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杀疯了,一经正式发布,迅速在全球科技圈引起轰动,一时间博通、微软、超威等科技巨头股价都受到冲击,尤其是英伟达,影响最大。
截止今年的1月27日,英伟达股价发生剧烈波动,暴跌约17%,不止如此,其单日市值蒸发5890亿美元,可谓是创下美国股市历史以来最高记录。
更有甚者,德银策略师George Saravelos更是放出话,DeepSeek影响的绝不仅限于科技股,甚至美联储、美经济乃至美元的走势都会因其而发生改变。
要知道,我国之前已有文心一言、豆包等AI工具,奈何它们对美股影响甚微,可此次DeepSeek的出现,美股却发生暴跌,这是为何?
DeepSeek引发震撼
众所周知,在DeepSeek还未诞生之前,中国早已在AI领域中大展拳脚,其中六大热门的AI工具想必我们每个人没用过也都见过。
就拿豆包来说,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以及智能化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事务,如信息查询,智能提醒等等,还能为用户提供有趣的互动体验,尤其适用于儿童教育和娱乐创作。
而文言一心作为一款专注于文言文处理的人工智能产品,与之稍有不同,它既能够识别和解析文章,为用户尽可能提供翻译以及注释功能,又能应用于深度对话和内容创作等场景。
除了这些,还有KIMI、讯飞星火、智谱清言、通义千问等,每个AI都有自己擅长的优势,这些软件不仅在国内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不得不说,真正令美国科技圈破防的,还得是去年年底推出的DeepSeek,连文言一心、豆包等前辈们都没做到的事,它却做到了。
当英伟达单日市值近乎蒸发六千亿美元,台积电股价创出年内最大跌幅之际,全球资本市场方才惊觉,AI行业正历经一场堪比“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的变革。
中国团队DeepSeek推出的开源大模型,用79.8%的数学推理成功率、2029的编程Elo评分,以及约557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在硅谷引燃了核弹级的行业地震。
而这场看似突然的暴跌背后,实则是来自DeepSeek的降维打击,DeepSeek-R1模型的技术突破绝非简单的性能提升,而是构建了全新的价值坐标系。
其采用的MLA将显存占用压缩至传统架构的5%-13%,这意味着同样算力下可支持20倍的并发推理,MoE使模型在代码生成场景的响应速度提升八倍,而能耗仅为GPT-4 Turbo的1/70。
更致命的是,这些创新并非实验室里的理论成果,开发者实测显示,在AWS g5.12xlarge实例上运行DeepSeek-R1,单日推理成本仅需17美元,而同等性能的闭源模型则需支付近1200美元,这种“性能跃升+成本坍缩”的组合,直接动摇了资本市场对AI行业的估值锚点。
此前支撑英伟达80倍PE(市盈率)的核心逻辑,是其GPU集群作为AI时代“发电厂”的不可替代性,但当DeepSeek证明,算法创新可以将算力需求削减90%以上,传统硬件厂商的成长叙事瞬间暴露致命软肋。
而其选择的MIT开源协议,本质上更是一场针对技术垄断的“算力起义”,其API定价设定为每百万Token 0.14美元,与OpenAI GPT-4 Turbo定价形成鲜明对比。
这无异于将大模型的使用门槛从“企业级采购”降维至“个人开发者可承受”,这种近乎“免费”的策略不仅吸引了全球开发者生态,还迫使闭源厂商(如OpenAI)面临竞争压力。
而除了低价策略,成本也是一大优势,DeepSeek在任务表现上部分有超越OpenAI的o1模型,但其训练成本却仅为557.6万美元,而类似规模的模型(2048块H800芯片)通常需要数十倍投入。
更值得警惕的是(对闭源厂商而言),团队在GitHub上完整公开了从数据清洗到模型蒸馏的全套工具链,这意味着任何拥有百块级GPU的中型实验室都能复现其技术路径。
或许往昔之时,资本给予AI企业的高估值主要基于三个核心假设:算力投入与模型性能正相关、闭源模式可维持技术代差、硬件需求持续指数级增长,但DeepSeek的出现,却让这三个假设同时崩塌。
以Meta为例,其Llama-3-405B训练成本是DeepSeek-R1的五十五倍,但性能可谓是相当,甚至不及,这就意味着其30亿美元年化投入,可能因算法效率提升而大幅贬值。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市场意识到AI进步可能不再依赖硬件堆砌,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估值模型都需要重构。
重要的是,DeepSeek完全开源,允许商业化使用,价格只有OpenAI的3.65%,这种低价策略可能威胁到闭源公司的商业模式,迫使大厂跟进,从而影响他们的盈利预期。
它的的出现无疑动摇了算力决定AI性能的传统逻辑,投资者开始怀疑高研发投入和高算力投入的必要性,导致对芯片厂商如英伟达、AMD的抛售。
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在GitHub上的Star数三天破万,其中38%来自北美开发者,这意味中国团队首次在AI领域实现了“技术标准输出”,这种生态层面的渗透远比单纯的技术参数领先更具战略价值。
而之前的中国AI工具可能没有采用这样的开源模式,或者市场影响力不够,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反应也远不足DeepSeek,根本没有这样的颠覆性,所以美股反应不大。
笔者认为
DeepSeek的独特之处在于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的“双重颠覆”,而此前的中国AI工具更多停留在应用层优化,未触及全球产业链的核心逻辑,可想而知差别到底在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DeepSeek
华尔街见闻2025-01-28远不止科技股!德银:DeepSeek将影响美联储、美国经济,长期利空美元
新浪财经2025-01-28中国模型引发震撼,美巨头暴跌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