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逝远情未尽,古往今来多忧愁:从敦煌图案看隋唐盛世气象

青灯聊历史 2023-02-24 16:18:59

引言

古老的敦煌着一袭素衣裹挟着千年前的黄沙,向我们款款走来,在它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北凉战乱百姓的虔诚绝望,隋朝三十载光阴的富丽奢靡,丹青素手描绘出的大唐的盛世恢弘。

在那色彩与线条交错间宛若流淌着宏大的乐章,它时而如同飞天般舞姿轻盈,同向九天衣袂飘飘;时而又似肃穆佛像,梵音阵阵净化心灵;灵动间仿若艳丽花卉,顷刻间姹紫嫣红开遍。

带我们穿越了久远的历史长河,重现昔日永恒的时光。敦煌,是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用千年光阴记述着古老中国的沧桑巨变,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融合的见证者。

一、满天神佛千窟藏,古时的塞外江南敦煌。

敦煌坐落在我国西北甘肃的沙漠之中,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关。茫茫沙漠,千年相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干旱枯涩之地,却孕育出了最丰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岁月的尘沙淹没了昔日的辉煌,这一方沙漠绿洲却留存下了艺术的奇迹。而因地处边陲,又位于丝绸之路上,为文明的交汇提供了绝佳的场域,佛教文化和多种中西文明在这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莫高窟据记载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起至元代终,前后延续长达千年之久,这在中国石窟当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份。相传千年前一位名叫乐僔的僧人,向西行游途径敦煌鸣沙山,恍然间看到前方千佛现出真容,熠熠金光将他笼罩,于是他不再西行,停下了脚步在莫高窟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而后各代都陆续在莫高窟开凿洞窟,在其中修缮佛像、绘制壁画及其储藏经文。这其中又由以隋唐两代为重,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自小由尼姑抚养长大,故而自小便结下了佛缘,登基后在敦煌大量开凿石窟,隋朝仅三十载光阴,莫高窟造窟多达近百个。

自此,莫高窟崖壁上的星星几点洞窟连结成了片。而盛世大唐展现着它恢弘无比的气度,前流长河,波映重阁,到了唐朝年间崖壁上已是计窟室一千余龛,莫高窟也在唐朝迎来了黄金时代。

二、千年古刹历沧桑,意逐飞天在隋唐。

敦煌图案糅合着大量的异域色彩,闪现着希腊建筑的伟大雕刻,健陀罗艺术的灵光,又隐含着阿拉丁神灯的神秘世界,甚至还可以触及到古埃及的文化脉搏。

如284窟,窟的西壁有佛教、印度教的天神,线条流畅、丰满圆润,是受中亚、西域的影响后又在敦煌被本土化了形象,而在窟内的其他地方却已是显露出了当时盛行的中原风格,秀骨清象,在中原广为流传的画风不再限于画纸上的丹青风流,而跃然于壁画之间。

隋代是一个历经三百年分裂后的一次大一统,而大一统带来了南北文化艺术的大规模交融、发展和富于想象的创造。隋代的画工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和创新,通过中西结合,综合了民族艺术的优良基因和西域风格的艺术,创作出了全新丰富的图案。

纹样新颖富于变化,造型活泼,色彩绚丽,这些特点显著的表现在彩塑的服饰和藻井上。

隋代藻井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繁复,并非陈陈相因,而是富于创造和变化,颇有争奇斗艳之势。其中包含有神禽、神兽、白兔和飞天。

最为明显的变化在于飞天不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群的围绕着藻井中心的莲花翩然起舞。

飞天是自由的象征和表达,绚丽的色彩流露出摆脱束缚的喜悦,衣袂飘飞间轻唱着自由与快乐,凡世的牵扰在这一刻倾然消散,不断的飞升,奔向九天云霄,奔向那自由的国度,飞天的梦想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神往的自由的梦。这些都显示着隋代图案纹样的特点,也让我们看到了隋代画工巧夺天工的创造和瑰奇绚丽的想象。

入唐以后,石窟的艺术风格大大的显示出了大唐的盛世繁华、气象万千、兼收并蓄,展现了大唐的博大胸襟和气度唐代是莫高窟继西魏之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太宗皇帝重开丝绸之路,让莫高窟又一次注入了中原的能量。武后当政时,又因僧人伪造《大云经》称“女子为王”讨得了武则天的欢心,故武后称帝之后更加提倡重视佛教,莫高窟的建造迎来了又一次的繁荣。

