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合资各谋出路,丰田变革加速

汽车人时刻变形 2025-02-20 21:22:54

满足中国市场新的需求,重构电动智能本土化供应链,是丰田夯实在华发展基础的根本,也是其变革的关键所在。

文 /《汽车人》卢山

汽车作为一种既富含科技创新,又承载审美与体验的特殊产品类别,注定将面临用户更加挑剔审视的眼光。

2024年的业绩表现已经清晰地表明,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好日子”已经结束,新的生态环境正在全面形成。在这场变革洪流中,跨国车企各有各的处境,也各有各的出路。

这其中,既有谋求销量规模毫不动摇的大众汽车,也有量少而盈利的福特汽车;既有选择全面与中方技术融合的马自达,更不乏陷入困境、进退维谷的其他跨国车企。

丰田尽管仍然是全球销量“老大”,但2024年在认证违规导致部分工厂停产,以及中国竞争激化的影响下,也不得不承受同比下滑的局面。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随着过去一年的战略布局展开,丰田在2025年将加速变革。

1

在“大丰田”体系内,2025年的第一个重磅消息,自然是雷克萨斯国产。2月,丰田正式宣布将在上海成立一家独资企业,将从2027年开始在上海为其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生产电动汽车,初期年产能约为10万辆,并提供超过1000个职位。

而就在一个月之前,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这是丰田自196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第一次由非日本籍高管出任丰田中国总经理,也是丰田中国首位华人总经理。

丰田中国总经理 李晖

雷克萨斯国产化、任用首位华人总经理,这些改变可以视为丰田面对中国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市场,发起反攻的一个信号。“独资自营”+“本土化一把手”,这注定不是过去的雷克萨斯,也注定不是过去的丰田式风格。

尽管很多报道对于雷克萨斯国产,大都抱以“来得太晚”的迟疑,但事实上,如果纵观丰田在电动化的整体布局,就不难发现国产雷克萨斯的量产时间,恰与其新一代动力电池推出的时间线相吻合。

根据丰田的计划,预计在2026-2027年,丰田将会推出续航600公里以上的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和纯电续航超1000km的性能型锂离子电池。2027-2028年,丰田还会推出高性能型锂离子电池,续航能达到1100km,10-80%充电时间少于20分钟。按此计划,丰田全固态电池也会在这个时间点推出。

这个相同的时间节点,显然不是一种巧合。“汽车人传媒”可以理解为,丰田希望借新一代高性能电池的推出,通过国产化的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一举打响丰田电动车的名号,并赶在德系之前,完成合资高端电动车的卡位。

雷克萨斯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81906辆,同比增长0.3%。尽管雷克萨斯是唯一在2024年,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进口豪华汽车品牌,但客观现实是,这是在大幅让利、降低利润的前提下完成的。

如同“黑神话”和“哪吒2”,正在凭借原创实力获得市场的追捧,中国的高端品牌车型,也凭借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尽管这些还未对雷克萨斯构成直接威胁,但雷克萨斯在纯电动车领域的表现相对疲软,缺乏新颖的产品卖点,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出现“代沟”的问题已经愈发明显。

无论是丰田还是雷克萨斯,在中国都亟待更新产品技术和品牌形象。国产化,只是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由上至下,阶段性的新技术普及,推出具有中国式审美,满足中国体验需求的新一代产品,并重构自己在电动智能化的本土化供应链,才是丰田重新夯实在华发展基础的根本。

2

丰田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都曾在不同的场合下,表达过“在2027年之前,要守住目前的市场份额”这样的态度。

但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守住阵地并非易事。2024年,两家合资公司都采取了大幅让利的措施。这说明,守城的难度丝毫不逊于攻城的难度。

2025年春节刚过,广汽丰田就推出了自己的“一口价”政策,把旗下两款热销的SUV车型打出超低一口价。未来,或许全系车型也都会进一步加入“一口价”的阵营。值得注意的是,广汽丰田不仅提出“一口价”的价格政策,同时还推出了“一包到底”的服务政策,让广丰在竞争中显示出了更多的诚意,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带来更强的推动。

而即将在本月末上市的改款一汽丰田普拉多,据悉也会在去年的车型基础上大幅增配并降低部分定价。

总而言之,价值战与价格战的双打,将继续成为2025年丰田市场竞争的主旋律。2025年是丰田的产品小年,没有特别重磅的全新车型推出,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价格战的程度。

但站在丰田的角度来看,合资公司以利润换市场的方式,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在2024年开始,坊间就在不停流传丰田将“合并车型”的口风。尽管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但这一传言也有其可信性的一面。

减少同类车型内耗相残,保持合理利润空间,是最容易想到的出发点。但除此之外,同一车型放在南北两家渠道销售,也自然会对如何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带来负面冲击。而这种影响,或许是丰田方面乐见其成的。因为这样会倒逼两家合资公司,更多更快地推出自己的独有车型。

面对中国智电车型的快速迭代,两家合资公司仅仅依靠丰田实现技术输入已不现实,如何依托于中国本土合作方的能力,快速打造具备竞争力的全新产品,成为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种必然选择。

尽管丰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如果策略的执行速度不够快,推出的新产品也不够多,无法形成有独立辨识度的产品矩阵,依然很难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丰田智电车型的认知。

广汽丰田的铂智3X和一汽丰田的bZ3C,是目前两家合资公司在2025年将推出的全新车型。两者一款是面向家用的SUV,一款是面向年轻人群的酷炫轿跑,两者的目标人群截然不同,但两者在智驾等方面又有着相同的合作伙伴。这样的产品结构,显然更加符合1+1>2的战略目标。

由此也不难看出,丰田的“守”也是另外一种“攻”。这一策略的转变能否奏效,还要看新车型在2025年的实际市场表现。

3

“如果你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对汽车进行微小的改进,那么‘进化’就会变得困难。”最近西方外媒在报道丰田时如是说。

“持续改善”哲学支撑着丰田的生产体系。这是一种基于具体、简单、低成本改进行动的全球知名质量管理方法。前通用汽车负责全球产品质量的副总裁特里·沃伊霍夫斯基说:“你无法仅仅通过自我改善,就从内燃机汽车过渡到电动汽车。这就是丰田面临的困境。”

这与DeepSeek在抓取15万份财报后发现的一个现实相吻合——索尼每年申请专利中,76%是对现有技术的微小改进;丰田研发预算里,混合动力技术占比从2010年的43%暴跌至2023年的17%,而“内饰皮革抗菌技术”的投入却翻了三倍。日本科技巨头近十年财报里,“战略合作”一词出现频率飙升了327%,而“颠覆性创新”的搜索量下降了89%......

过去几年中,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已经充分揭示了“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真正含义。时至今日,丰田的总市值是2410亿美元,而特斯拉的总市值是1.14万亿美元。“改进”与“变革”的价值,在资本市场已经被明码标价了价签。

尽管日系车企有着不同的财报,但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全球汽车都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技术革新,技术的革新也意味着生态位的重新排位。

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跨国车企,丰田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而在中国市场,丰田正在加速变革……【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21

汽车人时刻变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