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中风后6个月内恢复是关键期,之后基本无法再提升手脚的活动能力,因为大脑受损的神经回路被认为无法修复。但现在,科学家们的研究颠覆了这一观点,让人们重新燃起希望!从脑部刺激到干细胞疗法,多种新方法正在探索如何帮助中风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风康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目前,美国约有700万人受到中风的长期影响,其中75%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增加到2000万,因此更有效的康复手段变得尤为重要。

脑部刺激:电流、磁场、超声波……哪种方式最有效?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多种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希望通过“外部刺激+康复训练”的组合方式,增强大脑神经网络的修复能力。
1. 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和TMS(经颅磁刺激)
这些方法通过向大脑特定区域施加微弱电流或磁场,来增强神经活动,从而促进康复。 但最近的一项研究(TRANSPORT 2试验)发现,tDCS 并未比单纯的康复训练带来额外的改善。 耶鲁大学的Lauren Sansing博士表示,尽管本次实验未显示明显效果,但它提供了大量数据,未来仍有可能优化tDCS的应用方式。 杜克大学的Wayne Feng博士认为,tDCS的优势在于便携、便宜、易操作,相比之下TMS则较为昂贵且不便于携带。
2. 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
这是一种更前沿的技术,利用超声波刺激大脑不同深度的区域,目前正被用于中风康复以及其他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研究。
3.深部脑刺激(DBS)
这是一种需要手术植入电极的技术,通过微弱电流刺激大脑深部神经元,目前的研究表明,DBS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手臂功能,部分患者在康复测试中提高了7分(Fugl-Meyer评分)。 斯坦福大学的Gary Steinberg博士认为DBS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中风康复的重要手段。 但哥伦比亚大学的Joel Stein博士持谨慎态度,他表示很多患者对手术治疗比较犹豫,尤其当疗效尚不确定时。
4. 迷走神经刺激(VNS)
这种方法已被用于癫痫治疗,并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风后手臂无力的患者。 其原理是通过微小电流刺激迷走神经,促进大脑神经可塑性。 但Steinberg博士指出,相比直接刺激大脑,VNS的作用相对有限,且需要长期多次治疗。
5.干细胞疗法
另一种令人期待的方法是干细胞治疗,它通过向大脑受损区域注射人类神经干细胞,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干细胞的作用: 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延伸新的轴突和树突), 改善血液循环(帮助受损区域恢复供氧) 减少炎症(降低二次损伤)。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早期试验(18名患者)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在12个月后显著改善,其中10人达到了临床意义上的恢复(Fugl-Meyer评分提高10分以上)。 相比VNS,干细胞治疗在手臂功能上的改善更大(提高6.9分 vs. 5.3分),而且不仅限于上肢,对下肢功能和语言能力也有帮助。 斯坦福大学的Steinberg博士表示,未来他们将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干细胞疗法的效果。 但辛辛那提大学的Joseph Broderick博士提醒,虽然早期研究很鼓舞人心,但很多治疗方法在小范围试验中有效,推广后却效果下降,因此仍需谨慎评估。
6.机器人和虚拟现实(VR)
让康复训练更高效、更有趣!除了生物医学技术,科技手段也在改善中风康复。 a.机器人辅助康复, 机器人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高强度、重复性的训练,以提升肢体功能,但对于严重瘫痪的患者,康复效果有限,因为大脑的可塑性存在一定限制。b. 虚拟现实(VR),通过游戏或沉浸式环境,提高患者参与度,让康复训练更有趣,一项涉及1033项临床试验的大型研究发现,VR有助于改善: 上下肢功能、 平衡能力、 步态(行走能力)、 甚至可能提高认知能力。优势: 价格相对便宜、 患者更愿意坚持训练、 无明显副作用。 Joel Stein博士表示,让患者愿意坚持康复训练是关键,而VR提供了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 但Broderick博士指出,VR主要针对运动功能,对于语言和视觉障碍的康复作用有限。
7.基因疗法
展望未来,基因疗法能否成为“终极武器”?除了现有的康复手段,科学家们也在探索新的可能性: 药物疗法(如左旋多巴、氟西汀、烟酸等)已有部分研究,但效果不稳定。 基因疗法可能帮助部分患者恢复运动功能。Broderick博士提到,有研究显示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中风恢复的速度。
总之,中风康复已经进入新的时代!从脑部刺激到干细胞疗法,从机器人训练到虚拟现实,科学家们正在打破旧的的传统观念。虽然仍有很多挑战,但这一系列创新正在给全球数百万中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