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晚年为何评价孙立人:他也算民族英雄?卖主求荣的小人罢了

同巍聊历史 2023-08-24 02:55:00

抗日名将孙立人一直被称为民族英雄,甚至在西方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美誉。

远征缅甸时,他所带领38师取得“仁安羌大捷”,救出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此战更是被称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却被杜聿明晚年评价为“卖主求荣”的小人,是“国之贼”!

评价“两极化”的孙立人

“孙立人不遵照命令前进,只在争名夺利。他之所以敢违抗命令,就是因为有美帝国主义做靠山!”

杜聿明晚年每次提到孙立人,都会反复提及这句话,甚至对其横加指责,功德林里的众将听罢一脸愕然。

那么二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使杜聿明到了晚年仍解不开心结?

而对于孙立人的评价,到底哪一方才是正确的?

被英军当“枪”使的中国远征军

1942年,抗日战争打到最艰难的时刻,中国沿海地区几乎已经被日军占领,仅剩滇越公路和滇缅公路能运送国外的物资进入国内。

此时,对日的持久战也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中国在持久战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人口多、物资丰富,这些都是所日本没有的。

因此,日本决定南下控制东南亚,从最脆弱的缅甸、越南开始,封锁滇缅、滇越公路,切断对中国的物资运输。

由于欧战中法国的失败,日军对法国进行施压,法国不得不关闭滇越公路。

后日本又对英国发出照会,要求关闭滇缅公路,彻底切断对中国的物资运输。

但这一举动惹怒了美国。

美国就是靠滇缅公路往中国运送物资大发战争财,如果被切断,会非常损害美国的利益。

而且,只要美国不断往中国运送物资,中国就不会那么快被日军打败,美国就可以继续从中获取利益。

因此,滇缅公路仅仅关闭了3个月,就被迫再次打开。

关乎中国抗日战争关键阶段生死存亡的“滇缅公路”

中国也非常清楚滇缅公路对抗战的重要性。

于是,蒋介石一下子准备三个军,十万人的兵力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保卫这条生命线。

可在询问英军可否入缅时,却被对方一口否决。

英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它在欧洲和非洲被德国打得苦不堪言,无暇顾及缅甸这个小殖民地,他们最想保住的还是印度。

因此,英国自己还没想好要不要保缅甸,同时觉得在缅甸还有一定量的英军,跟日军火拼一下完全没有问题。

同样,英国太过狂妄自大,过于小心眼。

它实在瞧不上中国的军事实力,又担心中国入缅会占领自己的殖民地。

因此,对于中国的“入缅计划”一拖再拖。

待到日军一路狂杀,把英军打得节节败退,攻打到缅甸首都仰光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远征军入缅的最好时机。

这时英国就不得不求助中国了。

但中国入缅完全是为了抗战大计,而不是跟英国置气。

因为在此时,同盟国经华盛顿会议商讨决定成立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战区总司令。

美国人史迪威中将出任战区参谋长,英国人亚历山大中将出任战区英军总司令。

守住缅甸首都仰光,就是守住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于是,蒋介石命第五军、第六军、六十六军,三个军迅速集结待命,准备出兵缅甸。

而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因为卫立煌因故未到,则由罗卓英代理出任,五军军长杜聿明出任副司令。

晨曦里,远征军头顶着泛着寒光的钢盔,身穿着单衣,脚踏着草鞋,身影凝重且坚毅,苍凉又悲壮。

远征军入缅太过匆忙,只能走到哪打到哪,最终的目的是去仰光援助英军。

可是,到达仰光之后,一场大火把所有远征军的希望烧尽了。

放火的竟是英军自己,这一场大火不仅把物资烧了不留给日本人,同样把远征军困在仰光,让我们为英军逃往印度断后。

进入仰光的先锋部队200师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地上有日军狼奔豚突地追击,还有战车狂飙,天上数不清的轰炸机往下扔炸弹。

战况惨烈的“同古阻击战”

但是,200师在戴安澜将军的带领下英勇抵御,以两千人牺牲的代价歼敌五千人,这就是著名的“同古阻击战”。

孙立人和杜聿明矛盾的开始

远征军替英军阻挡了日军,但是因为英军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远征军损失惨重,至于我们该如何摆脱困境,就不是英军所考虑的了。

