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之45
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个第一:1、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
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以上这些“第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
**五律·咏蔡文姬**
才情冠汉室,乱世叹飘零。
胡地悲笳曲,中原故土情。
诗成凝血泪,笔落动心旌。
千古文姬志,风骚独领名。
**赏析**:这首作品赞美了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的才华与坚韧。诗中,“胡地悲笳曲,中原故土情”描绘了她流离匈奴的苦难与对故乡的深情;“诗成凝血泪,笔落动心旌”则突出了她诗歌的真挚感人。尾联“千古文姬志,风骚独领名”总结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蔡琰(约177年—约249年),享年72岁。那个年代,72岁绝对算高寿。
她,字文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和文学家,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位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作品的女诗人。她是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自幼聪慧过人,精通音律、文学和书法,才华横溢。
### 蔡琰的生平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蔡琰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她的父亲蔡邕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但因政治斗争被牵连致死。蔡琰在战乱中被匈奴掳走,被迫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期间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因赏识蔡邕的才华,用重金将蔡琰赎回中原。
### 文学成就
蔡琰的代表作是《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这两部作品表达了她对家国命运的悲愤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1. **《悲愤诗》**:分为五言和骚体两篇,诗中描述了她在战乱中的悲惨经历,抒发了对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的痛苦之情。
悲愤诗
[ 汉 ] 蔡文姬
原文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译文
汉末王朝权力失控,董卓专权乱了纲常朝政。他一心密谋杀君夺位,首先杀害了汉朝的好多贤臣。然后又焚烧洛阳宗庙宫室,逼迫朝廷西迁旧都长安,挟持幼主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国内诸侯联盟发动正义之师,希望共同起兵讨伐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出兵函谷关东下平原,他们来势凶猛盔甲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平原地区的人软弱不强,抵抗不了来犯的北方胡羌。胡羌乱兵践踏了野外的庄稼,围攻了城池,乱兵所到之处残害的百姓家破人亡。他们疯狂砍杀不留一人,死人的骸骨相抵交叉。马边悬挂着男人的头颅,马后捆绑着抢来的妇女。在漫长的路上不停地驱马西进直入函谷关,西进的道路险峻遥远,所以行进十分艰难。被虏掠的人回望来路两眼墨黑迷茫不清,肝脾早已伤透如同烂泥。被掳掠者数以万计,胡羌兵不允许她们集中住在一起。如有亲人们偶然相遇,想说句话却又不敢吭气。只要使他们有一点的不如意,马上就说“杀死俘虏不要客气,正当刀刃有空闲,我辈本来就不想让你们活下去。”这时候难道还会有谁把性命顾惜,最不能忍受的是他们辱骂的恶语。有时他们顺手举起棍棒毒打,连骂带打交并齐下。白天嚎哭着被迫走路,夜里无奈地悲哀坐泣。想死死不成,想活却没有一点希望。老天啊!我们有什么罪过?让我们遭此恶祸!
边地荒蛮和中原不一样,人性粗俗不讲道德礼仪。住的地方长时间盖满霜雪,北风不分春夏呼呼刮起。每当北风翩翩卷起我的衣裳,萧萧震入我的耳朵。就会激起我对父母的思念,这样的哀怨和叹息长此以往不能止息。每当有客人从外地到来,听到后我很是欣慰,急忙忙迎上前打听家乡的消息,却被告知说不是乡人邻里。想不到徼幸能满足平时的心愿,很庆幸亲人能来把自己接回家去。难得自己有幸可以解脱回去,可面对的是抛弃儿子的诀别。天性中母子心连着心,心想着分别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遇,从今后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亡,我们母子将永远的天各一方,我怎么能忍心与儿子辞别。儿子跑上前来抱住了我的脖子,问:“母亲啊,你要到哪里去?有人告诉我母亲将要离去,难道说走后还能够再回来相聚!阿母你一贯的善良仁慈,今天你为什么变得这么无情?我还没有长大成人,为什么你就不能想想我的心情!”见儿子这样的苦苦哀求,我的五脏崩裂一样的沉痛,恍恍惚惚如痴如狂。哭泣着用手抚摩着我的儿子,当要出发时我多次返回去犹豫不决。还有同时掳掠来得同伴们赶来相送与我告别,她们羡慕并痛惜只有我一个人能够回去,哀叫声哭喊声伤痛欲绝。马儿为此悲哀的立在那里不走,车儿为此悲哀的轮子不转。围观的人都在跟着抽搐,过路的人也为此感动低泣。
走啊走啊割断了母子依依不舍的情感,疾速的行走一天比一天遥远。漫长的道路阻隔啊,什么时候我们母子再能交相见面? 想想从我腹中生出的儿子啊,我心中撕裂一样的疼痛。到家后发现家人早已死绝,甚至没剩下一个姑表亲戚。城里城外一派荒芜变成了山林,庭院和屋檐下长满了艾草和荆棘。眼前的白骨分不清他们是谁,横竖交错没有覆盖掩埋。出門听不到人的声音,只有豺狼呜嚎哭叫。孤零零对着自己的影子,不停的哭喊声撕肝裂肺。爬到高处向远方望去,突然觉得魂魄出窍飞逝离去。奄奄一息好像是寿命将尽,旁人们相继安抚宽慰。挣扎着睁开眼睛又勉强活了下去,虽然没死可又有什么希冀?把命运寄托于再嫁的丈夫董祀,尽心竭力自我勉励努力生活下去。自从流离后成为鄙贱之人,常常害怕丈夫废婚抛弃。想人生能有多少时间,怀着忧伤一年又一年。
注释
天常:天之常道。“乱天常”,犹言悖天理。
篡弑:言杀君夺位。董卓于公元189年以并州牧应袁绍召入都,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次年杀弘农王。
诸贤良:指被董卓杀害的丁原、周珌、任琼等。
旧邦:指长安。公元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强迫君臣百姓西迁长安。
兴义师:指起兵讨董卓。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皆起兵讨董,以袁绍为盟主。
祥:善。“不祥”,指董卓。
卓众:指董卓部下李榷、郭汜等所带的军队。初平三年(192年)李、郭等出兵关东,大掠陈留、颍川诸县。蔡琰于此时被掳。
胡羌:指董卓军中的羌胡。董卓所部本多羌、氐族人(见《后汉书·董卓传》)。李榷军中杂有羌胡(见《后汉纪·献帝纪》记载)。
截:斩断。
孑:独。这句是说杀得不剩一个。
相撑拒:互相支拄。这句是说尸体众多堆积杂乱。
西入关:指入函谷关。卓众本从关内东下,大掠后还入关。
迥:遥远。
