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后,刘秀除了壮大尚书台,削弱外朝的三公外,对军权他也把的极牢。
云台二十六将悉数被他厚禄遣回故地,他将军权交予两个之前毫无军事背景的人身上,马援、祭肜。
军事上他用了另外两人:马援的祖上用六个字形容,即高贵又不光彩。
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西汉武帝时,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兄弟参与巫蛊之乱,企图刺杀武帝,被金日磾发现,马何罗兄弟遂被诛杀。
曾祖马通以功封为重合侯,坐兄马何罗反,被诛,故再也不显。
马家遭此打击,一蹶不振。
直到马援之父马仲才重新当上了玄武司马(汉代主管宫城玄武门之官),马援的三位兄长也都是二千石的大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91be81352b0dc9876b37d7cffd0fe7e.png)
尤其是马余,中垒校尉是北军八校尉之一,手握军权的他分量极重。
在兄长的运作下,马援刚成年就当上郡里的督邮。
相比皇叔,辛辛苦苦,提着脑袋在黄巾之乱中血拼,凭借战功才当上了中山安喜尉,竟然还被督邮看不上,以至于情绪失控,绑了督邮杖二百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两汉越到后期,豪族与平民的差距越拉越大,曹魏推出九品中正制后,阶层彻底板结,门阀逐渐力压皇权。
马援在督邮任上,做了一件向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致敬的事: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
直到三年后天下大赦,马援才敢抛头露面,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不久,马援又干了一件惊人的举动:
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散尽钱财的他说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咱得出相入将,那才是男人最有激情的事业!
随后他闯荡长安,在王莽手下任过太守。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援为新成大尹(王莽上台后,更改了许多名称,太守就被他改成了大尹,官职、地位的不断变更对写历史的人来说真的很郁闷!)
王莽被绿林军干掉后,作为前朝旧臣,马援和三哥马员生怕被清算,于是逃到凉州,为大军阀隗嚣所器重,任命为绥德将军,直接参与决策定计.
难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援因留西州,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之后见刘秀在中原成了气候,马援又转头投向了刘秀。
先投王莽,后效力隗嚣,忠诚度这关马援已经不及格了,这也是他后来被刘秀整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消灭隗嚣后,东汉在凉州最大的敌人就是屡次侵扰边境的羌人:自王莽末,西羌寇边,遂入居塞内,金城属县多为虏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0a521f50a37bc05de995b49dccbf339.png)
窦融、梁统都被刘秀调入洛阳,凉州最熟悉羌人的只剩下马援。
在来歙的推荐下(奏言陇西侵残,非马援莫能定),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负责凉州战事。
马援首战就以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
马援随后连续发起浩亹、允吾谷、唐翼谷三场战役,击溃了羌人主力。
之前没有作战经验的马援为何可以连续打出大胜仗呢?
两点原因
1、马援每战必身先士卒,堂堂主帅,居然被飞箭射穿腿肚子,可想而知,马援冲的有多靠前!(援中矢贯胫)
2、马援不贪功,刘秀派人前往慰问并赐牛羊数千头。马援自己啥都不留,把战利品全都分给部下(帝以玺书劳之,赐牛、羊数千头,援尽班诸宾客)
大领导敢玩命,又不吝啬于赏赐,底下士兵自然战意高昂,凭借汉军的先进武器和作战纪律,羌人何足为患!咱们读历史,经常会发现一个情况,同样一支军队,换了一个领导,立马脱胎换骨,可以将游牧民族暴打,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大棒打出去后,接下来就是给胡萝卜。
羌人里愿意和朝廷结好的,马援以礼相待,奏明朝廷,恢复他们的侯王君长之位,赐给他们印缓。大部分羌人在马援的感召下,纷纷放下武器,马援遂将羌人迁到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安置。
很多时候武力是打赢战争的主要因素,但是知道怎么分化人心更重要。
对于顽固分子,马援坚决打击。
37年,武都羌人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县境时,发现羌人已经占据山头。
马援没有选择硬攻,他下令断绝羌人的水源。羌人水草乏绝,很快陷入困境,羌族首领只得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授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
水源、水源、水源,重要的情况说三遍,马谡一百多年前的案例就在眼前,为啥不好好复习呢?张郃后来不就是照搬了马援的打法!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陇右清静!
