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沙俄抢走我国的海参崴,答应1995年归还,为何至今都没有兑现

一线车市 2025-04-24 14:57:46

海参崴是远东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漂亮又资源丰富。

四周被浩渺的蓝海包围,海参崴就坐落在这一片水土之中。离它不远,有好多郁郁葱葱的柏树和松树,给海参崴添了不少景致。

海参崴藏在绿树丛中,位置相当关键,是个天生的军事港口。

阿穆尔湾和金角湾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俄罗斯舰队的发源地。在金角湾的海边,还建着俄国太平洋海军的司令部呢。

在俄语里,“海参崴”还有个叫法,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这名字的意思就是“镇守东方”。

以前啊,海参崴其实是清朝的地盘。后来呢,被沙俄给占了去。那时候他们说了,到1995年要把海参崴还回来,可这都多少年了,承诺还是空的,一直没还。

那为啥俄罗斯人会变卦呢?还有,海参崴是啥时候变成俄罗斯的地盘了?

【历史上的海参崴】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地盘在历史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些变动,这种变化其实就反映了国家的强弱。

想要拿到一块地方,主要有三种法子。第一就是得赶早,在别人还没瞅见的时候,自个儿先占上,再大声说出来这地儿是自己的。就像太平洋上头的那些英国管的岛,大西洋里头的许多法国管的岛,都是这么来的,成了英国、法国的海外地盘。

第二种方式是用钱买,就像北美洲的路易斯安那州,那时候法国正忙着打仗,手头紧得很,美国就瞅准了这个机会,从法国那里把这块地给买下来了。

第三条途径是通过武力强行占领,这大概是多数国家扩张地盘的一个主要手段。看看美国的“向西扩张”,还有以色列跟巴勒斯坦打的那几仗,都能看出这个规律。

符拉迪沃斯托克(名字听起来像海参的港湾,“斯托克”指的就是地形弯曲的地带),地方挺小,长度大约30公里,宽度嘛,就12公里左右。

这个地方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南,长达30公里,三边都被大海包围着,形状像个不太规则的圆形海湾,总面积嘛,大概是331.2平方公里。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早在很久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参崴那边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了。

7世纪那会儿,海参崴头一回有了主人,就是跟唐朝挨着的渤海国,他们把这块地方给占了。渤海国来了之后,海参崴的文化啊经济啊,都跟着往上涨了涨。

渤海国消失后,满族接手了它的地盘,把海参崴也给收了进来。

17世纪三十年代那会儿,俄罗斯把农奴制给取消了,国家就慢慢变得强大起来。然后,他们就开始到处找能出海的口岸,还有不会结冰的港口。

因此,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多次打响了战争,被叫做俄土战争。而在远东那边,俄罗斯派出了有官方支持的探险队,他们看上了海参崴,并且好几次跟清朝动起手来,发生了武装对抗。

1858年那会儿,俄国硬是让清朝推翻了早前在1689年,康熙皇帝和沙俄搞定的《尼布楚条约》,改头换面签了个新的,叫《瑷珲条约》。

根据协议,乌苏里江往东那块地儿,包括海参崴,得中俄两家一起管。

但是,俄罗斯人对土地有着极其执着的向往。

拿土地去讨好俄罗斯,就好比拿柴火去救火,只会越烧越旺。一八六零年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的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那时候的清政府啊,真是太没用了,连自己的老家东三省都顾不上了。

俄国政府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又和中国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

这个协议说的是,得把海参崴还有咱们东北那边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都交给俄国。

拿到那块地儿后,俄国的民族情绪就越来越强烈了,他们索性给那地方换了个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说白了,这就是他们想要掌控东方的意思,也是显示沙俄往外扩张地盘能力的一个标志。

说实话,清朝政府那时候太烂了,根本没办法开发海参崴。倒是沙俄接手后,让海参崴走上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

1860年7月2号那天,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舰队跑到海参崴,建了个军事岗哨。

俄罗斯民族研究专家谢尔盖·马克西莫夫到了港口后,这样说起海参崴:“这港口可是个顶呱呱的不冻港,又舒服又暖和,地方还大。周围的橡树跟那漂亮的山脉,简直美得像幅画似的。”

没错,海参崴天生就是个当良港的好料子。

首先,海参崴那边海岸水深,大船能直接靠边停,这样岸上的货物装卸就特方便,进出都很快。所以,咱们也不用建太多存货的仓库,这样一来,物流速度就快多了。

另外,海参崴这个港口大多时候都不会结冰,但最早的时候,它每年还是会有大约120天因为结冰而无法通航。

科技发展飞快,有了破冰船这些新工具,再加上气候变暖这些变化,现在停航的时间少了很多,大概就一个月左右了。

根据上述要求,俄罗斯在打造港口时,对海参崴地区做了合理安排:中心码头那边,东边划为了军用码头,西边则是给商业船只用的。这样一来,两边加起来能容下60艘5000吨级以上的大船同时停靠。

再者,对俄罗斯来说,海参崴那可是他们开拓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

一个更大的贸易机会来了,那就是俄罗斯打算修建一条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铁路,名字叫做西伯利亚铁路。

这条横跨上万里的庞大铁路,最东边直达海参崴。不管是运送远东地区的货物,还是调动军事力量,这条铁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言而无信的俄罗斯人】