他们一路往西逃去,向印度进发。

但是,英缅军第一师却被日军的五十五师团打得屁滚尿流,七千余人让一千来个日军包围在了仁安羌。

英军向亚历山大求助,无奈的亚历山大只好觍着脸再次向中国求助。

一开始本是想让杜聿明再次帮助英军撤退的,但杜聿明已经明显感受到英军把远征军的性命当儿戏,是他们的“人肉垫子”,因此拒绝援助。

但是,38师师长孙立人麾下的一一三团却前往仁安羌,救助英缅军。

孙立人率领的部队很快击退了日军,救出了被困英军。

本来英国是不准备将这件事闹大的,因为七千人被一千人围住,还要中国援助,实在是不光彩。

但是那七千人中,除了英军,还有数百名记者。

捡回一条命的记者们,将孙立人描写得如同神兵天降,甚至把只歼敌几百名的一次小小战役,书写成了“仁安羌大捷”。

更有夸张的直接写道,此次战役足以被称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此次“大捷”,既让孙立人成名,也让他被杜聿明怀疑

杜聿明看到这些报道,差点没气得跳高。

他想到入缅后远征军因为英军的背刺所遭受的苦难,这明摆着是把中国军人当“炮灰”的举动,孙立人却不顾军人气节,再次帮助英军!

如果这次突围失败,我们的远征军是不是又要成为英军的肉垫,白白送死?

“孙立人这个人就不配称为军人!人品有很大问题!”

因此,从这次“仁安羌大捷”之后,杜聿明就对孙立人有了很深的偏见。

思维方式不同而走上不同道路

虽然仁安羌战役获胜,但是中国远征军为英军擦了太多次屁股,自己也没纸了。

疲于奔命、兵力分散、伤亡惨重。

腊戍、曼德勒接连失守,远征军后路被日军完全切断,战局糜烂!

蒋介石脸色铁青,直接绕过了史迪威,下令杜聿明立刻带队回国!

但史迪威认为,可以先让远征军进入印度休养一段时间。因为已经有大批英军入驻印度,向西走一步,就可以脱离险境。

前车之鉴,在当时入境印度是最好的选择。

但就在此刻,英军又出来恶心人。

英军逃往印度,并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

他们提出:中国远征军要想进入印度,就必须放下武器,以难民的身份入境,我军大发慈悲收留你们,后续再听我们的安排。

杜聿明这下彻底恼了,远征军一次一次替英军解围断后。

到头来,危难之际却要我们作为难民寄人篱下?

这简直是对中国军人莫大的羞辱!

“我的部队不能接受你们的好意。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该回中国去。

我有自己的国家,不必去印度做难民。我相信日本人挡不住我的道路,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话!”

杜聿明严词拒绝了英国的要求,率领着九十六师,开始向北撤退。

孙立人却不这么想。

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留美四年,拿到了美国名牌大学普渡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学士学位,爱好打篮球。

性格自由,思想西化,奉行实用主义,不喜欢搞政治。

他可不认为所谓的“军人气节”,要比手底下兵的命重要。

于是,孙立人审时度势,决定脱离杜聿明,率领38师向印度撤退。

孙立人带领的队伍一路被日军尾随追击,牺牲近半人马,好不容易到达印缅边境,但英国人还是要求缴枪。

孙立人这下也发了狂,直接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你让我进去我就进去,不让我进去我就打进去!想让我缴枪?做你的春秋大梦!”

英军本就被日军吓得屁滚尿流缩在印度,又看到孙立人这股野蛮劲,更是不敢再说什么,便放三十八师进入印度。

在孙立人西向后,杜聿明决定北上抢占密支那。

密支那距离中国边境腾冲只有咫尺之遥,占据这里便可保证返回中国境内。

但是事与愿违,日军比杜聿明更先占领密支那,断了远征军的后路。

此时有三条路可以选,分别是向西逃到印度,与日军殊死一战进攻密支那,北上穿越野人山。

但是,杜聿明却选择了最难走的那条路:北上穿越野人山。

无法挽回的决定

其实在中缅边境的日军主力只是日军的一个联队,如果杜聿明硬拼,是完全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

但是这个情报模糊,干扰了杜聿明的判断,导致他败走野人山。

野人山在缅甸最北边,再北就是喜马拉雅。这里山峦重叠,林莽如海,是一片原始森林。

杜聿明率领着一万余人进入野人山的时候,正好遇上了东南亚最要命的雨季。

倾盆大雨没日没夜地下,蟒蛇、蝗虫、野兽出没。在这里最要命的就是蚊子,几乎个个有拳头那么大。

晚上士兵们睡了,蚊子就开始吸血,到了白天,活生生的人就变成了一具干尸。

杜聿明对孙立人的猜忌

第五军在缅甸打了半年多的仗,也只牺牲了几千人。

可是杜聿明率领部队进入野人山三个多月,就死了一万三千多人。

平均每公里死二十二人,每天死一百一十八人,死亡率高达87%!