马援的表演还没结束,他会向世人展示,名将是可以适应任何地形,无论是平原、草原、丛林,他都能摆平。
41年,马援被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
为啥,扬州乱了。
维汜(曾蛊惑百姓,后被杀)的弟子李广纠集徒党,攻下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朝廷派谒者张宗率兵数千人讨伐,被李广打败。
刘秀再次遣出马援这张王牌,马援仅依靠当地的郡兵,就击斩李广等人。
不久,交阯女子征侧、征贰又举兵造反。
叛乱的起因是刘秀变更交趾不交赋税只交贡物的制度,派官吏到当地征收赋税,交趾郡的征氏姐妹不满交趾太守苏定征收赋税过重,再加上征侧的丈夫诗索带头抗税,被苏定处死,两姐妹遂愤而起兵,征侧被推举为“征王”。
征侧占领交阯郡后,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公开与东汉决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52589651d3364da4911e6180f8e9bab.png)
刘秀下诏让长沙、合浦等地制作车船,修筑道路和桥梁,储存粮食。准备工作就绪后,刘秀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两万士兵和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南击交趾。
42年,马援在浪泊(越南河内),大破叛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6033db8982d40edbea7ba1e79b22830.png)
征氏姐妹率残部逃离战场,马援紧追不舍,在锦溪(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一战歼灭叛军残部,阵斩征侧、征贰,将她们的首级传回洛阳。
平定叛乱后,马援组织人力在当地修治城郭,开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同时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
交趾人的反应是啥呢?
奉行马将军故事。
对于异族,武力征服之后软措施你得迅速跟上,给他们福利,传播大汉文化、大汉律条,慢慢得潜移默化才是王道,否则汉军主力撤后,当地人往往因为苛政又反了。
这点咱们很快在南北匈奴对峙篇会写到。
南灭交阯,西平羌人,马援的名气已经远播到了塞外。
匈奴进犯三辅,刚回朝的马援再次申请带兵出征,结果匈奴人一听马援来后,纷纷散去,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
时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再次请命南征。刘秀借口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烦剧,实非易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
刘秀真的是这样想的嘛?
有威望、有能力、得军心的将领,无论在哪朝,都是皇帝重点的防范对象。无非程度不一而已,如果皇帝年轻点,本人就能打,自然会更宽容,如果皇帝老了,或者本人就不善于带兵,那对不起,功劳越大,他对你的猜忌心就越重,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你就不会反,不会成为第二个司马懿,皇帝不敢赌,也赌不起(岳飞个人觉得还真不是死于秦桧之手,有时候考据越是详细反而偏离了事情的本质,对皇权产生威胁,必然会被皇帝除去,就是那么简单的逻辑,类似例子在历史上实在是数不胜数)
马援是前朝旧臣,换过多个领导,忠诚度首先存疑;
他个人用兵能力极强,除了北境,大半个中国,包括凉州、交州叛乱都是他摆平的,如果刘秀不出,整个汉朝无人是其对手。
更令刘秀忧虑的是马援经常把朝廷的赏赐分给将士,吏士皆伏称万岁。
这么一位得军心的名将,你说皇帝慌不慌,怕不怕!
说你老是给你台阶下,像云台二十六将那样,乖乖交出兵权,回京做个闲官不好嘛?
偏偏马援不接这茬,非要请战,还当场给光武帝秀了一把:
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
如此雄风,让旁边观看的刘秀怎么想?
刘秀再不愿意你领兵,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借口,只能苦笑到:瞿铄哉是翁也!