其实挺多人不清楚,海参崴在变成现代化军港和商业港口那会儿,干活的主力大都是中国人。说得再确切些,就是清朝时的满族人,还有因为闯关东逃难过去的山东人。

说到日本队在海参崴的居民情况,1878年那会儿,海参崴总共有505户人家,人数加起来是8393人。其中,像俄国人这样的欧洲人,大概占了4952人。

得说一下,上面统计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正经住这儿的,每个人都有护照在手。

不过,刚开始到海参崴的那些中国人,手里头没护照,而且也不会被登记在册。

这些中国人干的活儿五花八门,有的造砖头,有的烧石灰,还有的砍木头。

这些盖楼的材料都是建海参崴必不可少的,因此中国人挑起了建设的大梁,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实在的中国人不会挑工作,只要有钱赚,就肯卖力干活。但让人遗憾的是,干活的人却不是最终受益的人。他们除了挣点辛苦钱,本该属于自己的地方,最后都让俄罗斯人占了便宜。

到了1945年那会儿,清朝早成了过去式,被历史给淘汰了,沙俄呢,也被苏联给顶替了位置。

但要是想着苏联能把海参崴还回来,那简直就是没懂“国家间友谊不长久,利益才是硬道理”这个铁打的事实。

为了获得苏联的认可,民国时期政府不得不舍弃了外蒙古、海参崴以及远东地区的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跟苏联的老大斯大林签了个《中苏友好条约》。按这条约,苏联那边说了,五十年内他们会把驻在海参崴的军队都撤走,还答应咱们到1995年,海参崴就归咱们管了。不过呢,他们有个条件,就是得让海参崴一直当自由港,对他们苏联的东西还得免税。

实际上,苏联这么做,就是用海参崴的控制权,来交换一些经济上的好处和军事上的支持。要是从中国这边看,这事儿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世上的事情变化莫测,根本不是政治家们能准确预估的。

1991年的时候,苏联垮掉了,接着俄罗斯接手了苏联的位置,但他们却反悔了,完全不承认之前的事情。

为啥俄罗斯没履行承诺呢?

主要是俄罗斯那边有个态度坚决的领导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海参崴没法回到祖国怀抱。

想象一下,要是俄罗斯的领头人是叶利钦,你给他点经济上的甜头,他肯定会有所表示的。

再者,说到看国际形势这事儿,毛主席告诉咱们,得把大头儿问题和小问题给捋顺清楚了。主要的问题得揪出来,次要的就先放一边。

现在咱们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台湾问题。要想跟美国对着干,现在这时候可千万别跟俄罗斯翻脸,还得靠着他们在欧洲那边拖住美国和北约呢。

另外,说到九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候经济平平,国家实力也不算强大。面对俄罗斯的那份不忠不义,咱们也只能先晾他们一边,采取冷淡应对的方式。但这可不代表政府就彻底对海参崴死心了。

比如说,到了2023年的3月份,咱们中国的自然资源部出了个新规定,说是在印出来的地图上,得把俄罗斯那儿的8个以前咱们的地儿,也都用中文名字给标上。

这有八个地方得提一提,海参崴肯定是其中一个。另外呢,还有尼布楚、伯力、庙街、海兰泡、双城子、外兴安岭以及库页岛这些。

再者,中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主权权益问题上,采取的是稳健而谨慎的策略。

尽管这个消息传出来后,俄罗斯立马强烈反驳了,但这难道不也让人琢磨,是不是中国在试着通过舆论施加点压力呢?

此外,俄罗斯那边有媒体报道,说圣彼得堡的专家被邀请过来,给海参崴2020年的发展规划想办法、提建议。

经过考虑后,这位专家出了一个主意,说可以把海参崴那边最大的两个地方,就是五一区和列宁区的一部分,租给中国用。

俄罗斯可以用这笔钱来推动太平洋舰队的建设,同时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说到人口流动,打从海参崴对外开放那刻起,每天都有好多中国人,他们或是坐大巴,或是搭渡船,络绎不绝地前往海参崴。

俄罗斯那边有份叫《独立报》的报纸,之前做了个让人惊讶的预测,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俄罗斯远东那块地方的中国人口可能会猛涨到800万到1000万。

这些来自中国东北的朋友们跑到海参崴,大多是为了做买卖或者种地。

海参崴城里,有个老旧体育场被翻新成了市集,好多卖菜的、修鞋的师傅,还有摆小玩意儿摊的商贩都聚在那儿。

每天都有一大堆人来来回回在海参崴穿梭,谁又能说得准,这不会对海参崴的文化气息带来点啥变化呢?

2022年的时候,俄乌之间起了冲突,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就大幅下跌,还被欧美这些国家给封锁了。

这时候,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说起2023年5月那事儿,大伙儿肯定记忆犹新。中国海关总署发了通知,说吉林省能拓展内贸货物的跨境运输业务了,还特别加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的中转站。

这就是说,中国的商品会先在国内运送,然后越过中俄的边界,走海参崴那条路出海,最后在中国东南边的海港把货卸下来。

中国这边呢,就是按国内货物流通那套来办,不用搞出口进口那些复杂的流程。

华东师范大学有个俄罗斯研究中心,那里的副主任张昕说了,这样的安排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东北那边的大宗货物运到南边时,物流成本变得更低。

显然,如果不是俄罗斯点头,这条政策压根儿推行不起来,这也说明俄罗斯方面做出了妥协。因此,大伙儿得多担待些,给咱国家再多留点时间去处理。

将来某一天,海参崴可能不会直接回到我们手里,但可以考虑租过来,或者一起管理,反正回来的路子多了去了,不只一种方式。

只要咱们能稳稳地把海参崴这个港口抓在手里,让国家得到好处就行了。

【结语:】

每个国家的地界都不是固定死的,一直都在变来变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它的领土是否会被侵占,看看海参崴的历史变化就知道了。

0 阅读:1

一线车市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