因环境恶劣惨死的中国远征军

后来,美军的飞机发现了杜聿明等一行人,孙立人接到消息,也派出一支加强连搜索他们,找到后带着杜聿明一行人去了印度。

将他们解救出来后,孙立人也在新编三十八师列队欢迎。

孙立人这个举动,让杜聿明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但是,来接杜聿明的史迪威和罗卓英却对他进行了大肆的嘲讽。当史迪威看到第五军在败退野人山的战报后,气得大骂:

“这哪里是战报,明明就是噩耗!”

他责怪杜聿明为什么不跟孙立人一样去印度避难,搞得跟乞丐一样,还损失了那么多优秀士兵,染了一身病。

并且夸孙立人决策英明,不愧是美国培养出来的军官。

孙立人听到史迪威这么说,赶紧解释道:“我是美方军校培养出来的中国军官!”

尽管孙立人这么解释,杜聿明却对孙立人的立场有了深深地怀疑。

史迪威和罗卓英对着伤残的士兵贬低中国军队,又大肆夸赞由美方军校培养的孙立人。

还带着新编三十八师迎接,这不明摆着是要扰乱军心,拉拢中国军人?

本来杜聿明就对孙立人不是黄埔军校出身就充满猜忌,他又三番两次不顾军人气节违抗自己的命令。

现在又跟美方在统一战线嘲讽我方军队,这让杜聿明对孙立人的厌恶达到了顶峰。

但是,杜聿明对于孙立人的猜忌,完全是个误会,再加上本来思维不同,行事风格不同所带来的偏见,让这层误会更深。

不过,杜聿明对于史迪威的防备心,却并不是错的。

在远征军败走野人山之后,史迪威就不断在蒋介石身边吹风,说中国的兵都很好,就是指挥太差了。

要想将中国军人的实力发挥到最极致,建议从美国调来一帮指挥官指挥。

如果蒋介石真的听从了史迪威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就会变成一支殖民化部队,与英缅军英印军无异。

别有用心的史迪威

杜聿明能猜到史迪威的目的,孙立人在美国那么久,他能猜不到吗?

但孙立人还是有着那套“西化思维”,他觉得军人就做好军人本分的事,政治上的东西不要过多参与,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在这种关乎你态度立场的问题上,你不说明,在外人看来你就已经是站队美国了。

因为孙立人没有对杜聿明解释,杜聿明便对他偏见了一辈子,尤其是到后来的东北战场上,两人嫌隙日深。

不仅是杜聿明,蒋介石对于孙立人不表态这件事也很不满意,对他猜忌颇深,这也为后来孙立人的凄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结语

杜聿明在乎军人气节,孙立人重视实用主义。杜聿明认为表达对祖国的忠心非常重要,孙立人认为做好分内的事就好。

杜聿明烈,孙立人傲。

两个都是抗日将领,但是由于思维各异,解决事情的方法不同,导致杜聿明对孙立人偏见了大半辈子。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错的是战争,是他国的挑拨离间。

同样是为了祖国赴汤蹈火,却因为没有解释清楚而反目了几十年,这才是战争真正残酷的地方。

兄弟反目,亲友成仇。

因此,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最好的结局,就是和平!

-END-

【文|如水】

【编辑|长庚】

3 阅读:3561
评论列表
  • 征途 11
    2023-08-24 20:10

    孙立人以为靠美国可以上位,但是嫩点马上被抛弃

  • 2023-08-24 15:10

    好像是这么个事!从孙立人去台湾后的遭遇就知道!

  • 远征军那么多将士战死沙场,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他倒好,听美国人的带着两万人去救英国人,还在印度保护不回去了。结果远征军后退时败的很惨

  • 2023-08-24 15:03

    孙立人新日军干了多少坏事。

  • 2023-09-22 12:39

    老杜晚年只想过好晚年生活,那个年代的话,能当真吗

  • 2023-09-24 22:30

    杜心眼小,因为孙一战成名,远征军失败后,杜走野人山又害死了几万士兵,而孙走印度基本上没什么损失,失了杜的面子。

  • 1217 4
    2023-09-23 12:32

    卖客阿色确实准备让孙取代蒋的,孙不清啊

  • 2023-08-29 19:13

    孙是灵活

  • 2023-08-31 11:25

    忌妒

  • 2023-09-18 19:10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2023-09-04 09:19

    孫立人在台被老蒋拘禁,即是又跟老美互動培植自己軍官系统發展!双方猜忌摩擦,我們很難理解真相!

    凝志志 回复:
    因为孙立人准备接替蒋家,又因为打朝鲜战争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