拿出来几尺黑布,说让两位叔公带给白富生的妻子,权当自己的一片心意。

第二天,王德恭两兄弟就带着白银翠的丈夫王英去了白富生家。

等王家人说完他们的想法后,白富生皱着的眉毛展开了。

两家人一拍即合,孩子就这样被抱到了白银翠那里养着。

白银翠感激两位叔公的恩情,让他们帮孩子起个名字。

王德恭看着孩子带着的五角帽,说这孩子跟红军有缘,不如就叫她“红红”。

所有人都会这个名字很满意,这个转手了三户人家的孩子终于有了名字。

白银翠在红红之前还有个儿子,跟调皮的儿子一比,白银翠更喜欢这个温软的女儿了。

在她的贴心照顾下,红红的气色红润了不少。

白银翠的娘家在方山村,这个村子是附近参与抗日活动最积极的村子。

白银翠的弟弟白银龙就是共产党员,还是村子的村长,时常活跃在抗日一线。

在得知了红红的身份后,白银龙一再嘱咐姐姐,千万要对红红好,也一定要对她的身世保密。

白银翠把弟弟的话记在了心里,把红红的身世瞒住了。

好时代带来圆满

接下来的几年,白银翠连续生了两个儿子。

这些年里为了养家糊口,她的大儿子已经早早开始打工。

到了红红可以念书的年纪,白银翠犯了难。

红红很早之前就说过想去念书,但他们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

偏偏白银翠又觉得,自己养的是红军的孩子,必须给她最好的。

于是白银翠咬着牙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把最小的孩子送人,省下的钱拿去给红红念书。

最小的弟弟被送走的那天,红红拦在了门口。

她哭着说自己不念书了,让妈妈留下弟弟。

可白银翠下了决心,还是把孩子送走了。

等红红上了学后,一家人安稳的过了几年日子,新中国就成立了,国内的一切都稳定了下来。

也就是在这时,白银翠把红红的身世告诉了她,也在心里给自己打了预防针。

如果红红的亲生父母找来,自己一定不能舍不得。

白银翠明白,红红的父母是为了国家在奋斗,自己不能因为小情小义耽误人家一家团圆。

但她又很舍不得,有时会想如果红红的父母不来找就好了。

等反应过来,她又会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这么想。

时间就在白银翠的纠结中慢慢流过,在她不知道的地方,红红的母亲已经踏上了寻找女儿的路。

时间回到1951年,张文来到了阳曲县,她把当年送走孩子的经过告诉了郭守瑞。

郭守瑞迎着她期许的目光,缓缓的抬起头来说到:

“我大概知道这户人家。”

在郭守瑞的带领下,张文逐渐接近女儿的方向。

在张文走进白银翠家门的那一刻,白银翠就知道自己担心那么多年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张文跟白银翠说了自己的情况,她的丈夫名叫洪学智,也是一名解放军。

现在正在朝鲜战场上杀敌,他离开前叮嘱张文一定要把女儿找回来。

白银翠被张文一家的忠义感动,走到屋内喊出了红红。

红红对自己的身世接受良好,大大方方的叫了张文一声“妈妈”。

张文和白银翠都哭了,红红抱着白银翠安慰。

尽管白银翠百般不舍,但她知道红红只有跟着张文,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白银翠亲手把红红推到了张文身边,让她跟着亲生母亲走。

红红红着眼告诉白银翠,她一生都会记得自己有两个母亲。

张文带着红红回到太原后,将红红的消息告诉了洪学智。

洪学智得知红红被养的很好后,连夜写了两封感谢信,送到了思西村。

红红回到太原后改回了原来的名字“洪醒华”,这个名字里带着她父母对祖国最美好的期盼。

红红长大后做了医生,在她的岗位上创造了数不清的价值。

她经常接白银翠来家里生活,一辈子都没忘记白银翠的养育之恩。

她还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子孙们,让他们时刻记着白家的恩情。

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红红的故事经常发生。

这些故事代表着解放军和人民的鱼水之情,是那个年代最具有中国温情的故事,是整个时代最完美的缩影。

相关资料:

唯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阳曲换新天------澎湃新闻

洪学智将军和他的孩子------中安在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