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又上热搜了。近日,有小米SU7车主在网上爆料,称其家属在驾驶小米SU7过坑洼路段后出现了断轴情况,质疑为小米SU7的质量问题。
还有不少网友质疑小米汽车的质量问题,称其他车型同样地经过该路段就没出问题。
还有网友质疑这是否是因为车辆设计问题,特别是铝合金下摆臂的强度和刚度不足。

小米汽车 2月9日表示,针对社交平台上流传的小米汽车的相关谣言,郑重澄清,经查完全不存在所谓“断轴”情况。
小米汽车称,事发时间是25年1月30日10点56分,涉事车辆在淮安盱眙一乡村公路上。
当时,驾驶员以约70km/h的车速行至一破损/坑洼路面,车身部位冲击凹坑边缘,导致车辆右后侧轮胎、轮毂、悬架等部位在冲击后受损。

敲小黑板啊,该路段悬挂有提醒20km/h限速的标识,70km/h的车速超了多少,网友自己掐着指头可以算一下。
当日11点19分,用户线上反馈发生事故,在在用户授权下,小米400客服为其代报保险,安排了拖车救援服务。
保险勘测员抵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和保司相关流程提出让驾驶员做酒精检测,但驾驶员拒绝配合,而未能做检测。

最终车主同意放弃向保险索赔自行承担本次事故全部损失费用,现场与保险公司签订《放弃赔偿声明》并记录留档。
小米汽车称,2月6日,门店和工程团队去往事故现场实地考察,再结合车辆受损部位的痕迹,推断用户车辆在该路况下严重超速行驶。
当小米SU7以较快的车速驶过这个坑时,突然上坡导致势能全部压在车尾,使得车辆瞬间爆胎。

最终,车辆右后悬架损坏,空气弹簧滑出,车辆继续滑行,摆臂以及减振器等受到磨损。车辆检测结果为事故的外力受损,非产品质量问题。
作为自带流量的品牌,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不足一年,即实现了超过13.5万辆的交付,远超其设定的10万辆的KPI。
小米SU7作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圈的流量王,一经上市就备受关注。因此一旦小米SU7发生任何问题或故障都会得到极大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自小米SU7交付以来,各种事故报道频发,其中不乏制动失灵、高速辅助驾驶失灵等等危及用车安全的事故。
网上有句玩笑话,小米首批车主聚会,人没少几个,车没剩几辆,也就是说,人还在,车没了。
第一批提车的车主,因为自己驾驶技术问题,无法驾驭小米 SU7,导致车辆的事故报废率不低。

再说几句
自小米汽车上市后,小米集团股价持续上涨,继2024年全年上涨121%后,今年继续上涨23%,其总市值在上周一举突破1万亿港元的整数关。
根据最新数据,小米已成为全球市值第三高的汽车企业,排名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同时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中国车企。
小米的成功值得祝贺,但也让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国企脸上无光。这些传统豪门,占据天时地利等资源,可他们辛辛苦苦几十年,却赶不上小米汽车一两年。这锅,到底该谁来背?