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定制避坑:14年家居从业者—揭露“增项套路”与“防坑攻略”

梦蕊谈家居 2025-02-20 07:26:23

"全屋定制"相关话题,去年在百度的搜索指数同比上涨67%。

这是定制行业的利好,但其背后,暗藏着一个消费陷阱: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定制家具类投诉中,恶意增项纠纷占比高达41%!

意味着全屋定制行业接近一半的客户矛盾都来自——增项!

增项分为两种,一种是必要增项,还有一种是人人都讨厌的——恶意增项!

必要增项,你可以理解为业主主动的要求,或者迫于实际情况,不得不做一些项目来预防潜在问题。

那恶意增项呢?

以故意隐瞒、营销套路的方式,比如前期报价不清晰、故意漏项来降低预算,先把客户签掉为目的,后期慢慢增加项目掏空客户钱袋子……

如果客户不同意,就会影响效果和品质,甚至导致安装停工,更有甚者以不负责售后来威胁。

恶意增项,人人喊打!

作为深耕实木整木定制14年的从业者,今天我们就拆解全屋定制的几大环节,揭秘常见的4大类增项套路,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防坑指南。

一、定制套餐,才是第一大坑!

网上有人吐槽:自己做了几十年实体生意,没想到被自家全屋定制整的不自信了~

原来他被某品牌引流套餐吸引去,经历总裁签售、折上折、样板房合作,最后稀里糊涂从19800的套餐干到6万······

一般问题出在这几点:

1、空间测量,虚报面积误差(现在基本收敛多了,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懂行了)。

2、功能分区陷阱:基础套餐不含特殊结构,如酒柜玻璃层板、儿童房圆角处理、侧柜设计···

当你已经是他们的客户,那你就不得不为此二次买单,毕竟“来都来了”这样的思想在很多消费者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3、套餐使用面积有限(往往只有25-30平米,一般家庭根本就不够)、配置低(非品牌板材、基础饰面、五金杂牌···)、超出套餐的柜子额外收费更贵。

解决方案:

不选任何套餐,按实际需求,做多少算多少,实价实报,你不想占商家便宜,那对方也占不到你的便宜。

二、设计环节的"周扒皮"!

之前一位客户跟我分享:

一位深圳的洋房业主为修改全屋定制效果图支付了7次设计费,累计超3万元。

在我们看来,专业定制的设计费可以收,但不应该层层扒皮!我们需要警惕:

1. 效果图分层收费(基础版/深化版/VR全景版)

2. 结构设计增项(异形切割、隐藏式收口)

专业建议:

选择提供至少3次免费修改的正规厂家,要求在设计合同中明确修改次数和收费标准。

不管市场怎么做,我们一直以来都实行"三免政策":上门测量、制作效果图、方案修改,不额外收费,且方案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全屋定制市场的设计费并不高,可一旦层层设卡收费,业主在考虑方案时就会变得更加纠结,这不是定制该有的过程。

所以我们宁愿舍弃这部分费用,达到业主无障碍、多次、敞开式沟通,直至双方都满意。

这事并不难,虽然会花费更多时间、人力成本,但毕竟是关乎大家长期居住的体验,所以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三、生产工艺的"隐性成本"

近期某网红品牌被曝"工艺缩水"事件,暴露行业通病:

1. 特殊工艺加价(45°斜切、防潮处理、海棠角···)

2. 结构加固费用(层板加厚、承重支架)

······实际就是在一些细节上额外单独收费,而这些细节是普通消费者之前完全没有注意的。

解决方案:

在工艺清单中明确标注特殊工艺,或提前主动跟商家沟通确认,然后咱们自行选择,按需消费。

四、运输安装的"最后一刀"

北京消协数据显示,31%的纠纷发生在安装阶段。

常见套路:

远程运输附加费(超出30公里按5元/公里计费);

明明有电梯,还要上楼费;

厂家把送货、安装外包,出了问题,比如磕碰、损坏、暴力安装、现场安全隐患等,相互扯皮,影响安装工期;

专业建议:

实地考察,最好选择流程全包式服务厂家,包送货安装,省的自己对接送货入户问题;

安装出问题直接能找到责任方,不至于扯皮推诿,解决问题效率更高。

作为专注实木定制14年的家居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签约前的事无巨细,往往是签约后服务顺利的基础!

踏实干事的不怕你问,怕你问的,你一问就能感觉出来他们的胆怯、心虚!

在这个定制家居行业平均客单价突破8万元的时代,选择专业厂家就是选择省心。

另外说明一点:

因为板材类型、品牌、五金品牌、尺寸数量更改变动的价格提升,不属于恶意增项,因为这些东西原材料就是存在价格差异。

需要提防的是对方拿你当你当**,加钱离谱……

完~

关于厂长:

14年坚守全实木定制赛道,服务几千个品质家庭,"零恶意增项"的承诺,始终如一。

作者:厂长。家居从业者。

整木定制、实木家具、家居好物

头条认证家居博主

0 阅读:32

梦蕊谈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