邈冥冥:渺远迷茫貌。
弊:即“毙”,詈骂之词。“弊降虏”,犹言“死囚”。
亭:古通“停”。“停刃”犹言加刃。
我曹:犹我辈,兵士自称。以上四句是说兵士对于被虏者不满意就说:“杀了你这死囚,让你吃刀子,我们不养活你了。”
毒:恨。
参:兼。这句是说毒恨和痛苦交并。
彼苍者:指天。这句是呼天而问,问这些被难者犯了什么罪。
边荒:边远之地,指南匈奴,其地在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附近)。蔡琰如何入南匈奴人之手,此略而不叙,史传也不曾明载。《后汉书》本传只言其时在兴平二年(195年)。是年十一月李榷、郭汜等军为南匈奴左贤王所破,疑蔡琰就在这次战争中由李、郭军转入南匈奴军。
少义理:言其地风俗野蛮。这句隐括自己被蹂躏被侮辱的种种遭遇。
邂逅:不期而遇。
徼:侥幸。这句是说平时所觊望的事情意外地实现了。
骨肉:喻至亲。作者苦念故乡,见使者来迎,如见亲人,所以称之为骨肉。或谓曹操遣使赎蔡琰或许假托其亲属的名义,所以诗中说“骨肉来迎”。
天属:天然的亲属,如父母、于女、兄弟、姐妹。
缀:联系。
五内:五脏。
恍惚:精神迷糊。
生狂痴:发狂。
遄征:疾行。
日遐迈:一天一天地走远了。
中外:犹中表,“中”指舅父的子女,为内兄弟,“外”指姑母的子女,为外兄弟。以上二句是说到家后才知道家属已死尽,又无中表近亲。
茕茕:孤独貌。
景:同“影”。
怛咤:惊痛而发声。
相宽大:劝她宽心。
息:呼息。这句是说又勉强活下去。
何聊赖:言无聊赖,就是无依靠,无乐趣。
新人:指作者重嫁的丈夫董祀。
勖:勉励。
捐废:弃置不顾。以上二句是说自己经过一番流离,成为被人轻视的女人,常常怕被新人抛弃。

2. **《胡笳十八拍》**: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胡笳(一种北方乐器)为象征,叙述了她在匈奴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 历史地位
蔡琰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她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留下重要作品的女诗人,蔡琰为后世的女性文学创作开辟了道路。
《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女诗人蔡琰(蔡文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也深刻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她个人的悲惨遭遇。
### **《悲愤诗》**
《悲愤诗》是蔡琰回归中原后所作,分为五言和骚体两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性自传体长诗之一。诗中,蔡琰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战乱中的悲惨经历,抒发了对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的痛苦之情。
#### **主要内容**:
1. **战乱与流离**:诗中描绘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以及她在战乱中被匈奴掳走的悲惨经历。
2. **思乡与悲愤**:蔡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命运不公的愤懑。
3. **归乡后的感慨**:她在诗中写道,虽然得以回归中原,但亲人离散、家国破碎的痛苦依然难以释怀。
#### **名句赏析**:
-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开篇即点明东汉末年朝廷腐败、董卓乱政的历史背景。
-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描写她在匈奴孤独无助的生活,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悲愤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的瑰宝。
###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胡笳(一种北方乐器)为象征,叙述了蔡琰在匈奴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共十八段,每段都以“拍”为名,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有对家国命运的感慨。
#### **主要内容**:
1. **被掳与流落**:诗中描述了蔡琰被匈奴掳走的经过,以及她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2. **思乡与矛盾**:蔡琰在匈奴生下了两个孩子,但她始终无法割舍对故乡的思念,内心充满矛盾。
3. **归乡与离别**:最终,蔡琰得以回归中原,但不得不与孩子分离,这种痛苦贯穿全诗。
#### **名句赏析**:
-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表达了她对生不逢时的感慨。
-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以胡笳为象征,抒发了她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胡笳十八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杰作。
### **两部作品的意义**
1. **文学价值**:两部作品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开创了中国女性自传体诗歌的先河。
2. **历史价值**:通过蔡琰的个人经历,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3. **女性视角**:蔡琰以女性的视角书写历史,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女性文学范本。
蔡琰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才华与坚韧,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 总结
蔡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她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和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她的名字和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律·咏蔡文姬**
汉家才女世无双,乱世飘零泪满裳。
胡地悲笳声断肠,中原故土梦萦长。
诗成血泪书青史,笔落风云动四方。
千古文姬名不朽,风骚独领韵流芳。
**赏析**:这首作品赞美了蔡文姬的才华与坚韧。首联点明她的才女身份和乱世遭遇,颔联以“胡地悲笳”和“中原故土”对比,突出她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她的诗歌感人至深,尾联总结她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全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表达了对蔡文姬的敬仰之情。
(素材、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