唐代是敦煌图案繁华似锦的阶段。初唐时期,大唐的国力强盛,当时藻井为石窟装饰最为华丽的一部分,它像擎举于封建帝王头顶的一方华盖,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而唐代石窟装饰中另一主要的部分就是卷草的绘制,也称为唐草,是藻井的边饰。

卷草是中国化的西方纹样,以西方纹样为基础后经本土文化的洗礼和改造,成为符合当时人审美的新图案纹样。

唐人工匠绘制的卷草,就如同诗仙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样富于想象,时而昂扬,时而低垂宛转,时而含苞待放,一切都充满盎然生机,蓬勃向上显示着大唐王朝的气象。

初唐窟西龛内,彩塑菩萨衣裙上的图案,贴金箔为地,其上绘缠枝卷草花纹,彩色凤鸟在花丛中展翅飞翔,正符合唐人对织锦所描写的:

“舞凤翔鸾,乍徘徊而舞翼,重葩叠叶,纷转宛以成文”

盛唐时期的藻井相较初唐时期藻井恶宽广来说,缩小了不少,但是倒斗的层次变得更多了,四周装饰的花纹更为多样,有团草、牡丹、宝相花、葡萄纹等。盛唐的服饰图案十分繁多,纹样繁杂,多给人以雍容富贵、金碧辉煌的感觉。

安史之乱爆发,驻扎河西的军队被调去参与叛乱,敦煌陷入了各种势力的混战当中,整个敦煌城在重重包围之中苦苦等待,命悬一线的孤城人心惶惶。

在守城将领想要逃跑时,被邀请去莫高窟观礼一座新开的佛窟,该窟是为涅槃窟,石窟中有着释迦牟尼涅槃重生的画像,涅槃窟的创建者,是想要在这时鼓舞人民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中晚唐的壁画图案,于之前的变化并不太多。唐诗“红楼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正表现出了晚唐时织锦图案的特点。色彩艳丽的缬花衫裙是晚唐妇女的主要裙式,后有学者推测这可能与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后,再次开通丝绸之路有关。

三、大漠苍凉悲歌,千古传承魂断楼兰。

在清朝末年,一个憨厚朴实不识字的道士王圆箓发现了沉寂多年的莫高窟藏经洞,他是一个湖北的农民,因为逃荒来到了甘肃,他便一直看守着这些经书和这偌大的莫高窟。然而,没过多久枯静幽寂的敦煌莫高窟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这第一个不速之客便为斯坦因,他从欧洲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他漫长的旅行当中他一直随身携带着两本书,一是《马可波罗游记》,二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他来到了莫高窟之后,惊艳震撼于莫高窟的景象。

他对王道士欺骗加收买,拿走了莫高窟中收藏的大量经卷和精美的佛像绢画,而这如今有大多数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当中,被大英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当真是讽刺又可笑。

而后又有诸多其他国家的外国人来买盗经书,到了后期经书的藏量已经不多,更有甚者甚至将窟中的壁画一并粘走,这无疑是对敦煌壁画的一次重创。

王道士可能就是莫高窟的噩梦,他在看守莫高窟期间因为并不是很喜欢窟中的壁画,他将不喜欢的壁画统统刷上了石灰。那一刻,唐代的欢声笑语,宋代的楚楚衣冠,都灰飞湮灭了,取而代之的一片让人恼怒的灰白。

千年的雨雪风霜不曾将它侵蚀殆尽,它坚守了千年,差一点就可以与我们完整的会面,可不想却毁于一个道士和一群外国强盗之手,莫高窟丰富的宝藏散落于十多个国家之手,这实在让我们愤怒而又痛心。我国著名国学家陈寅恪曾感慨:

“敦煌者,实乃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结语

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它就那样久久的矗立在敦煌沙漠的深处,历经千年风霜,可它依旧那么鲜活,那么栩栩如生。宛如一个和蔼老者,坐在那里,动人地向你讲述着千年的前尘往事。

鸣沙山上,四百洞窟,洞无论大小,墙无论宽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满了色彩,塞满了梦想。敦煌壁画对后世的艺术研究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也是我们研究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绝佳选择,宗教和西方文明的融合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很好的丰富发展了中国绘画艺术。

也可以让我们窥探千年前古人的思想和主流生活状态。而从莫高窟被破坏的遗憾上,我们也应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哀之而后鉴之,努力重现敦煌艺术昨日的辉煌。

参考文献:

《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

《敦煌图案概述》

《旧唐书》

0 阅读:15

青灯聊历史

简介:带着敬畏和勇敢,畅游历史的浩瀚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