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越少汗越多,张仲景的千年古方,孩子阳气足了,汗也少了!

理说养护 2025-04-22 02:57:29

有没有细心的家长发现睡觉时枕头湿一大片,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比别的孩子出汗多?有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中医认为,汗为阳气之载体,大量出汗会带走身体的阳气。当阳气受损的时候,尤其是心阳,出现心慌、心悸,而心的阳气不足,无力固摄汗孔,反过来又会导致汗出,形成恶性循环。

出汗多的孩子,常有这些表现:

自汗:白天不动也出汗;

盗汗:晚上睡觉出汗;

手脚凉:出汗后手脚冰凉;

容易累:跑两步就喊累。

张仲景的千年古方:桂枝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专治“心阳虚汗多”的经典方,只有两味葯:

桂枝:温通阳气,像给身体点了一把“小火”。

炙甘草:补中益气,稳住阳气的“根基”。

克数不写是不能把握孩子年龄和症状,请理解,如果孩子用此方没有缓解或者加重汗多的情况,请及时辨证论治,调理体质。

这个孩子进诊室的时候满头大汗,面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气。家长在旁边解释:“刚才看诊怕过号,让孩子走快了几步,平常一运动也是这样,我们都习惯了。”

原来这个孩子一直都有汗多的情况,晚上睡觉盗汗,白天一动也出汗,汗量是其他伙伴的好几倍。手脚常年冰凉,在夏天不开空调的情况下还得穿着袜子才行。

食欲很差,每餐只吃一点点就说饱了,还经常说肚子胀。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容易醒,还爱踢被子。

孩子舌头一伸,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舌面湿润,舌边有齿痕;脉象浮缓无力。经过仔细辨证,是心脾阳虚,卫表不固。

心脾阳虚则阳气不足,所以手脚冰凉;阳气不能固摄汗液,汗越来越多;卫表不固,加重了自汗的情况。同时,脾阳虚影响脾胃运化,所以出现食欲不振、腹胀。

治疗思路

根据孩子的情况,治疗要以固阳止汗、温补心脾的思路来。

于是开方:桂枝、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牡蛎、肉桂、党参、茯苓、炙甘草等。(辨证开方、一人一方)

搭配:健脾贴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振奋心阳;黄芪补气固表,再配上白术、党参等健脾,肉桂温阳,浮小麦止汗,诸药协同,把孩子阳气虚汗的问题给解决了。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孩子多汗的症状明显减轻,手脚也开始变暖。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孩子的症状完全消失,现在能吃能睡,精神状态也很好,体重也有所增加,家长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