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惠州峰会,能否托举行业走出低谷?

新筠评国际 2025-03-25 12:26:38

中国钛白粉企业正陷入“出口贱卖、进口割肉”的双重绞杀。2024年数据显示,国产钛白粉出口均价仅1700美元/吨,而进口均价高达2700美元/吨——每船货轮载着1500吨货物离港,价差就吞噬掉150万美元利润。这种倒挂式贸易的背后,是行业为抢夺份额将价格战打到骨折:云南某企业甚至出现氯化法产品售价低于硫酸法生产成本的极端案例。当42%的产量依赖出口的行业,遭遇欧盟39.7%反倾销税和印度681美元/吨关税的连环暴击,降价保订单已成饮鸩止渴的生存法则。

价格战表象下,隐藏着硫酸法工艺的技术诅咒。全国522万吨产能中,83%仍为高污染、高能耗的硫酸法产线,而掌握氯化法核心技术的龙佰等头部企业,却能将单位能耗压降12%。这种技术代差形成诡异循环:中小企业为支付环保改造成本被迫低价跑量,而每吨3000元的成本优势,又让技术领先者能从容实施降维打击。安达化工的悲剧最具代表性——2024年投资2.8亿元改造硫酸法产线,却因氯化法产品价格下探而被迫停产,8亿元资产沦为沉默成本。

全球产业转移的潮水中,中国钛白粉正在吞下产能过剩的苦果。2025年预计新增50万吨产能,恰逢欧盟、巴西等传统市场筑起关税壁垒。山西某新建20万吨级工厂,投产即面临40%产能闲置的窘境,仓库积压的钛白粉堆出12米高“白色山丘”。更危险的信号来自库存周转——行业平均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45天暴增至82天,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突破37%,现金流危机一触即发。

在这场淘汰赛中,龙佰集团给出教科书式破局方案:将氯化法产能占比提升至65%,并打通“钛矿-四氯化钛-海绵钛”全产业链。这种垂直整合使其原料成本低于行业均值23%,即便在价格战最惨烈的2024年Q4,仍保持18.5%的毛利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5家中小企业在2024年集体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魔咒,最终被纳入破产重整名单。

3月钛白粉联盟惠州峰会召开,钛白粉联盟秘书长毕胜指出,当前钛白粉行业的产能和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现有制造商规模持续扩大,业外加盟项目的落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兴起引起的产能扩增。从长远看,将导致原料供应紧张和市场失衡,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各方应高度关注并及时予以调整。

与会专家、企业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国内企业不断的降低价格来维系产品销售,导致去年中国进、出口钛白粉均价每吨相差1000美元以上,加之当下生产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全行业或将面临亏损,亟待多管齐下消除内卷式竞争,托举行业走出低谷。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10

新筠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