马援的谢幕演出开始了。
首战,马援大胜,斩俘两千余人,余下蛮人南逃壶头。
汉军追到下隽后,前面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
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
军次下隽,有两道可人,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嶮,从充则涂夷而运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4e788fb6bdf5a14e6d49831a840303b.png)
马援的副手耿舒(六大家之一的耿家),坚持从充县出发,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
两人争议不断,各自将方略报至洛阳,刘秀虽然对马援领兵心存芥蒂,但对马援的军事能力,刘秀丝毫不怀疑。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最终同意了马援的方略。
然而,之前屡战屡胜的马援这次遇到了难题
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
三重打击下,汉军伤病减员十分严重,马援本人也病倒了。
这种情况下,主帅很难再拢住军队,退兵是大多数的合理选择,但是马援仍旧有办法让士兵保持高昂的斗志。
他先解决酷热问题,穿岸为室,以避炎气。
随后拖着重病之躯,坚持到前线视察敌情,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然而,副将耿舒对之前的争议仍耿耿于怀,他趁机写信给其兄耿弇,暗地告了马援一状,耿弇自然要为兄弟出头,当即奏知刘秀。
耿弇收到此信,当即奏知刘秀。刘秀果断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梁松到时,马援已死。梁松旧恨难消,乘机诬陷马援。刘秀大怒,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
不少人都以为马援失势是梁松造成的,其实主谋者还是刘秀。
用兵方略是他首肯,再说马援拢住队伍,没有溃散,何罪之有?更何况梁松出京前,刘秀就让他接管马援的部队,背后折射出的用意还不明显嘛?
马援进兵不利,正是夺你兵权,打压你的最好时机!
光武帝再造汉室,在历代皇帝中绝对可以排进前十,但整治马援这事的确做得不地道。
南马介绍完了,轮到北祭出场!
祭肜,字次孙,颍川郡人
兄长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大名鼎鼎的的征虏将军祭遵。
因为祭遵的缘故,祭肜在建武初年就被光武帝任为黄门侍郎、偃师长,一直跟随在刘秀左右。
注意这层背景,这才是刘秀的嫡系、心腹!
在偃师的五年里,祭肜行权施略,所在之地无不肃清。
县无盗贼,课为第一。
地方上渡过金后,祭肜很快就被刘秀拜为辽东太守。
东汉初年,辽东的形势相当复杂,地处匈奴、鲜卑、乌桓的交汇点,边境的防守压力十分大。复寇上谷、中山,杀略抄掠甚众,北边无复宁岁”
祭肜上任后,会带来什么破敌之策嘛?
一句话:硬拼硬
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
咱们在三国系列反复讲过,
45年秋,鲜卑大规模入侵辽东,整整出动了一万多骑兵!
祭肜没有固守,他仅率几千人迎战。
战绩惊人!
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余级,获马数千匹。
鲜卑几乎全军覆没!
为什么汉军战力那么猛,主帅更猛。
自披甲陷陈。
祭肜亲自带头冲锋,麾下数千汉军斗志昂扬!
这一战打出了惊人的效果: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打服只是第一步,他主动向战败的鲜卑传达可以修好的信号,乃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
令人生畏的祭肜大人竟然主动和好,还给予我们赏赐,犹豫什么,鲜卑首领偏何立刻表示愿意归顺。
刘秀得知后,又加了一把火:貂裘好马,帝辄倍其赏赐
偏何乐的快哭了,这钱真不好意思白拿,得给大汉干点事。于是率部下前来拜见祭肜,表示愿意为汉帝国效力。
祭肜等的就是这一天,于是说道:审欲立功,当归击匈奴,斩送头首乃信耳。
以夷制夷!祭肜这招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很难想象一个之前在内地当县令的官员在处理边境事务上的能力会那么强。
很快,鲜卑就对匈奴开战,斩首二千余级送到辽东报功。匈奴人自然不肯罢休,从此鲜卑与匈奴陷入互相攻击杀戮的循环。
边境三强两个已经开始互撕,只有乌桓还没看清形势,赤山部还不时袭扰汉境。
赤山乌恒数犯上谷,为边害,诏书设购赏,切责州郡,不能禁。
上谷虽然在祭肜所管辖的范围之外,但是他的打手鲜卑可没有打击限制。
祭肜一声令下,偏何立刻出兵,大破乌桓,斩赤山首领,将首级提到辽东献与祭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af64372274bc9dc37e808d4e7cb1d6a.png)
自是匈奴衰弱,边无寇警,鲜卑、乌桓并入朝贡。
祭肜在辽东太守的位置上干了近三十年,震慑东北,内外无不敬畏服从。
如果说马援是南中国军神,祭肜就是北疆的保护神。南马北祭,这两人的功绩值得咱们汉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